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创新研究
廖琦
湖南人才市场有限公司 410000
引言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关键支撑力量,于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保障民生等诸多方面都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干部队伍的素质状况直接对国企的经营管理水准以及发展成果产生影响,在国企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之下,从市场化与专业化这两个维度来推进国企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创新,可帮助挑选出更有市场意识以及专业能力的干部,优化国企人才队伍的结构,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以及核心竞争力,这对于推动国企深化改革并达成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一、市场化与专业化双维度下国企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创新的理论基础
(一)市场化理论
市场化理论着重指出资源配置是借助市场机制来达成的,是以市场需求以及竞争作为导向的。在国有企业干部的选拔任用当中运用市场化理论,这就需要破除行政化的壁垒,拓宽选拔的渠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干部选拔任用更加契合市场规律;通过市场竞争挑选出有市场敏锐度、经营管理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干部,以此提升国有企业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与适应性[1]。
(二)专业化理论
专业化理论着重强调人才应在特定领域拥有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素养。在国企干部选拔任用这当中,按照专业化理论的要求,要清晰明确不同岗位所需要的专业能力要求,构建起科学合理的专业能力评估体系。通过这样的方式选拔出拥有相应专业能力以及经验的干部,以此保证干部可胜任岗位工作,提升企业管理的专业化水准以及业务运营的效率和质量[2]。
二、国企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现状与问题
(一)现状概述
当下多数国有企业已经初步构建起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体系,在一定范围之内规范了选拔流程。在选拔程序方面,基本上包含了民主推荐、组织考察以及讨论决定等环节,部分国有企业开始尝试采用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等方式来选拔干部;在市场化选拔领域展开了一些探索,对于干部的学历、专业背景等专业化条件也提出了一定要求。然而整体机制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和市场化、专业化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3]。
(二)主要问题
选拔机制呈现出较为十分突出的行政化倾向,在干部选拔任用的整个过程当中,行政命令的干预较为频繁,论资排辈的现象依旧存在。部分国企在进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时,更多地是依照行政级别以及任职年限来操作,而非依据实际能力与业绩,如此一来,使得一些有能力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干部很难崭露头角,造成干部队伍活力欠缺[4]。
其次是市场化程度欠缺,干部选拔的范围比较有限,大多局限于企业内部或者系统内部,缺少跟外部市场人才的充分竞争。在干部任用标准方面,对于市场意识、经营管理能力以及风险应对能力等市场化素质的考量有所欠缺,使得部分干部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影响了企业的决策以及运营效率。
其三,专业化水平仍有提升空间,针对干部专业能力的评估,尚欠缺科学且系统的标准以及方法,不同岗位对于专业能力所提出的差异化要求并不明晰。于选拔过程当中,要精准匹配干部专业能力与岗位需求存在一定难度,出现了干部专业不对口、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等状况,对企业业务的专业化发展造成了影响。
第四个方面是考核评价以及激励约束机制存在不完善的状况,考核指标体系欠缺科学合理性。针对干部工作业绩以及能力表现所开展的评价,缺少量化标准以及动态跟踪环节,激励手段较为单一,主要是以行政晋升以及有限的物质奖励作为主要方式,这样一来很难充分调动起干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约束机制并不健全,对于干部的监督管理存在不到位的情况,使得部分干部责任意识不强[5]。
三、国企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创新策略
(一)创新选拔标准,突出市场化与专业化导向
干部选拔任用的核心依据是选拔标准,在市场化与专业化这两个维度的基础之上,要重新构建选拔标准体系。从市场化角度来看,需要把市场意识、经营业绩、风险管控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内容纳入标准之中,以此来适应市场竞争所提出的需求;从专业化角度来说,要依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对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经验要求进行细化,保证干部的专业能力可与岗位实现精准匹配,提升企业的专业化管理水平[6]。
根据不同类型的国企以及岗位,来制定有差异化的选拔标准。对于竞争类国企而言,着重突出市场开拓能力、资本运作能力这类市场化指标,比如要求负责市场营销的干部拥有成功开拓新市场并且提升市场份额的经验。对于专业技术岗位,明确规定所需的专业资质、技术成果等要求,像是研发岗位的干部需要有相关领域的专利成果或者核心技术研发经验。构建动态调整机制,依据市场变化以及企业发展战略,及时对选拔标准进行更新,例如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增添对干部数字化管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新的要求。
(二)优化选拔方式,强化市场竞争与专业评估
干部选拔的质量以及公平性会受到选拔方式的直接影响,引入市场化选拔方式,把选拔范围给予扩大,使竞争程度得到提高,如此一来便可选拔出更为优秀的人才。另外运用专业化评估手段,针对候选人的专业能力展开科学且精准的评价,保证选拔出专业能力突出的干部,这两种方式相结合可打破传统选拔方式存在的局限,提升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7]。
要拓展选拔途径,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以及职业经理人制度等市场化选拔形式。向社会公开招聘关键岗位干部,以此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参与竞争,在企业内部全面推行竞争上岗,激发内部干部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比如某国企针对财务总监岗位开展公开招聘,吸引了众多有丰富财务经验以及资本运作能力的人才报名,最终选拔出更契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干部。构建专业化评估团队,其成员涉及行业专家、企业内部专业骨干以及人力资源专家等,在选拔过程中,运用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专业技能测试等多种方式,对候选人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估。针对技术管理岗位,借助模拟项目管理场景,考察候选人的技术决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8]。
(三)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市场业绩与专业能力考核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于干部选拔任用而言非常关键,是其关键保障。从市场化层面出发,将市场业绩当作核心内容,对干部的经营成果以及市场竞争力提升等诸多方面进行考核;从专业化角度来看,要评估干部在专业领域内的工作成效以及专业能力提升状况等,借助全面且客观的考核评价,可为干部选拔任用以及激励约束提供精准依据[9]。
