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学历案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索

作者

李艳玲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楼子店小学 024415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历案能精准规划教学路径,契合学生学习需求。当前教学存在目标模糊、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而学历案以清晰的学习历程指引,可优化教学。小学语文教材涵盖多样单元主题与丰富文本,如“童年往事”“人物描写”等单元,为学历案应用提供实践场景。探索基于学历案的教学策略,对落实语文要素、提升教学效能、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意义重大。

一、立足教材单元,精准设计学历案

(一)紧扣单元主题提炼目标

以教材单元为依托,不同单元有独特主题与语文要素。像“走近中国古典名著”单元,包含《草船借箭》《景阳冈》等课文,需梳理共性,如都塑造鲜明人物、展现精彩情节;挖掘独特语文要素,如《草船借箭》凸显谋略,《景阳冈》侧重人物勇猛。据此明确“感受古典名著魅力,掌握人物塑造方法(如通过情节、语言刻画人物)”等目标,让学历案目标精准锚定单元教学主旨,使教学方向清晰,学生学有指引。

(二)结合课文特点规划任务

针对不同课文文本特色,设计分层任务。教《猴王出世》时,文本情节奇幻、语言古典。设置“梳理石猴从出世到成王的成长历程,用思维导图呈现”任务,助学生理清情节脉络;“圈画并品味‘食草木,饮涧泉……’等经典语言,感受古雅韵味”任务,贴合文本语言特色,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挖掘文本价值,提升对古典文学的理解。

(三)关联单元习作融入实践

学历案注重阅读与写作贯通。“人物描写一组”单元,课文运用外貌、动作等描写塑造人物。学完课文后,设计“运用课文‘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等外貌描写、‘两茎灯草’中动作细节刻画方法,写身边熟悉的人,突出人物特点”任务,让学生迁移阅读所学,在写作实践中巩固人物描写技巧,实现读写融合,提升语文运用能力。

二、依托学历案,推进课堂深度学习

(一)以学历案引导自主探究

课堂上,学历案的任务提示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指南针”。学习“思维的火花”单元《自相矛盾》时,学历案设置“找出楚人‘誉盾誉矛’的语句,分析矛盾点;推测楚人被质问时的思维漏洞”等任务。学生依据任务,自主阅读文本,圈画关键语句,思考矛盾逻辑,在自主探究中激活思维,深入理解寓言寓意,激发对文言文学习的探究热情,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二)借助学历案开展合作学习

围绕学历案合作任务,搭建课堂研讨平台。“世界各地”单元教学,学历案设计“对比《威尼斯的小艇》中‘小艇与城市生活关联描写,与《牧场之国》里‘动物与牧场和谐’刻画的差异,从内容、表达手法分析”任务。学生分组后,依据任务分工研讨,有的梳理文本内容,有的剖析写法,在思维碰撞中,深化对不同地域风情描写的理解,提升合作学习与文本分析能力。

(三)依据学历案实施精准评价

利用学历案内置评价标准,实现课堂评价精准化。“风趣与幽默”单元学完《杨氏之子》,学历案制定“准确理解文言语句含义,感知语言幽默机智(如‘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巧妙回应);能有条理讲述故事中幽默情节”等评价标准。教师依此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如文言文翻译准确性、分享感悟时的表达逻辑,及时反馈问题,指导学生修正,让评价成为提升学习效果的“助推器”。

三、延伸学历案,促进课后巩固拓展

(一)用学历案指导课后复习

学历案作为学生课后复习的“知识地图”,其核心价值在于为复习提供清晰的路径与框架,让零散的课堂知识形成系统。以“童年往事”单元为例,学历案并非简单罗列知识点,而是精心串联起不同文本的核心要素:比如《四时田园杂兴》中“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诗句,学历案会标注需结合插图理解孩童模仿成人劳作的天真神态,同时关联生活体验思考“学种瓜”背后的乡村生活节奏;《祖父的园子》则引导学生梳理“栽花—拔草—种菜—追蜻蜓”等场景中的自由表达,对比成人世界的规则与孩童视角的随性。学生按此脉络复习,既能逐个击破字词、段落的理解难点,又能在横向对比中构建单元主题下的知识网络,让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留存的认知体系,为后续学习同类散文或诗歌奠定扎实基础。

(二)借学历案开展拓展阅读

学历案的拓展阅读设计,绝非简单推荐文本,而是搭建课堂知识与课外延伸的桥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在“走近中国古典名著”单元后,学历案选取《三国演义》“青梅煮酒论英雄”片段,并非让学生泛读故事,而是设置阶梯式探究任务:首先对比《草船借箭》中诸葛亮与周瑜的对话交锋,分析其“示弱—设局—反击”的语言策略,再迁移至“青梅煮酒”中刘备“闻言失箸—借雷掩饰”的应对智慧,体会不同情境下人物对话的潜台词;其次从情节推进角度,比较《草船借箭》“三日为期—江面借箭—如期交箭”的线性叙事,与“青梅煮酒”中“宴饮闲谈—论及英雄—惊雷打断”的一波三折,理解古典名著“张弛结合”的叙事技巧;最后在 200 字阅读感悟中,要求聚焦“曹操的雄视天下与刘备的隐忍蛰伏”,结合单元所学的人物塑造方法,分析环境(风雨欲来的庭院)对人物心理的烘托作用。

(三)凭学历案落实分层作业

学历案的分层作业设计,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既保障基础薄弱学生“吃得饱”,又满足学优生“吃得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在“责任”单元学习后,基础作业聚焦核心知识巩固:背诵《从军行》时,要求结合“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诗句,标注边塞环境描写与将士责任感的关联;抄写“彭、拟”等生字,不仅强调笔画顺序与间架结构,还需联系课文语境理解“彭老总坚持原则”“拟稿时的严谨态度”等词语背后的责任内涵,让机械练习与意义理解相结合。提升作业则侧重能力迁移与创新表达:改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时,需在“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原诗基础上,补充“白发老妪倚门眺望”的细节,通过“颤抖的手指抚摸旧衣”“望着断壁残垣的叹息”等描写,展现百姓对收复失地的期盼,深化“家国责任”主题;续写《清贫》“传世宝”故事,要求结合“几套旧汗褂、几双缝底线袜”的原文细节,想象方志敏在狱中整理这些物品时的心理活动,如“这双袜子是战友深夜补的,得留着提醒自己不忘同志情”,让革命责任在具体情境中具象化。

四、结论

基于学历案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从精准设计到课堂实施、课后延伸,构建完整教学闭环。依托教材单元设计学历案,能让教学目标更清晰;课堂上推进深度学习,助力学生掌握知识方法;课后延伸巩固拓展,促进知识内化与能力提升。这一策略适配小学语文教学,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发展提供可行路径,需持续实践优化。

参考文献:

[1]陈小云.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重构[J].格言(校园版),2025,(24):29-31.

[2]陈琴,刘良愿.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5,(15):63-65.

[3]赵云.“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趣味化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2025,32(08):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