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童年的歌声,加强小学音乐合唱教学
程佳静
江苏省沭阳县南湖小学
一、开展合唱教学的重要性
调动学生学习音乐学科知识的积极性。作为一种倾听的艺术,音乐知识相对抽象,而小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维,为此,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理解不够透彻的情况,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沮丧情绪。而合唱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合唱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共同努力,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学生偶尔唱错,也不用担心被别人立刻发现,为此,他们将积极开口。同时在合唱过程中,学生会根据同伴的演唱情况,调整自己的合唱方式,以此提升自身歌唱的准确性。随着成功经验的增多,学生合唱能力将越来越高,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是较为有利的。为此,教师应提高对合唱教学的重视程度,借助各种工具,积极开展多种趣味性合唱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领会音乐的旋律美与意境美,从而获得审美意识的强化。
二、策略
1.加强各种合唱的基本功训练
首先是姿势训练。如果整个合唱队伍统一姿态,将极大地提升整个合唱队的形象,学生的音准也会随之上一个档次,还会给观众留下更好的视听觉体验。体式要端正,上身挺直,胸前吸气,表情自然,略带微笑。好的歌唱姿势,不仅可以给整个合唱团队带来良好的表演效果,而且有助于整个团队保持一致,能大大提高合唱训练的效率。二是听力训练。在小学合唱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要在课堂上精心挑选音乐片段,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每一个音符的跳动。倾听时,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分析歌曲的音色、音调、和声等,引导学生掌握技巧,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然后是很重要的发声训练,其技巧掌握是合唱教学的基础。老师可以让学生模仿他们的发声方式,尽量使音色一致,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呼吸训练,使学生在合唱过程中保持稳定、有规律、合理的呼吸,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声音。指导学生如何控制呼吸,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使每个人的呼吸在合唱中保持一致,有利于表演更有秩序。
2.融入合唱表演丰富合唱形式
小学生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及其愿意表演。通过举办各种合唱比赛活动,学生可以在舞台上大胆表演,教师可以用这样的形式检验学生的歌唱水平,并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合唱团培训的热情。丰富的合唱活动包括各种形式,例如由班级作为个人组织的合唱比赛,请学生的音乐教师当评委为学生打分数,确定获胜的班级。还可以利用国庆节和新年等节日,让每个年级组织自己的合唱团并表演。让学生对合唱表演建立信心,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组织校园歌曲合唱比赛“迎接国庆,为青春歌唱”,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歌唱祖国”,用多媒体设备在网络上向学生展示备受欢迎的厦门中学第六合唱团的表演,并播放他们的合唱歌曲,如《夜空中最亮的星》、《生如夏花》、《因为你》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让学生充分感受合唱团的专业表现力,激发学生对合唱演唱的兴趣。
3.进行专项训练,培养合唱意识
合唱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跑调、走音、破音等,严重影响整个合唱曲目的协调性和和谐性。因此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锻炼学生“听”的能力,引导他们用心聆听同伴的音准及时交流和反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在今后改正;第二,加强学生对音乐曲谱的认识,要结合歌唱、游戏、律动等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进行音高、音准、节奏感等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减少跑掉、走音的情况;第三,加强学生和声意识培训,尤其是主旋律的合唱部分,让学生在唱好主旋律的基础上加入第二声部,使学生逐渐感受到合唱的美感。
比如在教学《飞吧,飞吧》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听”,借歌曲中小鸟的口吻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的艺术形象和音乐情绪,懂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其次要让学生学会识谱,方法是给学生分声部,然后指导学生以不同的声势动作表现音乐节奏,如一声部排腿、二声部拍手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学会歌曲旋律,避免跑调、走音等情况。最后要让学生学唱自己的声部并可以和他人进行合唱,合唱过程中教师再让学生继续深入体会乐曲的合唱魅力。
4.合唱活动的参与,引导学生实践
学生在合唱艺术训练中培养了良好的音乐艺术表现能力后,教师可组织合唱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合唱艺术活动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不同曲目的安排、多声部合唱活动的组织训练活动,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训练中提升合唱能力,达到良好的合作表现效果。在合唱艺术活动的展示中,学生会以团队为先,充分发挥团队的凝聚力和艺术表现力,借助不同声部的组合完成艺术的完美展现。
如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艺术表现能力,笔者就引导学生参与趣味化的童声合唱表演活动。教师请学生参与在班级、年级、社区等不同场所的合唱表演,让学生尝试以合作的形式展示音乐艺术的魅力,学生进行了《歌唱祖国》《亲亲我的宝贝》《虫儿飞》《我是 只小小鸟》《雨花石》等多首歌曲的合唱。一开始,在合唱活动中,学生往往会感到比较紧张,但是随着表演活动参与次数的增多,学生的状态会越来越放松,合唱表演效果会越来越好。最终,学生不仅凭借合唱中的艺术表演展示了团队的艺术表现力,还在合唱参与中建立了个人自信、团队自信和集体荣誉感。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程是离不开合唱教学的,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合唱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是音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合唱教学更好的发挥作用,教师需要将新颖的教学方式融入其中,教学方法需要具有多变性,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其音乐素养得到提升,构建高质量的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郎荣荣.小学班级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策略[J].黄河之声,2020(18):100-101.
[2]孙桂英.小学音乐教学中班级合唱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6):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