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策略探究
王玫瑰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章安街道中心小学 318017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整本书阅读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关键环节,然而当前教学实践中仍存在指导不足、方法单一、平台缺乏等问题影响阅读效果。所以探究科学有效教学策略,构建一个完善导读体系,对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具有重要价值。将从兴趣激发、方法指导、平台搭建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引领学生走进整本书阅读
教师应当通过情境创设、多元导入、角色体验等策略点燃学生阅读热情,巧妙创设情境营造浓厚氛围,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书籍主题相关影片片段或音乐,布置富有书香气息教室环境组织图书漂流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阅读魅力。采用多元导入方式吸引学生注意,选择精彩片段朗读激发阅读欲望,展示作者生平增强人文关怀,介绍创作背景拓展文化视野设计悬念问题引发思考探究。鼓励角色体验增强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扮演书中人物模拟情节场景,通过角色互换体验不同人物心理感受促使学生产生情感认同,主动探寻阅读乐趣。建立阅读激励机制维持长久热情设计阅读护照记录阅读进度,开展阅读之星评选活动,举办主题读书会形成积极阅读氛围。注重个性化引导尊重学生差异,根据学生兴趣特点推荐适合书目,鼓励自主选择满足不同阅读需求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阅读乐趣,真正爱上阅读走进整本书世界。
以《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教师通过情境体验激发学生兴趣。课前布置教室营造荒岛氛围,墙上挂满海洋地图、航海工具图片,播放海浪声音,展示简易帐篷与工具让学生一进教室便感受冒险气息。导入环节教师应当穿戴船长帽,手持望远镜,以讲述者身份引出如果你流落荒岛,会如何生存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播放电影《荒岛余生》片段,直观展示荒岛生存场景,激发阅读期待为加深角色认同,组织荒岛求生模拟体验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荒岛生存必备物品,设计简易住所体验鲁宾逊面临困境。设计航海日志阅读护照,记录阅读里程,每完成一章内容获得一颗智慧星,累计可兑换荒岛探险家勋章。针对不同学生提供分层阅读建议:阅读能力较弱学生可先读精简版或绘本版,观看动画片熟悉情节,中等水平学生阅读青少年版并完成基础思考题,高水平学生挑战原版节选尝试深度解读。通过这些策略学生从感官、情感、思维多层面被吸引主动投入《鲁宾逊漂流记》阅读旅程中。
二、明确方法,指导学生深入整本书阅读
教师讲解预测阅读法培养主动思考习惯,指导学生通过书名、封面、目录等信息预测内容形成阅读期待,阅读过程中不断调整预测,保持思考活跃。指导批注标记法提高阅读专注度,教会学生使用不同符号标记重点段落、精彩描写、疑惑之处等随时记录阅读感受,形成与文本对话习惯。教授概括归纳法,把握文章脉络引导学生概括章节主要内容,梳理情节发展线索,绘制思维导图,构建完整阅读框架。实施问题引领法,深化阅读思考,鼓励学生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层次问题,通过自问自答形式,逐步提升理解深度。运用比较阅读法拓展阅读视野,引导学生比较同一作者不同作品或不同作者同题材作品,发现风格特点,培养鉴赏能力。采用跳读略读法提高阅读效率,教导学生根据阅读目标,合理选择细读精读或跳读略读方式,灵活调整阅读策略。指导创造性阅读法,实现个性化解读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改编续写,表达独特见解,实现与文本创造性对话,真正达到深入阅读目标。
以《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应当系统应用多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开展整本书阅读前引导学生运用预测阅读法:通过观察封面插图、浏览目录章节,预测汤姆可能遇到哪些冒险,介绍马克•吐温写作风格与时代背景,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框架。进入阅读阶段,指导学生使用四色批注法:用红色标记人物性格特点,蓝色标记精彩情节,绿色标记优美语言,黄色标记疑问与感悟,培养边读边思考习惯。针对情节复杂特点教师引导学生绘制冒险地图,将汤姆经历各次冒险按时间顺序排列,标注关键人物与事件,清晰把握故事脉络。针对人物形象塑造设计人物对话录,让学生记录汤姆与其他角色对话,分析语言背后性格特点与情感变化。为深化主题理解设计三层次问题:汤姆做了什么(事实层)、汤姆为何这样做(原因层)、你会像汤姆一样做吗(评价层),引导学生从表层阅读逐步深入。结合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将汤姆与哈克贝利•芬比较,或与我国文学作品《皮皮鲁传》主角对比,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形象塑造异同。鼓励创造性阅读,设计续写汤姆新冒险活动让学生站在作者角度,构思汤姆长大后可能经历故事,实现与文本深度对话,真正理解作品价值与魅力。
三、搭建平台,促进学生分享整本书阅读
教师应积极搭建多元平台促进阅读成果展示与交流,开展班级读书会,创造面对面交流机会组织主题讨论、好书推荐、精彩片段朗读等活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分享阅读感悟碰撞思想火花。设立阅读角落提供常态化展示空间,在教室内辟专区展示学生阅读作品如读书笔记、手抄报、思维导图等形成浓厚阅读氛围,利用数字平台拓展交流渠道。建立班级读书群、阅读博客或微信公众号来鼓励学生线上分享阅读心得,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广泛交流,举办阅读成果展提升成就感,组织读书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读书节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增强阅读自信。
开展跨班级甚至跨校阅读交流活动,扩大交流范围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学生参与读书会组织联合读书活动丰富阅读视角,还可尝试亲子共读活动延伸阅读影响。邀请家长参与阅读分享让阅读走出学校,融入家庭生活,组织读者见面会搭建与作者交流桥梁,邀请本地作家到校交流或通过网络连线与作者互动,让学生感受文学创作魅力激发阅读写作热情。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
通过创设情境、角色体验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运用预测阅读、批注标记等方法指导学生深入文本,搭建读书会、数字平台等多元交流渠道促进阅读分享。科学合理教学策略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终身阅读习惯促进核心素养发展,未来应进一步关注个性化阅读指导、家校合作阅读以及数字化阅读环境建设,为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更多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韩羽.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5,(12):19-2
[2]周华颖.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 线(中英文),2025,11(19):27-29.
[3]李洪磊.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支架式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5,(1 7):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