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转型驱动下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产教研创”四维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王昭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陕西西安 712046
1 研究背景
1.1 理论背景:“产教融合”与“课赛融合”背景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产教融合、课赛互促已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
1.2 实践背景: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的现实痛点
传统的课程教学往往侧重于会计理论的传授和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的传授,与数智化岗位需求脱节,缺乏系统性、前沿性技术融入,忽视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痛点一:岗课脱钩,产教两张皮。专业课程设置未紧跟产业需求,企业缺乏深度参与课程设计,导致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存在脱节。校内实训条件有限、校外企业合作深度不足,学生难以获得足够的实践机会。
痛点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需要匹配度不高,与大赛对接度不够
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更加注重数据处理和决策支持能力。课程教学内容难以反映企业实际需求、企业财务领域的最新发展,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教师缺乏行业实践,难以融入新技术与行业动态。
痛点三:评价形式单一,维度单一
侧重理论考核,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估。且缺乏企业、学生等多元主体参与,导致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难以解决复杂财务问题。
1.3 研究背景:“产教研创”四维融合模式的探索
国内外“产教研创”研究均呈现政策驱动、技术赋能、模式创新特征。国内在政策体系与区域试点上进展显著,但需破解企业参与度低、区域不平衡难题;国外以企业主导的成熟模式和技术应用为优势,但缺乏四维融合的系统设计。未来,两者将进一步融合数字化技术,构建“需求-教学-教研-创就业”全链条生态。
2 研究对象
高职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薄弱,前置课程学完即忘,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学生自学能力相对较弱,对学科知识间的交叉融合应用能力较弱;学生对实训平台及案例分析资源的接受度较高,对理论知识接受度和掌握程度均较弱。
本研究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载体,以《Excel 在财务中的应用》课程为依托,以数智化时代基础财务岗位需求为导向,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教学目标,以培养“懂财务、会核算、善服务、能管理”的高技能财务人才为根本任务。
3 数智化转型驱动下“产教研创 ”四维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聚焦数智化时代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围绕 OBE 教学理念,依托专业课程,围绕基层财务岗位所需的核心素养,以 PBL 教学法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产教研创”四维融合育人模式的系统化构建与实施,致力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创新。
3.1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校企协同育人长效化机制
学院通过产业学院、校企合作等载体,建立“双主体”治理结构,实现企业真实项目进课堂、教师进企业、学生进岗位的“三进”机制。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基于新道科技、知链科技、网中网等公司的校企联合课程,共设标准、共建资源、共育人才,将会计准则更新、业财融合、大数据知识等产业前沿转化为教学项目;基于校企合作企业建立“校内教师+企业工程师”双导师制,企业导师承担校内核心课程教学任务,校内教师参与企业挂职锻炼熟练掌握技术运用,形成“技术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
《Excel 在财务中的应用》课程是基于新道 TTC 管理会计训赛平台和西安威科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企业资源,教从产中来,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共设标准、共建资源,共同开发的课程,从认知阶、应用阶和创新阶三阶递进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转化,从岗、课、训、赛、创、思六融合,实现融岗位标准、理论知识、仿真实训、竞赛孵化、真实创业项目、育人目标六位一体的综合育人目标。
3.2 以教育体系为根基,重构基于课赛融通的课程内容
基于产业学院的财务共享平台、业财一体化平台、新道 TTC 训赛平台等数字化教学场景,重塑教学案例与场景,提升学生财务实践能力;实施“双师双能”培育计划,确保 100%教师具备数智化课程开发与运用能力。《Excel 在财务中的应用》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依据职业岗位需求,将理论知识与岗位需求、比赛要求对接,进行课程内容的反向设计。
3.3 以技能大赛为杠杆,打造教研和以赛育人的能力进阶体系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相关技能大赛涵盖: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会计实务赛项、业财税融合赛项、企业经营模拟沙盘赛项、“科云杯”全国大学生财会能力大赛等,通过参与竞赛,学生可以接触到行业前沿的技术和理念,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专业相关技能大赛与课程的融合,打造教研和以赛育人的能力进阶体系。
3.4 以创新创业为动能,形成课赛融合的创新创业孵化模式
《Excel 在财务中的应用》课程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打破学科壁垒,培养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思维,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建立“创意筛选-商业计划书撰写-模拟运营-成果转化”的四级孵化机制,通过“会计+大数据分析”、“会计+商业咨询”等跨学科培养路径,重点培育大学生的商业洞察、团队协作、风险管控等创业核心能力。在创新创业类比赛中设置项目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提升团队协作、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4 推广价值
本研究将形成“行业可复制、院校可迁移”的推广体系:在行业层面,通过“产教研创”四维融合模式与项目化课程案例资源包,为财经类职业教育提供应用性解决方案,助力破解“学生技能滞后”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的结构性矛盾;在院校层面,通过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辐射高职院校,带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向“数据驱动、跨界融合”方向升级,形成教学改革示范效应。
结语
本研究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依托,以《Excel 在财务中的应用》课程为载体,阐述四维融合模式下的课程内容与科研教研、学生大赛的课赛融合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教研水平,进一步深化了学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与交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Z].2018.
[2] 侯凯欣,张 玲,王佳仪,等.《智能财务共享》课程案例设计与分析——以 H 公司为例 [J]. 职业教育发展,2024,13(5):1498-1509.
[3] 齐成龙,李玉颖.STEAM 项目式教学:内涵意蕴、价值向度与运用示例[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3,45(11):106-113.
[4] 甘为,薛海安.荷兰项目式跨学科合作设计教学新实践— 以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为例[J].艺术设计研究,2020(2):121-126.
[5] 侯凯欣,张 玲,王佳仪,等. 《智能财务共享》课程案例设计与分析——以 H 公司为例 [J].职业教育发展,2024,13(5):1498-1509.
作者简介:王昭,女,副教授,中级会计师,中共党员。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实践研究。
课题:2025 年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数智化转型驱动下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产教研创 ”四维融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25SZX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