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地区玉米早造低温阴雨天气的防灾减灾种植技术
幸洁莲
罗定市罗镜镇党群服务中心 广东省罗定市 527200
三面环山,云开大山和云雾山围成簸箕状盆地,罗定江及其他西江支流遍及境内 1/4 的土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加上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孕育了罗定市良好的农业基础。玉米是仅次于稻谷的粮食作物,2023 年播种面积44580 亩,占谷物作物的 7.95% 。早造玉米(春收玉米)播种面积只占全年播种面积的 2.52% ,但因为适值低温阴雨天气(3\~5 月低温阴雨高发),导致生长缓慢(根系缺氧,养分吸收受阻)、植株倒伏(土壤湿软,茎秆徒长,抗倒伏能力下降)、病虫害高发(光合作用下降致病虫害易感性增加,利于玉米螟、地老虎及霜霉病、晚疫病等病虫害发生[1])、产量品质下降等后果,亩产仅为中造玉米(夏收玉米)的 84.21% ,因此本文对罗定地区玉米早造低温阴雨天气的防灾减灾种植技术进行了阐述。
1 产前防灾技术
1.1 优选抗逆品种
筛选适合罗定地区的耐低温、耐涝、抗倒伏品种,如粤甜 28 号(甜玉米)、华美糯 7 号(糯玉米)、迪卡 008(粮食玉米或饲料玉米)等。这些品种已通过区域性试验,适应罗定地区气候条件,尤其对春季低温阴雨天气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1.2 改良土壤
播种前每亩施腐熟有机肥 1500\~2000kg+生石灰 50kg 或白云石粉 100~ 200kg[2](调节 pH 至 6.5\~7.0),可提高土壤孔隙度 12% ,降低渍害风险。
1.3 起垄与排水优化
按“垄高 30cm 、垄面宽 80cm 、沟宽 40cm”起垄,垄向与坡向一致(丘陵地沿等高线起垄),可使积水时间缩短至 12 小时内(较平作田快 4 倍),根系缺氧损伤率降低 60% 。同时,合理设置排水沟、渠,使雨水迅速排出,可减少积水,保护根系[3]。每 50m 设置一条深 50cm 的主排水沟,配套田间“十”字沟(深 30cm ),黏土田块可埋设直径 10cm 的 PVC 透水管,间距 8m ,可在 24 小时内排净积水。
1.4 种子处理
用 55cC 温水浸种 15 分钟,冷却后用 0.01% 芸苔素内酯溶液浸种 12 小时,可提高发芽率 10%~15% ,提早出苗 2\~3 天。选用含精甲霜灵・咯菌腈(防治烂种) + 腐殖酸(促根)的种衣剂,包衣后种子抗低温能力提升 200% ,苗期发病率降低 30% 。
1.5 错峰播种与育苗移栽
选择适合窗口期,适期早播,避开连续阴雨期。罗定地区最佳播期为2 月中下旬,利用“冷尾暖头”天气播种(结合天气预报,选择日平均温度 ⩾12∘C 且连续 3 天无雨天气),较传统播期(3 月初)提前 10\~15 天,避开 3 月中旬低温频发期。另外,也可采用营养钵育苗。提前 20 天在温室或拱棚利用营养钵育苗,在 2\~3 叶期移栽(带土护根),可缩短大田苗期15 天,减少低温直接影响。
1.6 覆盖增温保墒
播种后,采用黑色地膜(厚度 0.01mm )全覆盖,可提高地温 2~3C ,降低土壤湿度 15% ,出苗期提前 5\~7 天。对于机械化程度低的丘陵田块,可在播种后覆盖 5cm 厚秸秆或无纺布,出苗后及时揭除,可减少烂种率 10‰ 。
2 产中防灾技术
2.1 苗期抗寒促壮
3 叶期喷施 0.2% 磷酸二氢钾 +0.05% 氨基酸叶面肥,每 7 天 1 次,连喷2 次,可使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加 20% ,抗寒能力提升 30% 。低温结束后再定苗(4\~5 叶期),比常规推迟 5 天,保留壮苗,可减少因前期低温导致的弱苗率。
2.2 拔节期化控抗倒与培土固根
6\~7 叶期(可见叶 10 片左右),每亩用 5% 烯效唑可湿性粉剂 30g 兑水 30kg 喷施,可缩短基部节间长度 20%~30% ,茎秆硬度增加 25% ,倒伏
率降低 40% 。结合中耕进行根部培土(高度 10cm ),促进气生根发育。
2.3 灌浆期增光保产