打造多元考核指标体系,把财务指标像营收增长、利润提升等,以及市场指标如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等都归入市场化考核内容。把专业项目完成质量、技术创新成果、专业团队建设等纳入专业化考核内容之中,运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考核办法,对干部开展定期考核以及动态跟踪评估[10]。比如每季度针对干部实施关键业绩指标也就是 KPI 考核,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评价,构建考核反馈机制,及时把考核结果反馈给干部本人,帮助其认清不足,制订改进计划,推动干部能力得以提升。
(四)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干部市场活力与专业进取精神
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市场化激励层面,借助薪酬激励、股权激励等形式,把干部的收益和企业的市场业绩关联起来;于专业化激励范畴,给予专业发展机会、荣誉奖励等,促使干部提高专业能力,强化约束监督,规范干部行为,保证干部在市场化及专业化工作中履行职责[11]。
关于激励机制方面,构建市场化薪酬体系,针对职业经理人实施年薪制以及绩效奖金制,依据企业经营业绩状况和个人贡献程度来确定薪酬水平。对于专业技术干部,设立技术创新奖励基金,当干部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时给予高额奖励,为干部提供多种职业发展通道,像管理序列与专业技术序列并行发展,以此契合不同干部的职业发展需求。在约束机制层面,完善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对干部权力运行以及廉洁从业等监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如果干部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致使企业遭受损失,便严肃追究其责任,比如某国企对因盲目投资造成重大亏损的项目负责人给予降职处理,还要求其承担相应经济赔偿。
(五)加强干部培训,提升市场化与专业化能力
干部培训乃是提升干部素质的关键路径,聚焦市场化以及专业化的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帮助干部更新市场观念,使其掌握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以及专业技术知识,弥补能力方面的不足,以此提高干部适应市场变化以及企业发展需求的能力,为干部选拔任用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12]。
制定分层分类的培训计划,根据不同层级以及不同岗位干部的需求来设计培训课程。对于高级管理人员,开展关于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企业战略规划以及资本运作等市场化课程培训;针对专业技术干部,则组织专业技术前沿知识、技术创新方法等专业化培训,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囊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在线学习以及实践锻炼等。比如挑选优秀干部到知名企业、高校进行学习交流,参与重大项目实践锻炼,以此提升干部的市场化与专业化能力。另外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对培训内容、方式以及效果给予评估,及时调整培训方案,保证培训质量。
(六)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选拔任用的科学性与透明度
在数字化时代的大背景之下,信息化建设成为提升国企干部选拔任用水平的关键手段之一。通过搭建干部管理信息系统,并运用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得以达成干部信息的动态管理以及精准分析,为选拔任用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信息化平台可让选拔流程变得公开且透明,这样一来方便进行监督,提高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公信力,以此推动市场化以及专业化目标得以实现。
国有企业需要投入相应资源来建设智能化的干部管理信息系统,把干部的基本信息、工作业绩、培训记录以及考核结果等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形成干部数字档案。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针对干部的能力、业绩以及潜力等方面展开综合评估,以此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量化的参考依据。在干部选拔过程当中,借助信息平台公开选拔的标准、流程以及结果,接受员工的监督。比如说,在竞争上岗这个环节,把候选人的基本情况、竞聘演讲视频等在系统里进行公示,员工可在线投票并且提出自己的意见,借助信息化平台建立干部选拔任用数据库,对不同选拔方式和标准之下的干部任职表现开展跟踪分析,持续优化选拔任用机制。
结语
推进国企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创新从市场化与专业化两个维度着手,这对深化国企改革以及提升国企竞争力而言是必要之举。通过创新选拔标准、优化选拔方式、完善考核评价、健全激励约束以及加强干部培训等办法,可切实解决当下国企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出更为科学且高效的干部选拔任用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占京.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干部人事管理的探讨[J].中外企业文化,2025,(02):238-240.
[2] 刘雪东. 新时代国有企业干部“ 选育用管” 机制优化路径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5,(01):49-53.
[3]赵烁.新时代国企干部选拔任用的有效途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4,(11):88-90.
[4]陶凝.新形势下加强国企干部选拔管理工作的路径[J].现代企业文化,2024,(36):152-154.
[5]刘宸.新时代国企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路径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24,(24)
[6]王浩.浅谈如何贯彻做好国企干部管理工作[J].东方企业文化,2024,(S1):85-87.
[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项丛厚.加强新时代国企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的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4,(12):105-107.
[8]侯少敏.加强国企干部选拔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J].现代企业文化,2024,(15):127-129.
[9]曾秋荷.国有企业人才管理机制变革实践与启示——以厦门市区属国企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4,(03):96-98.
[10]罗淼.五大机制强化国企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J].企业文明,2025,(06):113-114.
[11]龙静.加强国企领导干部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J].现代企业文化,2025,(12):148-1
[12]邵柯.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工作如何迈向新高度[J].中国商人,2025,(0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