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农业农村的影响探讨
胡友龙 林旭东 陈瑞林 陈英俊
福建省漳浦县气象局 363200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威胁。气候变化会对农业产生较大的影响,会对农作物生产质量产量以及粮食安全产生较大的威胁。气候异常变化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会对农作物生产进程造成影响,导致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一、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
气候变化主要以气候变暖为主,气候变暖会对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影响,会对粮食安全产生巨大威胁。农业作为我国基础产业之一,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还关系到社会是否能够稳定发展。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会受到气候条件、农作物品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适宜的气候能够为农作物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量,为农作物正常生长提供保障。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对于农作物所产生的影响日益严重,甚至会带来严重的农业灾害。对气候变化情况进行预测,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降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
二、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气候对农业生产系统的影响
光照作为农业气候资源之一,光会通过热效应的形式为农作物营造适宜的温度环境,合适光照可以促进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形态效应等,保证农作物能够正常生长,加快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光资源作为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动力,如果光照不足或者光照过强,都可能会造成农作物光合作用下降。部分地区会因为光照过强,导致连年高温的情况出现,会对农作物光合作用产生抑制作用,后续又会因为连续阴雨天气,导致农作物光照不足,抑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造成农作物出现大量减产的情况。温度也是影响农作物生长质量、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不断加剧,导致农作物生产环境温度不断升高,容易导致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出现干旱的问题,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温度升高会增加土壤中水分蒸发能力,导致土壤含水量下降,特别是夏季土壤水分减少最为严重。气候变暖会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微生物活动产生影响,从而改变土壤中正常微生物循环,会加快土壤有机物质分解和氮流失,会导致农业生态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产生影响。如果土壤中水分充足,可提升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土壤水分不足,会加大土壤空隙,分解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利于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气候变化会对地区降水量、降水格局产生影响,气候变化较大会导致降水量的波动也较大,会出现部分时期降水量不足,部分时期降水量过多的情况,从而对农作物正常生长造成严重影响[2]。
(二)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对农业生产区域热量资源产生影响,如果温度较高,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季节延长,低温冷害情况有明显减轻,这也导致晚熟农作物品种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对农业种植结构产生影响。农作物生长阶段容易发生多种病虫害问题,一旦发生病虫害会对农业生产质量、产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如果农业种植区域温度较高,会增加病虫害发生概率,并且为病原体、害虫等提供越冬的条件,导致病虫害会在第二年继续发生,使农作物产量连年下降。气候变化还会对农业生产能力造成影响,气候变暖会导致季节出现变化,农作物重视区域迁移,增加病虫害发生概率等。温度升高会缩短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温度每升高 1∘C ,农作物产量就会下降 3%-10% 。气候变暖情况发生后,会增加农作物生长阶段用水量,导致农业生产成本获得提升。气候变化还会增加病虫害流行趋势、杂草数量,需要种植人员通过施加化学药物等手段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会增加种植人员的经济投入。如果气候变化情况较为严重,气候波动幅度较大,可能会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对粮食产量造成影响。
(三)气候变化对极端天气的影响
气候变化加剧了气候的不稳定性,从而导致极端气候增多、增强,并且影响范围较大,如冰雹、雷雨、龙卷风、短时强降水等,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后会导致大气中水汽含量上升,增加了洪涝灾害、强降雨出现的风险,同时气候变暖也会带来更加频繁、持续的热浪和干旱,导致冰川融化,会导致水平面上升,增加洪涝出现的风险。
三、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策略
为了降低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要结合气候变化情况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有关部门应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长远战略,保证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情况相适应,降低气候变化给农业带来的严重影响。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吸收和固定空气当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控制二氧化碳延缓气候变暖速率和幅度。同时,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农业种植阶段应减少自然植被耕地转化率,减少秸秆燃烧,避免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农业生产过程中注重加大对农作物品种的改良,保证农作物能够适应气候生长条件,并加大新农作物品种推广力度,让农作物能够抵御气候变化的影响。注重强化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创新能力,让农作物能够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气候变化会对农业产生较为负面的影响,如果气候变化幅度较大,可能会导致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生产经济效益。应注重降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采取合适的干预策略让农作物能够适应气候变化,最大程度上降低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生的影响,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经济损失。也可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倩倩,朱坤林.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现代化农业,2025,(05):17-21.
[2]李文启,牛健敏.气候变化、气候适应性措施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投入要素视角[J].世界农业,2025,(05):29-41.
[3]杨春雷.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应对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5,(03):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