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筑燃气工程施工管道防腐技术要点分析

作者

麻旭耀

新疆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0

引言

燃气管道作为城市能源输送的核心载体,长期暴露于土壤、水分、化学介质等复杂腐蚀环境中,易引发材料劣化甚至泄漏事故。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因管道腐蚀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随着城镇燃气工程规模的扩大,防腐技术已成为保障工程安全的核心课题。当前,国内外研究多集中于单一防腐工艺的优化,但对系统性技术要点的整合分析仍存在不足。本文基于材料科学与腐蚀防护理论,结合工程规范,构建覆盖设计、施工、验收全流程的防腐技术体系,以强化燃气管道的全生命周期防护效能。

一、管道防腐材料的选择与适应性分析

管道材料的耐蚀性能是防腐体系的基础。金属材料中,聚乙烯(PE)因其分子结构致密、化学惰性强,成为埋地燃气管道的首选。其分子链中饱和的 C-H 键能有效阻隔水分子渗透,且结晶区域的高密度排列可抑制腐蚀介质扩散;相较传统钢材,PE 无需阴极保护即可抵御土壤中电化学腐蚀,大幅降低工程成本。对于高压输送段,三层聚乙烯(3LPE)涂层通过熔结环氧粉末底层的化学键合、聚合物胶粘剂中间层的应力缓冲及聚乙烯面层的机械防护,实现多重屏障效应。特殊工况下(如高盐碱土壤),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因分子链中的醚键与羟基可形成氢键网络,显著提升抗渗透性;其交联固化后形成的立体网状结构可耐受 pH2-12 的酸碱环境。材料选择需结合土壤电阻率、杂散电流强度及微生物活性等参数综合建模,避免因环境适配性不足导致涂层鼓泡或剥离。例如,在电阻率低于 20Ω⋅m 的沼泽区域,需采用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管道,利用其介电特性阻断离子迁移路径。

二、表面预处理工艺的关键作用

表面处理质量直接影响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机械除锈需达到 Sa2.5 级清洁度(ISO8501-1 标准),喷砂工艺采用棱角钢砂(G40-G80 粒度)冲击金属表面,形成 20-75μm 的锚纹深度,增加涂层机械咬合力。关键控制点在于磨料含水率需低于 0.1% ,防止喷砂后表面返锈。化学预处理中,磷化处理通过磷酸二氢锌溶液在钢铁表面生成 Zn2Fe(PO4)2∙4H2O 磷化膜,其微孔结构提升涂层附着力;铬酸盐钝化则通过 Cr3+/Cr6 ⁺氧化还原反应形成致密钝化膜,但需严格控制六价铬残留量以符合环保规范。施工环境要求相对湿度 ⩽85% 、露点温差 ⩾39. ,防止冷凝水吸附导致界面失效。预处理后 4 小时内必须完成底漆涂装,否则需重新喷砂。对于焊缝区域,需采用动力工具打磨至 St3 级,消除焊渣及热影响区微裂纹,确保涂层连续覆盖。

三、多层复合涂层体系的构建与施工控制

现代防腐涂层普遍采用底漆-中间层-面漆的功能梯度结构。底漆以环氧富锌体系为主,锌粉含量需达 80wt% 以上(ISO12944-5 标准),通过锌的牺牲阳极效应(电极电位-1.05V)实现对钢铁的阴极保护;其导电网络设计需确保锌粉颗粒间距小于 5μm ,否则将削弱电化学活性。中间层采用玻璃鳞片增强环氧树脂,鳞片径厚比需 >200 ,并以平行于基体的方式定向排列(体积分数 15-30% ),使腐蚀介质扩散路径延长 10-20 倍。面漆选用脂肪族聚氨酯体系,其分子链中的异氰酸酯基与羟基反应形成聚氨酯键,赋予涂层优异的抗 UV 老化性(QUV 加速老化 3000 小时失光率 <15% )。涂覆工艺需遵循“湿碰湿”原则:底漆表干至指触不粘时(约 30 分钟)立即涂装中间层,利用溶剂互溶实现层间分子扩散;若超过复涂窗口期(通常4 小时),需进行拉毛处理。膜厚控制采用 90-10 规则( 90% 测点 ⩾ 设计厚度,余下测点 ≥90% 设计厚度),避免针孔缺陷。

