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工程测量三维建模精度分析
张凯
临邑泽正不动产测绘有限公司
引言: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工程测量领域应用广泛。其能获取多角度影像,构建三维模型。但建模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其进行分析可提高模型质量,为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更准确数据,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开展与质量。
1.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基础
1.1 技术原理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多角度影像采集与融合,实现地物三维信息的完整还原。该技术在无人机平台搭载多台相机,其中一台垂直向下获取地面正射影像,另外四台分别从前后左右四个倾斜角度捕捉地物侧面细节,同时借助定位定姿系统记录每幅影像拍摄时的位置与姿态数据。这些多角度影像与定位数据经后续处理,能够构建出包含地物空间坐标、纹理特征的立体模型,突破传统垂直摄影仅能获取地物顶面信息的局限,真实呈现工程区域内建筑物、地形、构筑物的整体形态,为工程测量提供更全面的几何与纹理支撑。
1.2 系统组成
无人机倾斜摄影系统主要由飞行平台、影像采集模块、定位定姿模块和数据存储传输模块构成。飞行平台需具备稳定的飞行性能与适配的续航能力,根据工程测量范围选择多旋翼或固定翼机型,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作业需求。影像采集模块以多台高分辨率工业相机为核心,所有相机需经过统一检校,确保拍摄角度与参数一致性,保障后续影像拼接精度。定位定姿模块包含高精度定位设备与惯性测量单元,前者用于获取相机拍摄时的精确位置,后者记录无人机飞行姿态,共同为影像提供准确的空间参考。数据存储传输模块负责实时存储采集的影像与定位数据,并支持数据实时回传,方便地面人员监控作业质量。
1.3 应用优势
在工程测量三维建模中,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展现出显著优势。首先是数据采集效率高,能够快速覆盖工程区域,相比人工逐点测量大幅缩短数据获取时间,尤其适用于大范围或复杂地形的工程场地。其次是建模信息完整,可同时获取地物的平面位置、高程数据与侧面纹理,能清晰还原建筑物的结构细节、管线走向等关键信息,避免传统建模中地物侧面特征缺失的问题。最后是作业安全性与经济性好,无人机可在高空或危险区域作业,无需人员进入风险环境,降低安全隐患;同时设备成本较低、维护简便,相比载人航测更适合中小规模工程测量项目推广。
2.工程测量三维建模流程
2.1 数据采集方案
工程测量三维建模的数据采集方案需结合工程需求与场地条件制定。飞行参数设置中,飞行高度需根据建模精度要求确定,确保地面采样距离符合工程测量标准;飞行重叠度需合理设定,保证相邻影像间有足够重叠区域用于后续拼接。控制点布设采用均匀分布与重点加密相结合的原则,在工程场地周边及内部布设地面控制点,获取精确坐标作为建模参考;对建筑物密集、地形复杂的区域,额外加密控制点以保障局部建模精度。数据采集前需规划好航线,避开障碍物与禁飞区,作业过程中实时监控影像清晰度与定位数据完整性,若出现数据异常需及时补飞。
2.2 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是保障三维建模精度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影像预处理、空中三角测量与密集匹配。影像预处理阶段,需对原始影像进行畸变校正与匀光处理,消除镜头畸变影响,统一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影像亮度,避免光线差异导致拼接错位。空中三角测量阶段,将预处理后的影像与定位数据导入专业软件,自动识别影像中的同名点,结合地面控制点坐标解算每幅影像的精确空间参数,同时生成密集点云数据,此阶段需确保控制点参与平差计算以减少误差。密集匹配阶段,基于空中三角测量结果,通过多视立体匹配算法计算每个像素点的三维坐标,生成海量点云数据,为后续模型构建提供基础。
2.3 模型构建过程
工程测量三维建模过程需从点云数据逐步细化为三维模型,分为点云去噪分类、格网生成与纹理映射三步。点云去噪分类阶段,剔除点云中的噪声点,再根据工程需求将点云分类为地面点、建筑物点、植被点等,提取地面点生成数字高程模型作为建模基础,同时人工修正误分类点以保证关键地物点云准确。格网生成阶段,基于分类后的点云构建不规则三角网,再转换为规则格网,格网分辨率需与地面采样距离匹配,确保模型能还原地物细微特征。纹理映射阶段,将预处理后的倾斜影像与格网模型进行匹配,选取清晰影像纹理贴附到格网表面,对细节区域手动调整纹理拼接位置,最终生成具备真实纹理与精确几何形态的三维模型,建模完成后需检查关键部位误差是否符合要求。
3.建模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3.1 数据采集因素
数据采集环节的参数设置与操作规范直接影响建模精度。飞行高度过高会降低影像分辨率,导致地物细节捕捉不清晰,建模后地物边缘易出现模糊,增大尺寸误差;飞行高度过低则可能增加飞行风险,且作业效率下降。飞行重叠度不足会导致相邻影像拼接区域信息缺失,影响点云生成的完整性;重叠度过高虽能提升拼接精度,但会增加数据量与处理时间。控制点精度不足或布设不合理,会使空中三角测量缺乏准确参考,导致模型整体坐标偏差;影像质量差如模糊、曝光异常等,会影响同名点识别准确性,进一步降低建模精度。
3.2 处理软件因素
处理软件的算法性能与参数设置对建模精度有重要影响。不同软件的空中三角测量算法存在差异,部分软件在处理大范围或复杂地形影像时,可能出现同名点匹配错误,导致外方位元素解算偏差,影响后续点云生成精度。密集匹配算法的稳定性也会影响建模效果,算法不成熟可能产生大量噪声点,增加点云去噪难度,若噪声点未完全剔除,会导致格网生成不规则,影响模型几何形态。软件参数设置不当同样会降低精度,例如纹理映射时参数调整不合理,可能出现纹理错位,或格网分辨率设置与数据采集精度不匹配,无法充分还原地物细节。
3.3 环境条件因素
作业环境条件会对数据采集质量产生影响,进而作用于建模精度。拍摄时若遇强风天气,无人机飞行姿态不稳定,会导致相机拍摄角度偏差,影像出现模糊或变形,影响后续拼接与建模;大风还可能使无人机偏离规划航线,造成影像重叠度不符合要求。光照条件不佳如强光直射或阴天逆光,会导致影像亮度不均、对比度低,增加同名点识别难度,降低空中三角测量精度;雨天或雾天会遮挡地物,使影像细节丢失,无法准确捕捉地物特征。此外,作业区域内的遮挡物如高大树木、建筑物,会导致局部区域影像数据缺失,建模时该区域易出现空洞或形态偏差,影响整体模型精度。
结束语:对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工程测量三维建模精度分析,明确了技术原理、建模流程及影响精度因素。后续可深入研究优化措施,提升建模精度,让该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工程测量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倩,刘攀.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建模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4,(01):69-72.
[2]毛正君,于海泳,梁伟,等.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建模的区域黄土滑坡识别及特征分析[J].中国地质,2024,51(02):561-576.
[3]杨文武,戴丽雯.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建模技术在露天矿山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23,(16):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