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

作者

周瑞红

商洛市中心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陕西省 726000

在临床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常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方式,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1]。但是在其治疗期间,易出现诸多并发症,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最为常见,病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采取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并开展个性化的护理管理方式以降低其护理风险,并改善患者疾病症状、保证治疗安全性。本文择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2023 年 6 月-2025 年 2 月)分析,观察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收录时间:2023 年6 月-2025 年2 月,样本容量:本院收治 58 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以随机单双号将纳入样本分入两组,对照组 29 例中经对性别进行统计,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自为 19 例、10 例,经对年龄区间统计,介于 21\~77 岁,平均( 49.35±2.16 )岁。观察组 29 例中经对性别进行统计,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自为 18例、11 例,经对年龄区间统计,介于 23\~75 岁,平均( 49.45±3.04 )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 P>0.05 ),研究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管理,(1)加强护士培训:主要包括 ICU 护理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实践技能,提高其责任意识,熟悉掌握 ICU 操作技能。(2)严格消毒:护理人员对其口腔进行消毒,并合理调整气囊压力,一般情况下,控制在 25\~30cmH2O,规范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开展吸痰工作。(3)调整呼吸机参数:通常血氧饱和度 gtrsim95% ,氧分压控制在 80~120mmHg 。同时,采取雾化吸入方式,并规范留置鼻胃管。(4)健康宣教:护理人员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机械通气重要性,讲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促使其正确看待疾病。(5)

强化院感控制:护理人员定期监测感染指标,保持无菌操作,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

1.3 观察指标

① 对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② 对比护理质量,主要分析四个维度,各项评估分值均为 100 分,分数与其测定结果成正比。 ③ 对比患者舒适度,包括: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分数越高患者舒适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2.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对于小样本研究,采用 Shapiro-Wilk 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进行描述。计数资料以例 % )表示。两组间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观察组所涉病例的呼吸机相关性发生率在统计学上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所涉病例的护理质量在统计学上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AA 观察组所涉病例的舒适度在统计学上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表 1:对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n/(%)]

2.2 对比护理质量

表 2:对比护理质量(

2.3 对比患者舒适度

表 3:对比患者舒适度( x  s)

3 讨论

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而言,病情比较复杂,承受着较大的身心痛苦。在实施机械通气的过程中,患者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致治疗难度增加,影响患者的生存状态,且延长了住院时间[2]。针对此种情况,予以患者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管理,对患者辅助进行治疗,对其疗效提升、预后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发现,观察组所涉病例呼吸机相关性发生率在统计学上低于对照组, 。分析原因:实施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管理,坚持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显著提升其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观察组所涉病例的护理质量在统计学上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分析原因:实施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管理,优化护理流程,可减少风险事件。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制定风险控制方案,持续提升其综合技能,积极应对风险事件,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观察组所涉病例的舒适度在统计学上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分析原因:重症监护病房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核心救治场所,此类患者因急性呼吸衰竭需依赖机械通气支持,病情危重且并发症风险高,生理与心理均处于极度脆弱状态,舒适度严重受损。护理风险管理通过系统识别、评估、干预护理潜在风险,可生理、心理、操作安全等多维度减少不良事件,最终显著提升患者舒适度。

综上所述,随着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可显著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并提高其护理质量及舒适度,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崔娟,孙淑青,周龙梅,等.基于危重症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风险预测模型的分级精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24,53(15):2391-2395.

[2]郭风,卢敏.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07):123-125.

[3]刘娟.重症谵妄预测模型框架下的风险分级预防护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2,46(14):1782-1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