四、阴极保护技术的协同应用策略

阴极保护通过极化金属电位至- .0.85V (CSE 参比电极)抑制阳极溶解。牺牲阳极法采用 Mg-Al-Zn-Mn 合金(ASTMB843 标准),在电阻率 <50 Ω⋅m 土壤中输出电流效率达 55% ;其布置间距按管道直径 计算,确保保护电位衰减不超过 30mV 。外加电流系统采用 MMO/Ti 阳极,通过恒电位仪动态调节输出(整流精度 ±10mV ),并配备 IR 降补偿模块消除土壤压降误差。关键设计参数包括:涂层破损率( ⩽3% )、最小保护电位(-0.95V~-1.25V)、最大保护电位(防止析氢反应的-1.1V)。在高压输电走廊区域,需部署排流装置(极性排流器+接地极)将杂散电流导出,避免干扰阴极保护电位。系统运行后需每季度检测极化电位(断电电位法),并通过馈电试验验证保护范围覆盖率 >95% 。

五、防腐工程质量的综合检测方法

防腐工程质量的系统性检测是保障管道长效运行的核心环节,需融合多维度技术手段实现全流程监控。涂层完整性检测首要采用电火花检漏技术,依据管道绝缘等级设定差异化电压阈值,重点排查弯头、法兰等结构突变区域的微孔缺陷,其原理基于高压电场下缺陷点电离放电的物理现象。电化学阻抗谱分析法通过施加正弦波扰动信号,解析涂层界面电容与电阻的动态响应,低频相位角特征峰的位置偏移可敏感反映水分子渗透深度,而高频区容抗弧收缩则预示涂层出现微裂纹老化趋势。阴极保护系统的验收需构建动态评估模型:基于参比电极网络连续采集极化电位,结合电流中断法消除土壤 IR 降误差,精准还原金属界面的真实极化状态;对于存在高压输电干扰的区段,需采用磁通量梯度探测技术定位杂散电流入侵点,同步部署极性排流装置重构保护电位场分布。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嵌入式传感器与边缘计算节点的应用成为新趋势,通过实时采集电位、电流与环境参数,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实现从被动防护向智能预警的范式转换。最终需构建覆盖原材料验收、过程工艺监控及服役期跟踪的标准化检测体系,确保防腐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可控性。

结论

建筑燃气管道防腐本质上是材料科学、电化学与施工工艺的系统集成。研究表明,高效防腐体系需立足三重协同机制:在材料层面,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如 PE 的饱和烃链、环氧树脂的交联网络)实现环境适配性防护;在工艺层面,依托表面锚纹强化、多层涂层功能梯度构建及阴极极化调控,形成物理-电化学复合屏障;在质控层面,融合电火花检漏、阻抗谱分析与智能电位监测构建全周期闭环管理。未来应着重突破涂层自修复技术与分布式传感网络的工程应用,推动防腐体系向“主动防御-智能预警”范式演进,从根本上保障燃气管网在复杂服役环境中的百年耐久性。

参考文献:

[1]叶剑.燃气工程中管道焊接施工工艺要点分析[J].新型工业化,2021(0

[2]熊玮俊.城市燃气管道安装技术和施工管理剖析[J].大众标准化,2021

[3]曹建业,张江波.信息化背景下论城市燃气管道安装施工中的注意问题[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1).

[4]赵政泽.城镇燃气管道施工技术重点及注意事项分析[J].低碳世界,2024,14(03):136-138.

[5]原一丁.燃气管道安装及其防腐技术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2,42(08):170-172.

[6]赵伟.燃气管道安装及其防腐技术探讨[J].河北农机,2021,(08):150-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