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一例牛巴贝斯虫病的诊治

作者

董艳平

湖南省常宁市塔山瑶族自治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湖南常宁 421500

引言

牛巴贝斯虫与泰勒虫等血液原虫是牛焦虫病的两种不同的病原,牛巴贝斯虫病又称牛巴贝斯焦虫病。它是由双芽巴贝斯虫或牛巴贝斯虫单一甚至合并寄生于牛的血细胞中所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烧、出血、贫血、全身黄疸、血尿以及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由于尿中血红蛋白含量高,故尿呈红色,因此又称之为红尿热、血尿病。又因该病经蜱传播,牛蜱和硬蜱是该病的重要传播媒介,所以又称之为蜱热。该病发病率8~50%,但病死率很高,危害特别大,各种牛均易感染。染疫牛场原有本地黄牛103头,其中母牛21头。今年3月28日,该场从贵州省毕节市引进安格斯牛20头。7月初发现11头病牛拉血尿,其中7头系新引进的安格斯牛,4头为本地牛(包括2头母牛和2头犊牛)。7月中旬,牛场陆续死亡7头安格斯牛。发病率不高,仅为9%,但病死率很高,达到了63.6%。

一、临床症状

病牛被毛粗乱,皮肤紫绀,精神沉郁,喜卧,行走无力,肌肉震颤,步态蹒跚,昏迷,抽搐;体温40~42℃,高热稽留;反刍迟缓或者停止,食欲减退或废绝,胃肠蠕动停止;眼结膜苍白、潮红或黄染,个别出现金框眼,多见化脓性眼结膜炎;发病牛大多消瘦、贫血,有2头牛瘦骨嶙峋,几近衰竭;1头母牛泌乳迅速减少并很快停止,另有1头母牛出现流产;病牛大多呼吸困难,有的出现腹式呼吸,心跳提至100~120次/分钟、脉博加快、呼吸快至40~60次/分钟,心跳亢奋、呼吸粗厉;尿淋漓,病初拉淡红色血尿,后期转为棕红色或黑红色;便秘或者腹泻,有2头牛腹泻如水,粪便恶臭,大多呈棕黄色、黄褐色、红色,或带有血丝。

二、剖检变化

尸体消瘦,尸僵明显,血凝不良,血液稀薄如水;心肌柔软呈黄红色,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心冠状沟黄染;肺水肿、淤血,肺间质明显增宽,呼吸道粘膜出血、黄染;真胃、肠道炎性出血、糜烂、黄染;肝被膜散在小点出血,肝脏变黄褐色且不同程度肿大,切面有花纹似豆蔻状,胆囊中胆汁浓稠、充盈;脾脏软化肿大,被膜上有少量出血点,暗红或橙红,纵向切开剖面上脾小梁突出呈颗粒状;肾脏肿大、黄染;膀胱肿大,有出血斑点,积有红色尿液;皮下结缔组织有黄色胶样浸润。

三、诊断

根据临床发现的高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等特征性症状,以及夏季发病且有牛蜱或硬蜱叮咬这一流行病学特点,结合血凝不良、血液稀薄、皮下组织及内脏器官黄染、膀胱积有红色尿液等病理变化,怀疑该病为牛巴贝斯虫病。采取牛耳尖血涂片,姬姆萨氏染色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牛的红细胞中有梨籽形、圆形、椭圆形、环形、杆形、逗点形等多种形态的寄生虫,但绝大多数为双梨形,成对存在。虫体细胞浆为淡蓝色,染色质为紫红色。有的虫体位于红细胞中央,比红细胞半径长,虫体尖端相连呈锐角状,有两块染色质,形似双芽巴贝斯虫。有的虫体位于红细胞边缘,比红细胞半径短,尖端连成钝角状,有一块染色质,形似牛巴贝斯虫。极少数虫体游离于红细胞外血液之中,镜检表明病牛同时感染了双芽巴贝斯虫与牛巴贝斯虫。

四、治疗

1、对因疗法。特效药有三氮咪、咪唑苯脲、锥黄素、阿卡普林和青蒿。

①三氮咪(贝尼尔)。按3.5~5mg/Kg体重,配成6%的溶液,深部肌注,间隔1天再用1次。重症牛连用3次。若联合旋山莨菪碱应用效果更佳。肌注三氮咪可能出现轻微流涎、出汗、腹痛、震颤、呕吐等症状。一般1h后副作用会自行消失,严重的用阿托品解毒。

