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语文古诗词综合性学习评价研究

作者

许筱颜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古诗词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古诗词综合性学习以丰富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感受诗词魅力,但评价环节的缺失或不当,易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当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古诗词综合性学习评价重视不足,仍沿用传统的知识考核模式,无法全面衡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提升与情感体验。在此背景下,研究古诗词综合性学习评价,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能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更能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学习,真正实现古诗词育人价值,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综合性学习评价的核心价值

小学语文古诗词综合性学习评价并非简单的“打分”或“评优”,而是具有多重核心价值,对教学实践与学生发展起到关键支撑作用。从教学层面看,科学的评价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及能力短板,进而调整教学策略,优化学习活动设计,让综合性学习更贴合学生需求,提升教学针对性与有效性。从学生发展层面看,评价是引导学生成长的重要手段。合理的评价能让学生清晰了解自身学习状况,明确优势与不足,激发进一步探索的动力;同时,评价过程中对学生审美体验、文化感知、实践能力的关注,能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此外,科学的评价体系还能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被尊重与认可,增强学习成就感,为古诗词学习奠定良好心理基础。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现存问题(一)评价目标模糊,偏离综合性学习本质

当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古诗词综合性学习评价目标定位不清,仍将“掌握诗词背诵、默写”作为核心评价内容,忽视综合性学习所强调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等目标。评价设计未结合综合性学习的活动特点,未能覆盖“资料收集、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学习环节,导致评价与学习目标脱节。这种模糊的评价目标,不仅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还会误导学生将学习重心局限于知识记忆,偏离古诗词综合性学习“以活动促发展”的本质,难以实现育人价值[1]。许多教师未充分理解综合性学习“重过程、重体验、重综合素养”的核心要义,评价指标仍沿用传统诗词教学的单一标准,未针对“跨学科整合”“生活化实践”等综合性学习特征设计专属评价维度,进一步加剧了评价与学习本质的背离,制约了综合性学习育人功能的发挥。

(二)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动态过程性评价

现存评价方式多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如学习结束后的书面测试、成果打分等,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教师往往在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后,根据最终成果给出评价,而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合作表现、探究过程中的思考与尝试缺乏记录与评估。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与潜在问题,既不能及时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也难以全面、客观地呈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导致评价结果片面,失去对教学与学习的引导作用。

(三)评价主体局限,忽视学生与家长参与

当前古诗词综合性学习评价多以教师为唯一主体,学生与家长的参与度极低。教师独自决定评价标准、实施评价过程并给出评价结果,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缺乏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估的机会,难以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家长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陪伴者,对学生在家庭中的古诗词探究活动较为了解,却未被纳入评价体系,无法提供全面的评价视角。单一的评价主体导致评价信息来源狭窄,难以兼顾学习的多元场景,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全面性大打折扣。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综合性学习评价的优化策(一)明确评价目标,聚焦核心素养发展

优化评价体系需首先明确评价目标,使其与古诗词综合性学习的本质相契合,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评价目标应从“知识掌握”转向“综合能力 素养提升 ,具体涵盖三方面:一是知识目标,关注学生对诗词内容、背景、意象的理解;二是能力目标 动中的资料收集、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实践能力;三是素养目标,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文化感知与情感态度。教师需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细化各维度评价指标,如低年级侧重“参与度与兴趣培养”,高年级侧重“探究深度与审美表达”,让评价目标清晰、可衡量,真正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丰富评价方式,构建动态过程性评价

打破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模式,构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动态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可通过 “学习档案袋” 记录学生参与过程,如收集学生的探究笔记、活动照片、合作记录等,直观呈现学习轨迹;同时,采用“课堂观察记录表”,实时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成果分享中的表现,关注其参与态度与思维活跃度。终结性评价则可突破书面测试形式,结合综合性学习成果,如对学生的诗词朗诵视频、情景剧表演、创意手抄报等进行评估[2]。通过动态多元的评价方式,既关注学习结果,也重视过程中的成长,让评价更全面、客观。

(三)拓宽评价主体,实现多元协同评价

打破教师单一评价主体的局限,构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四位一体的多元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侧重专业指导,从教学目标出发给出全面反馈;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收获与不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互评通过小组内的交流讨论,从同伴视角发现彼此优势,学会欣赏与借鉴;家长评价则聚焦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表现,如参与亲子诗词活动的积极性、对诗词文化的兴趣变化等,提供家庭场景的评价视角。在评价过程中,需明确各主体的评价权重与标准,确保评价公平公正,通过多元协同,全面捕捉学生学习信息,让评价更具科学性与说服力。

结语

小学语文古诗词综合性学习评价是提升学习质量、实现育人目标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评价的核心价值,梳理现存问题,从目标、方式、主体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旨在构建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在实践中,教师需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调整评价策略,让评价真正服务于教学改进与学生发展。唯有如此,才能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古诗词综合性学习,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让古诗词育人价值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红梅.小学语文古诗词综合性学习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23(15):67-70.

[2]王芳.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古诗词综合性学习评价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22(9):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