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技术应用于粮食储存环节的探讨
王佳宇
中储粮(盘锦)储运有限公司 115004
粮食是人类在生存以及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所以粮食的质量及安全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社会的稳定都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粮食的检验技术对于储存的质量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提高粮食管理效率的关键措施,可以保证粮食在储存中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要求。
1 粮食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1 物理检验
物理检验技术通常是针对粮食的物理特性进行监测以开展质量的评估,实际工作中的操作相对简便且快捷。 ① 检验过程中用来衡量粮食的饱满度以及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容重,容重如果较大则通常颗粒相对更饱满、质量也更好,这种就更加适合进行长时间的储存。在收购和储存粮食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容重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质量较差的粮食筛选出来,在生产中属于较常用且基础的检测方式[1]; ② 粮食储存过程中水分含量非常的关键,如果水分含量过高则易导致粮食发生霉变和腐烂的情况。采取传统方式进行烘干处于特定的温度条件下将样品烘干,并且测量其重量差可以确定其水分的实际含量,结果的准确性比较高,但操作较为烦琐必然会消耗更多的时间。相比如果采用电阻式水分测定仪可以通过对电阻值的测量而开展快速的水分检测,不足是会受到粮食种类以及温度的影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的现场应用型比较强,更加的便捷。也可以采用电容式水分测定仪针对粮食的介电常数的测定而开展无损性的检测,这种检测方式具有较高的精确度,日常需要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及维护。
1.2 化学检验
针对粮食开展营养成分分析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凯氏定氮法,以测定粮食中的蛋白质含量;索氏提取法是测定粮食脂肪含量的常用方法,主要原理是利用脂肪可以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提取溶剂之后再进行称重以及计算,这样不仅可以对于粮食的含油量进行精确评估,还可以针对粮食储存与加工时存在品质变化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监测。粮食生产中开展农药残留的检测工作也非常重要,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气相色谱法常用于农药残留的检测,原理是利用不同的农药在气相与固相间差异的分配系数开展的分离检测方式,主要是针对多种痕量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液相色谱法检测农药残留则更适于热稳定性及挥发性都比较差的农药,原理是借助高压输液系统输送样品溶液至色谱柱,从而展开分离并进行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原理主要就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实操时一般都要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相应的验证。针对粮食中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常用的方法是原子吸收光谱法,而原子荧光光谱法对于粮食的重金属污染监测具有很重要的作用[2]。
2 粮食检验技术应用于储存环节的现状
2.1 检验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地域差异
我国的粮食检验技术标准在不同地区存在相应的差异。南方水稻产区针对其中水分的含量标准相对更加的严格,同时要重点防止霉变现象。如果将北方生产的水稻运送至南方进行加工时,地域性产生的差异会因为其中水含量标准微小的差异,在入库开展检验的时候而产生不同意见,此时很容易造成标准对接受到影响,导致粮食的交易效率降低从而增加成本。
2.2 检验技术标准与规范更新不及时
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发展快速,粮食品类不断更新,如高油玉米以及富硒大米
等,随之就出现一些新型的储粮技术,较为广泛应用的如氮气储粮、低温储粮等方式,因此之前原有的检验技术已经跟不上新型储粮方式的现实需求[3]。
2.3 检验设备存在质量差异
我国较大型的粮食企业以及专业的检测机构通常检测设备都比较先进,但是较为小型的粮食仓储企业所能提供的检验设备则比较落后。我国基层粮食检验单位用于检测的设备基本都处于老化严重的状态,不能够及时进行设备的更新。
3 粮食检验技术的优化
3.1 针对检验技术标准以及规范体系进行优化
首先,所聘请的专家团队应该由农业科研学者、资深的从业者及制定标准化的专业人员等。其次,针对当前的粮食检验技术表现出的较为繁杂以及具有差异性的标准进行全方位的梳理,东北地区将稻谷以及玉米等粮食品类作为主要的脉络,并且逐一的针对不同地区标准进行对比总结出相应的异同点。最后,针对新出现的粮食品种以及储粮方式应该及时建立起快速的响应机制[4]。
3.2 提升检验设备与技术水平
政府在财政投入以及政策支持方面应该加强力度,通过设立专项用于粮食检验技术发展的基金,鼓励科研机构多与企业进行科研方面的合作。有条件应引进国外的先进检验技术以及设备,同时将其与我国的粮食产业实际情况相结合而开展本土特性的改造以及优化,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进行适当的消化吸收,并配合相应的技术创新,最终确保采用的检验技术能够符合生产的需求。
3.3 加强人才培养及队伍专业性建设
农业院校针对粮食检验专业要不断进行课程的设置优化。有条件还应该增加粮食产业较为前沿的技术课程。与大型的粮食企业以及国家级别的检验机构协作创建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并且能够在其中熟悉各类检验仪器同时熟练的进行操作,这样学生可以在实践中积累检验工作经验,有效提升面对问题的处理能力。
3.4 加强对于数据的管理以及应用能力
构建的粮食检验数据管理云平台应该实现全国统一,通过利用大数据存储以及云计算以有效将全国不同地区的粮食检验机构以及仓储企业等所提供的数据资源加以有效的整合。同时配合制定出具有统一性的数据录入规范。创建针对数据质量进行审核的有效机制,已经录入的数据开展实时的审核,并且要采取定期抽查的方式,有效避免错误或者是虚假的数据进入平台。通过采用数据的挖掘以及分析技术,针对粮食检验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以获取其背后的相关数据。
参考文献:
[1] 罗维 . 容重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研究 [J]. 质量与市场 ,2024(3):12-14.
[2] 贺 蓓 . 关 于 粮 食 检 验 技 术 与 品 质 控 制 的 研 究 [J]. 现 代 食品 ,2024,30(12):122-124.
[3] 安真真 , 栗婷 , 张初阳 , 等 . 基层粮库仓储管理规范化过程 [J].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24,40(4):7-9.
[4] 唐芳 , 李月 . 中国智慧粮库建设发展现状及建议 [J]. 粮油食品科技 ,2024,32(5):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