②咪唑苯脲。1~3mg/Kg体重,配成10%的溶液,深部肌肉注射,重症隔1天再用一次。

以上两种药单用可能产生耐药性,宜交替或联合应用,且效果倍增。

③锥黄素。每公斤体重3~4mg,按0.5%~1%比例配成水溶液,静脉注射,一般24h后再注射一次。

④阿卡普林。按0.6~1g/Kg体重,配成5%的水溶液,皮下或静脉注射,重症牛两天后重复注射一次。

⑤青蒿。口服中药青蒿散加减方剂,或注谢青蒿素,疗效确切。

若中西结合,用中药青蒿辅助治疗,配合三氮咪或咪唑苯脲等特效西药使用,效果极佳。

2、对症疗法

①因腹泻、尿血导致机体脱水严重的,可用10%的葡萄糖溶液500~1000毫升静脉滴注补液。另ivVC抗败血。

②危重病例可采用安钠咖强心。

③严重贫血的,用铁剂补血,外加维生素B12。

④失血过多的重症病例,按每公斤体重20毫升全血输血。

⑤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抗炎抗过敏。

⑥应用安乃近、氨基比林解热镇痛,或用柴胡清热解表,参考病牛体温和体重给药。

3、加强护理

实行病健隔离、饲养人员及用具隔离。将病牛置于干燥、清洁、安静、凉爽的环境中,喂以清洁饮水,精心护理。

五、预防控制

1、驱杀牛蜱和硬蜱。可用马拉硫磷1%或辛硫磷0.2%给牛药浴,也可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口服或肌注(4mg/Kg体重)驱虫,还可用1%敌百虫溶液或0.05%蝇毒磷喷洒牛舍,或用除虫菊酯类处理牛体(如25PPM的溴氰菊酯油乳剂)。

2、加强隔离。

①可用水泥涂抹墙壁,掩盖其缝隙,破坏牛蜱或硬蜱生存环境,避免牛与蜱接触。

②尽量不要到地势低洼、适于蜱生存繁殖的河边放牧。采用轮牧制,避开蜱虫滋生区域。

3、清洗消毒。搞好环境卫生,清除污物积水;消毒灭源;通风换气,避免NH3、H2S、S02等有毒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粘膜,加重牛的病情。

4、严格检疫。对外来家畜严格检疫,尤其要关注从西南、华南、华东等地区引进的黄牛,防止引进病牛。养殖户要提高认识,不要到高风险地区引牛,引牛前要积极报检。

5、药物预防。可将咪唑苯脲、三氮咪、马拉硫磷、青蒿等药物进行预防,用量同治疗量或减半使用。要经常更换或交替联合使用,以防耐药。

六、心得体会

1、蜱是巴贝斯虫病的传播者。带有孢子的蜱叮咬牛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牛体,虫体在牛的红细胞内以分裂方式或出芽方式进行裂体生殖,形成裂殖体和裂殖子。当红细胞破裂后,虫体逸出,游离在血液之中,寻找并进入新的红细胞,反复几代以后形成大小配子体。当蜱叮咬牛后,牛血中的配子体进入蜱的肠道内进行配子生殖,在上皮细胞内形成配子,而后结合形成合子,合子可以运动进入各种器官,反复形成更多的动合子,动合子侵入蜱的卵细胞,在子代蜱发育成熟和采食时进入子代蜱的唾液腺,进行孢子生殖,形成形态不同于动合子的子孢子,在子代蜱吸血时,将巴贝斯虫子孢子传给动物。这就是巴贝斯虫的生活史,也是牛发生巴贝斯虫病的原因。由此看来,该病必须靠蜱来传播,蜱是巴贝斯虫的终末宿主,是巴贝斯虫病传播的必需媒介生物,环境中如果没有蜱的存在,该病就不可能发生和传播。巴贝斯虫、媒介生物蜱和易感动物(牛、马、羊、猪)是巴贝斯虫病发生和流行的三要素,因此,驱杀蜱是预防本病发生和流行的最关键、最根本的措施之一。

2、巴贝斯虫病的流行与蜱的活动密切相关,而蜱与蚊子等吸血昆虫一般在每年的3~4月份开始出来活动,11月份销声匿迹。因此该病在春末、夏、秋季节多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3月~11月,应定期严格驱杀牛蜱和硬蜱。

3、双芽巴贝斯虫病传播媒介生物为牛蜱。牛巴贝斯虫病媒介生物为硬蜱,巴贝斯虫对终末宿主蜱选择有很强的特异性,此次疫情系两种巴贝斯虫合并感染引起,说明常宁市既有牛蜱存在,也有硬蜱生存。

4、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牛易感性不同。成年牛发病率低于幼龄犊牛,从外地引进的牛易感性高于本地牛。因此,要特别加强对犊牛和外地引进牛的保护。该病发病率低,但死亡率很高,因为该病原主要侵害红细胞,导致机体红细胞大量破坏,造成贫血和黄疸,出现血红蛋白尿(即红尿、血尿)。而红细胞又是机体运送氧气的主要工具,因呼吸困难导致病牛死亡不容忽视。病程一般10天左右,有的发病后2~3天就死亡。

5、常宁市之前从未发生过牛巴贝斯虫病,可养殖环境中却发现牛蜱和硬蜱生存。这充分说明常宁本地养殖的牛和蜱以前均无巴贝斯虫寄生。这次疫情是常宁市首次发生牛巴贝斯虫病,极大可能是从西南地区贵州毕节市引进的安格斯牛携带了牛巴贝斯虫。这些寄生虫感染了常宁本地的蜱,蜱又通过叮咬传播给了牛,造成了此次疫情发生和流行。该病一旦发生必将难以清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切实加强对本病的防控。对从西南、华南、东南地区引进的黄牛,一定要加强检疫、监测,及时发现本病并实施控制与净化。

参考文献:

[1]《牛场兽医师》,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主编杨自军。

作者简介:董艳平,男,湖南常宁人,大专文化,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