雄穗抽出 1/3 时隔行去雄,去除基部老叶(每株保留 12\~14 片功能叶),改善田间透光率 20% ,促进籽粒灌浆,千粒重增加 5%~8% 。灌浆初期(果穗吐丝后 7 天),喷施 0.3% 磷酸二氢钾 +0.1% 尿素,连喷 2 次,间隔 7 天,可提高灌浆速率 15% ,瘪粒率减少 20% 。
3 灾后减灾技术
3.1 涝渍灾后处理
积水退去后 24 小时内清除垄面淤泥,冲洗叶片泥浆,尽快恢复光合作用(每延迟 1 天处理减产会增加 5% )。排水后 3\~5 天进行中耕松土,翻耕深度应达到 10cm ,同时配合每亩撒施 5kg 腐殖酸肥,以促新根生长。结合中耕松土每亩追施尿素 8\~10 公斤、氯化钾 5\~8 公斤,补充营养缺口。
3.2 倒伏分级管理
根据倒伏程度不同采取差异化措施,可避免“一刀切”管理导致资源浪费或恢复不足。具体措施如下:(1)轻度倒伏:茎倾角 >45∘ °,形态特征为植株倾斜但未完全倒伏,根系无损伤。这种情况下,无须扶直,依靠自然恢复,同时加强排水及叶面补肥(如喷施 0.01% 芸苔素内酯)。(2)中度倒伏:茎倾角在 30°~45° °之间,形态特征为茎秆半匍匐,部分根系受损。若穗位触地,可选择性扶正,同时培土固定和喷施抗逆剂。(3)重度倒伏:茎倾角 ⩽30∘ °,形态特征为茎秆完全贴地,根系松动或断裂。此种情况下,应在雨后 6 小时内扶直并加固,即通过“8”字结绑缚相邻植株基部(每 3 株绑 1 处),并辅以根部培土。扶正后及时喷施杀菌剂,以防茎基腐病。(4)茎折倒伏:茎秆折断率
。此时扶正已难以恢复,应抓紧青贮或改种短周期作物(如生长周期短的蔬菜类作物,小白菜、生菜等)。
3.3 病虫害综合防控
灾后及时清理折断茎秆、腐烂叶片及田间积水残留物,阻断病原菌传播途径。对茎折严重无法恢复的植株尽早移除,阻断茎腐病、大斑病等病害滋生条件。同时割除植株底部 3\~4 片老叶,增加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雨后 3\~5 天为重点观察期,每日巡查田间,重点关注茎基部变色、叶片病斑及虫卵聚集区域。对于茎腐病,可喷施 30% 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0 倍液)或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重点喷洒茎基部。对于叶斑病,可选用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 25%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00 倍液)喷洒叶面。对于玉米螟,可在幼虫孵化期使用 5% 甲维盐乳油(3000 倍液)或 20%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00 倍液)喷雾。对于蚜虫或红蜘蛛,喷施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或 1.8% 阿维菌素乳油(1500 倍液)。为增强植株抗逆性,可叶面喷施 0.2% 磷酸二氢钾 +0 .01% 芸苔素内酯(5 毫升/亩) +, 尿素(100 克/亩),促进植株修复并提升抗病能力。
4 结语
罗定地区玉米早造低温阴雨天气防灾减灾需多措并举。从产前的品种筛选、土壤改良,到产中的田间管理,再到灾后的应急处理,形成完整技术体系。这些技术可有效降低低温阴雨对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提高产量与品质。未来应进一步推广应用,结合实际优化技术,助力罗定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荣荣.科左中旗 6 月连续低温阴雨、日照少,对农作物的影响分析建议[J].精品,2022(4):235-237.
[2]吕博文.横州市甜玉米种植地酸化土壤的改良方法探析[J].南方农业,2024,18(1):54-56.
[3]王佳琦,王梓木,谢尚佑.强降雨天气玉米田间管理技术探究[J].种子科技,2024,42(3):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