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幼儿同伴互动行为的观察与支持策略研究
杨娇娇
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西营镇中心幼儿园 725807
引言
随着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成为国家战略,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与幼儿同伴互动行为受到日益重视。区域活动不仅是幼儿自主探索与体验的重要平台,更是其社会性、合作性与创造力形成的核心空间。与城市幼儿园相比,农村幼儿园在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直接影响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同伴互动水平。当前,农村幼儿同伴互动中表现出的主动性弱、合作意识不足、冲突频发等现象引发广泛关注。深入观察与科学支持农村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同伴互动行为,对于优化农村学前教育生态、提升幼儿社会性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围绕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同伴互动现状、成因分析与支持策略,结合教育实践与发展需求,探究多维度促进农村幼儿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行为的类型与特征分析
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以自主、合作、探索为主要特征,为幼儿同伴互动提供了丰富的时空资源。从行为类型来看,幼儿同伴互动可分为合作型、竞争型、模仿型、冲突型和交往型等多种形态。合作型互动表现为幼儿共同协作完成某项任务或游戏,如搭建、绘画、角色扮演等,能有效促进沟通、协调与团队意识。竞争型互动多出现在资源有限或游戏规则较为明确的情境中,幼儿表现为争抢、竞赛和自我表现欲望增强。模仿型互动体现在幼儿对同伴行为、语言、动作的学习与复制,是社会化早期的重要表现。冲突型互动则常见于意见不合、资源分配或角色争夺中,表现为争执、推搡、言语冲突等,需要教师及时介入与引导。交往型互动则更侧重于日常交流、情感表达和关系建立,表现为交谈、安慰、分享等。与城市幼儿相比,农村幼儿在合作与交往型互动中主动性较弱,依赖成人介入较多,竞争与冲突型互动发生频率偏高。行为表现受年龄、性别、性格、同伴结构、家庭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低年龄幼儿以模仿、冲突为主,高年龄幼儿合作、交往能力逐步提升。男孩表现出更强的竞争性,女孩更倾向于情感表达和合作。家庭成员结构单一、亲子陪伴不足的幼儿,表现出社会性技能滞后、同伴交往焦虑等问题。教师对区域活动环境的设计和引导方式、同伴群体结构、园所文化等,对幼儿同伴互动类型与水平具有直接影响。农村幼儿园同伴互动行为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是开展科学支持与行为干预的基础。
二、农村幼儿园同伴互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幼儿园同伴互动行为受多重因素协同作用。首先,活动环境是影响同伴互动的核心外部条件。硬件设施、区域材料的丰富性、活动空间的开放度和安全性,决定了幼儿互动的范围与深度。农村幼儿园由于经费有限、场地受限、材料匮乏,导致部分区域活动空间单一、材料重复,抑制了幼儿的探索与合作欲望。教师因素是影响同伴互动的关键变量。教师的互动理念、引导策略、情感支持和行为介入直接决定幼儿互动氛围和社会性发展。部分农村教师因专业能力有限,对幼儿冲突处理、合作激励等缺乏有效方法,甚至采用简单劝阻、回避或惩罚,影响幼儿主动交往和社会情感体验。课程资源是同伴互动的重要载体。活动主题、材料选择和游戏规则等课程要素的科学设计,能激发幼儿兴趣、促进多样互动。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较弱,缺乏因地制宜的区域活动方案,致使同伴互动流于表面,缺乏深度与系统性。家庭环境对同伴互动具有深远影响。农村家庭普遍以祖辈照料为主,家庭社会化支持能力不足,亲子沟通、榜样示范和社会规则传递有限,导致幼儿社会性技能发展滞后。家园沟通渠道不畅,家长对区域活动与同伴互动的认知不足,缺乏有效协同支持。社会文化氛围、社区支持、政策保障等也在不同层面影响农村幼儿同伴互动的广度与质量。多维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农村幼儿园同伴互动行为的现实状态和发展潜力。
三、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行为的观察与诊断方法
科学的行为观察与诊断是精准支持农村幼儿同伴互动的前提。首先,应构建系统的观察指标体系,涵盖互动频率、类型、主动性、持续时间、情感表达、冲突处理等维度,综合反映幼儿互动水平。可采用定点观察、活动跟踪、录像分析、教师记录等多元方法,收集幼儿在真实区域活动中的行为数据。定点观察适合监测幼儿在特定区域或环节的互动行为,活动跟踪能还原幼儿全程互动路径与模式,录像分析便于后续细致研判,教师记录有助于捕捉细微行为变化。数据分析应注重横向比较与纵向跟踪,揭示不同班级、年龄、性别、活动类型下的互动规律和个体差异。
四、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支持策略的系统构建
提升农村幼儿园同伴互动水平,需要从环境创设、教师支持、课程开发和家园协同等多方面综合施策。环境创设方面,应优化活动空间布局,增加材料的多样性与趣味性,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和自主探索。可引入自然材料、乡土资源、社会资源,丰富区域活动内容。确保活动场地安全、开放,便于幼儿自主交往与合作体验。教师支持是同伴互动提升的关键。要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高其对同伴互动重要性的认识和科学引导能力。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行为,运用情境引导、角色扮演、问题解决、合作激励等方法,促进幼儿积极参与和高质量互动。对冲突型互动要科学介入,注重引导幼儿自我调节和问题协商,提升其社会性技能。
五、农村幼儿园同伴互动行为支持策略的实践创新与展望
在新时期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同伴互动行为的支持策略应注重实践创新与系统完善。首先,应推动数字化与信息化平台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利用数字资源和互动游戏拓展幼儿合作与交往空间,提升活动的趣味性与互动性。借助信息化工具,开展线上家园共育、教师研修与经验交流,缩小城乡信息差距。加强乡土文化、民俗活动与区域课程的融合,激发幼儿对本土社会的认同与合作意识,增强同伴互动的文化根基。完善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幼儿在合作、沟通、问题解决、情绪调节等社会性维度的综合发展,形成过程性、激励性、发展性的互动评价机制。
结论
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行为的质量直接关系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人格成长。科学的行为观察与系统支持策略,是提升农村幼儿同伴互动水平和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关键途径。通过优化环境创设、提升教师引导能力、创新课程资源和强化家园社协同,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幼儿园同伴互动的广度与深度。今后,应持续完善多维支持体系,加强数字化赋能和文化融合,推动农村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社会性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陈艳,王玉.农村幼儿园同伴互动行为观察与支持策略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22,40(10):66-71.
[2]王静,张丽.区域活动中幼儿同伴互动现状及提升路径分析[J].幼儿教育,2023,32(6):54-58.
[3]刘明,李芳.农村学前教育同伴互动机制与行为干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3):1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