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高中生批判性思维策略研究

作者

汤鹏博

兰西县立国艺术中学有限公司 邮编:151500

引言:在 21 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批判性思维作为 21 世纪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能够主动、有效地进行概念分析、评估和推理的思维能力,它强调理性、客观和逻辑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写作作为语言输出的重要形式,不仅是语言技能的体现,更是学生思维品质的反映。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策略,通过分析批判性思维的内涵特征,结合英语写作教学的特点,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为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 批判性思维的内涵与特征

1.1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

批判性思维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哲学家杜威提出,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性的思维活动,能够对信念和知识形式进行主动、持续和细致的思考。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不断完善。恩尼斯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而费尔普拉特则强调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的、自我调节的判断过程。

在教育语境下,批判性思维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质疑、深入分析、合理评价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立见解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1.2 批判性思维与英语写作的关系

英语写作作为语言输出的重要形式,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写作过程本身就是思维活动的外化,学生需要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来组织语言、表达观点。同时,英语写作的跨文化特征也为学生提供了多元视角,有利于培养其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思维品质。

2.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2.1 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全球化背景下,信息爆炸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生需要具备筛选、分析和评价信息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高阶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海量信息中识别有价值的内容,形成独立的判断。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写作教学更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责任。

2.2 教育改革的内在需求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育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融入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同时,高考英语改革也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这为批判性思维培养提供了现实动力。

2.3 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

高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具备了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基础。通过英语写作教学培养批判性思维,不仅能够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更有助于其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3.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分析

3.1 教学理念层面的问题

当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停留在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过分注重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学目标多定位于应试需求,缺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长远规划。

3.2 教学方法层面的不足

在教学实践中,写作教学往往采用"范文模仿+机械练习"的模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写作题目多为描述性或叙述性内容,较少涉及需要深度分析和论证的话题,难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3 评价体系层面的局限

现有的写作评价体系主要关注语言准确性、结构完整性和内容相关性,对思维深度和创新性的评价标准不够明确。这种评价导向容易导致学生为迎合评分标准而忽视思维品质的提升。

4. 英语写作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4.1 问题导向写作策略

问题导向写作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设计具有争议性或开放性的问题作为写作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例如,可以围绕社会热点话题、道德伦理问题或科学争议等设计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分析问题的多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营造开放包容的讨论氛围。

4.2 多角度论证训练策略

批判性思维强调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加强多角度论证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前进行头脑风暴,列出支持和反对某一观点的理由,然后选择最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深入阐述。

具体操作中,可以采用"立场转换"的方法,要求学生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问题。例如,在讨论环境保护话题时,可以让学生分别从政府、企业、民众等不同立场出发,分析各方的诉求和困难,从而形成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4.3 批判性阅读与写作结合策略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批判性阅读能够为批判性写作提供素材和方法。教师应选择具有思辨价值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观点、论据和论证过程,识别其中的逻辑关系和潜在偏见。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质疑式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对文本内容提出疑问,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潜在立场。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识别和评价不同的观点,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经验和素材。

4.4 反思性写作策略

反思性写作是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定期安排反思性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分析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思考改进方法。

反思性写作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其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通过持续的反思实践,学生能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批判性思维水平。

4.5 合作学习与辩论策略

合作学习和辩论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交流思想、碰撞观点的机会,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倾听、质疑和反驳。

在辩论活动中,学生需要收集资料、分析论据、构建论证,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实践。同时,通过与他人观点的交锋,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结论

本研究通过分析批判性思维的内涵特征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策略。研究表明,将批判性思维融入英语写作教学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内在需求和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问题导向写作、多角度论证训练、批判性阅读与写作结合、反思性写作、合作学习与辩论、多元化评价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教学环境的优化以及家校社会的共同支持。

参考文献

[1] 杜威. 我们怎样思维[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2] 恩尼斯. 批判性思维[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 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4] 程晓堂. 英语学习策略论[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