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与管理策略探讨
李亮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在“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引下,建筑行业正在发生着一场由粗放式增长到精细化发展的深刻转型。在施工技术方面,绿色建材的应用,智能建造技术的推广等创新实践,不断打破传统技术瓶颈;从管理维度看,建立多参与主体协同机制和动态风险管控体系要求日益紧迫。但技术应用和管理策略之间协同失衡问题依然广泛存在,迫切需要系统性研究促进两者深度耦合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工程建设综合效益。
一、房屋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一)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做为房屋住宅建筑之本,它的施工质量对建筑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决定作用。目前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涉及换填垫层法、强夯法和桩基础法几种。换填垫层法就是将浅层的软弱土或者不良土挖除并置换成高强度的砂石和灰土,从而显著提高地基承载力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适合浅层地基处理。强夯法则是通过利用从高处自由落下的重锤产生的冲击力,使地基土变得更加密实,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这一法则常被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和粘性土等[1]。
在实践中,桩基础法以其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地质条件而崭露头角。在某特定地区进行的多层住宅建设项目中,对各种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比例进行了详细统计,统计数据揭示了桩基础法在其中的应用占比高达 45% 。桩基础法按施工工艺还可以分为预制桩与灌注桩两种,预制桩质量稳定,施工快捷;灌注桩具有更好的适应各种地质环境的能力,施工时可以根据具体状况来调整桩的长度和直径。
(二)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在确保房屋建筑稳定,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施工环节中,精准设计配合比是根本,需要针对不同工程部位,强度等级等来合理设置水泥、砂、石、水以及外加剂掺量配比。在浇筑工艺上,应控制好浇筑的速度,高度及走向,以避免蜂窝,麻面的出现。养护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在混凝土浇注完成之后及时做好保湿养护工作,并通过覆膜,洒水来确保混凝土能够在合适的温湿度环境中变硬,从而增强混凝土的强度以及耐久性。
铝模板等新型模板技术的使用给主体结构的施工带来创新。与传统木模板相比较,铝模板质量较轻,一个人就可以进行搬运安装,施工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它的周转能力可以达到 50-200 次,这明显超过了木制模板的5-10 次,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模板的成本。同时铝模板成型质量突出,可将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误差限制在 ±3mm 范围内,减少后期抹灰及其他工序,促进施工质量的提高。在钢筋施工中,机械连接技术以可靠的连接性能渐渐代替了传统绑扎连接。机械连接后接头抗拉强度可以达到钢筋母材抗拉强度的 1.1 倍,并且连接质量比较稳定,不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有效地提高钢筋连接可靠性及施工效率。
(三)防水施工技术
房屋住宅防水施工主要是围绕屋面防水与卫生间防水这两个主要区域进行。屋面防水通常是卷材防水与涂料防水复合防水。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作为屋面卷材中常用的防水材料,耐高低温性能好,在- -25∘ ° C~105∘ °C的温度区间内仍然可以保持较好的柔韧性及防水效果,可以适应各种地区气候条件。施工中,首先需要将屋面基层清理找平,以保证基层的平整干燥,再用热熔法或者冷粘法将卷材铺好,以确保卷材与基层结合紧密,不会出现空鼓,褶皱等现象[2]。
在卫生间防水方面,主要使用的是防水涂料,其中聚氨酯防水涂料因其出色的强度、高延展性和出色的防水性能,被视为卫生间防水的首选材料。施工时对基层的严格管理是保证防水质量的根本,需要对卫生间地面及墙面上的灰尘,油污等作清灰,凿毛,提高涂料对基层粘结力。同时,使用多道涂刷工序时,通常需要进行 3-4 次,各次涂刷的方向互相垂直,以保证涂层平整,不漏刷并形成一层完整防水膜。
二、房屋住宅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策略
(一)安全管理策略
安全管理对于房屋住宅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它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企业经济效益。施工企业需要建立全面细致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覆盖施工现场所有作业环节及设备操作。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内容涉及安全法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并采用案例分析和现场演示相结合的形式,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及操作技能,让施工人员自觉遵守安全规定[3]。
施工现场合理设置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和指令标志等醒目安全警示标志警示施工人员安全。与此同时,安全防护设施完善,给施工人员配发了安全帽和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物品,保证了安全网和防护栏安装稳固可靠。对高空作业、起重吊装和深基坑等危险性大的工作,应编制专门的安全施工计划,组织专家论证,严格执行计划,强化现场安全监管,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和有序。
(二)进度管理策略
科学合理地进行进度管理,是确保房屋住宅建筑工程能够如期交付的关键所在。施工准备阶段根据工程特点,合同工期及施工条件等因素制定了周密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进度计划应明确各分项项目的起止时间及逻辑关系,并确定关键线路及重点工作,以便于施工进度控制。
施工期进度监测机制的建立和实际进度数据的定期采集以及计划进度的比对分析发现了进度偏差。在进度滞后时,对其成因进行深入剖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纠偏措施。如果由于施工人员不到位而造成进度较慢,则可以采取增加施工人员和调整人员分工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如果由于施工工艺的不合理而影响了进度,就会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加强了与参建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妥善地安排材料供应和设备进场,保证了项目的整体进展不受损害。
三、结语
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关键时期,房屋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策略是高质量发展核心因素。以技术创新带动施工效能的提高和质量的优化,以管理策略确保项目的有序进行和安全的可控,两者协同并进才能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继续加深技术和管理上的融合和创新,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和发展要求的变化,才能为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构筑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辉,赵荣慧.房屋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与管理策略探讨[J].中华建设,2025,(07):32-34.
[2]马忠凯.住宅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06):100-102.
[3]王海涛.浅析房屋住宅建筑工程管理中流水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实践[J].居舍,2024,(21):16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