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实践与优化策略
黄洪
融水苗族自治县图书馆,广西融水545300
公共图书馆承担信息传播、知识普及、终身学习支持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多重社会教育职能,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在履行社会教育职能中面临诸多挑战。需发挥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作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为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一、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内涵
(一)知识传播与普及
作为公众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公共图书馆以丰富藏书为载体,提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多领域知识,通过借阅、咨询等服务,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助力公众拓宽视野。
(二)终身学习的支持平台
终身学习是21 世纪社会发展必然趋势,公共图书馆提供丰富学习资源,还可举办各类讲座、培训、展览等活动,为公众提供多样化学习机会。结合当前社会热点、科技发展前沿或公众实际需求,激发公众学习兴趣,培养终身学习习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等,为公众提供更便捷高效学习服务,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学习无处不在。
(三)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凭借历史文献和文化遗产保留历史见证,为学术研究与公众认知文化提供支撑。通过文化创意大赛、创新项目等活动,鼓励创造力,推动文化繁荣。
(四)公众信息素养的提升
提供信息素养教育,通过培训、检索指导和宣传活动,帮助公众掌握信息获取与分析技能,强化信息意识,促进资源有效利用。
(五)社会凝聚力的增强
作为公共空间,通过文化交流、阅读推广等活动促进不同人群互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社会归属感,为和谐社会构建奠定基础。
二、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分配不均
资源分配呈现显著城乡与区域差异: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图书馆获更多政策与资金支持,资源丰富;农村及欠发达地区则面临资源匮乏、设施落后等问题,难以满足需求。资源类型分配失衡,部分侧重纸质资源忽视数字建设,部分反之影响体验;年龄覆盖不均,多关注儿童青少年,忽视成年人与老年人需求。
(二)服务内容与形式单一
藏书资源有限,难以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服务同质化严重,讲座偏学术化、培训过基础,缺乏特色与针对性。以单向知识传递为主,缺乏互动,难以调动读者积极性,无法满足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读者的差异化需求,导致读者流失。
(三)技术应用不足
数字资源投入不足、更新缓慢,信息过时且良莠不齐,存在错误误导风险。服务平台功能单一,缺乏个性化推荐等高级功能,移动应用简陋体验差。技术应用与读者需求脱节,推广不足,部分读者因不熟悉而抵触,导致服务便捷性、互动性、智能化不足,影响声誉。
(四)公众参与度不高
公众对图书馆功能认知不足,仍视其为单纯借书场所。服务单一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缺乏社交媒体等互动平台,公众难以及时获取信息和反馈意见。现代生活节奏快、活动兴趣覆盖不全,导致参与意愿低,进而限制图书馆创新动力与长远发展。
(五)专业人才短缺
就业竞争加剧使图书馆难招专业人才,薪资与发展空间限制导致人才流失。信息技术与教育策划人才匮乏,员工缺乏系统培训,知识更新滞后,造成资源建设滞后、服务流程不畅,限制数字化时代服务模式创新,难以满足公众学习需求。
三、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优化策略(一)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
整合馆内图书、期刊等实体资源,科学分类编目并清理过时文献,保障时效性。加大数字资源投入,建设电子书、在线课程等数据库,缓解实体资源压力。依托信息共享平台延伸服务至互联网,支持在线学习交流。与学校、博物馆、科研机构跨界合作,丰富服务内容;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发布动态,精准对接读者需求。引入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优化资源管理,完善信息安全制度,借助政策支持推动馆际资源共享。
(二)创新服务模式与内容
通过数据分析了解读者需求,提供定制化阅读推荐。构建读者论坛、在线问答等互动平台,举办读书会、讲座等活动增强参与感。开发移动应用集成电子书、活动预约功能,结合社交媒体推送服务。引入虚拟现实等技术丰富体验,与科技公司、文艺团体合作拓展内容。组建多学科人才队伍,借助大数据提升服务效率,推动个性化、互动式服务创新。
(三)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
加大数字资源投入,建设丰富数字资源库。数字资源具有权威性、时效性,以满足不同读者学习需求。提供便捷数字资源访问渠道,数字平台具备强大搜索功能、个性化推荐系统、丰富互动社区等,提升读者使用体验。积极开展数字化服务推广活动,提高公众对数字化服务使用率。举办数字资源使用培训,开展数字化阅读推广活动,与教育机构合作推广在线课程。建立完善数字化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数字资源版权保护,确保读者信息隐私安全。加强数字化安全保障,维护图书馆信誉,保障读者合法权益。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建立具备图书馆学、信息技术、数据科学等多学科背景的人才队伍。与其他图书馆、文化机构、技术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数字化服务创新发展。拓宽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使更多读者享受到便捷高效数字化服务。
(四)增强公众参与互动
定期举办读书会、讲座等多领域活动,满足不同读者兴趣。建立意见箱、在线反馈渠道和读者座谈会等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服务策略。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发布动态、分享资源,拉近与读者距离。通过海报宣传、名人参与扩大活动影响,加强员工培训并联合文化教育机构拓宽服务领域,搭建知识共享平台促进读者交流进步。
(五)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组织涵盖图书馆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培训,邀请专家讲座拓宽视野。设立奖励制度,提供晋升空间与良好氛围,通过多元招聘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协作,制定贴合发展的人才规划并动态评估调整,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涵盖业绩、创新等维度的评价体系,激发创造力,助力教育职能履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重要阵地,其角色与责任凸显。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加强资源建设,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公共图书馆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社会教育体系。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文化传承发展,促进全民素质提升。适应时代需求,创新服务方式,成为连接知识与读者、文化与社会桥梁,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洪涛.多维度视阈内文物保护赋能公共图书馆发展探析[J]. 甘肃科技,2023,39(3):58-62.
[2] 戴 婧 . 信 息 时 代 背 景 下 探 寻 图 书 馆 教 育 职 能 优 化 对 策 [J]. 湖 北 开 放 职 业 学 院 学报,2023,36(18):159-160+163.
[3]虞乐.2021 年公共图书馆发展新变:新主题•新技术•新模式[J]. 出版广角,2022(7):92-96.
[4]褚树青.共同富裕视角下的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发展实践[J].图书馆学刊,2023,45(3):9-14.
[5]杨玲.数字教育背景下智慧图书馆教育职能创新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4,41(12):62-65.
作者简介:黄洪(1971.1—),男,汉族, Γ* 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读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