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任务驱动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写作教学的实践路径

作者

蔡娜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许河镇小学 224200

一、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 强化学科间关联,推动课程综合化实施” ,强调语文学习需与其他学科内容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依据这一要求编排了众多兼具人文性与实践性的主题单元,像三年级“ 留心观察” 、五年级“ 遨游汉字王国” 等,这些单元为跨学科主题写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里“ 学科孤立” 现象仍较突出,写作内容多局限于语文课本与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知识脱节,教学模式以“ 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 为主缺乏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任务情境,这导致学生写作时易出现内容空洞、缺乏创意等问题。任务驱动以“ 真实任务” 为核心通过设置具体目标与实践场景能引导学生主动联结多学科知识进行写作表达,恰好契合跨学科主题写作的需求,探索任务驱动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写作的实践路径对落实新课标要求、优化部编版教材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任务驱动在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写作中的核心作用

(一)激发写作动机,增强主动参与性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易受兴趣与情境影响,传统写作教学中抽象的“ 命题形式” 难以调动学生热情,任务驱动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让写作成为完成任务的必要环节[1]。围绕部编版四年级“ 自然之美” 单元设计“ 校园植物观察日记汇编” 任务,要求学生结合科学课“ 植物生长” 知识记录植物形态变化,用美术课所学的素描技巧绘制植物简图并配文字说明。这种“ 完成任务即完成写作” 的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实用价值,从而主动投入观察、思考与表达改变“ 被动写作” 的状态。

(二)促进学科融合,丰富写作内容

跨学科主题写作的关键在于“ 知识整合” ,任务驱动可凭借明确的任务要求引导学生主动联结多学科知识。以部编版六年级“ 科技发展” 单元为例设计“ 未来生活小发明”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科学课“ 简单机械”知识设计发明方案,用数学课所学的图表知识绘制发明结构图,再用语文语言描述发明功能与创新点。在任务推动下学生不再仅依赖语文课本素材,而是将多学科知识转化为写作内容,使文章既有科学依据又具逻辑与创意,解决写作“ 内容单薄” 的问题。

三、任务驱动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写作的实践路径

(一)立足教材定位,设计阶梯式任务

任务设计是跨学科主题写作的基础,需紧扣部编版教材单元主题结合学生年级特点设计阶梯式任务避免难度过高或过低。低年级可设计简易的“ 观察 + 表达” 类任务,比如在一年级“ 四季” 单元结合美术课“ 色彩与季节” 内容设计“ 我的四季小画笔” 任务,要求学生用彩笔绘制四季景色再用简单的句子描述画面内容,达成语文与美术的初步融合;中年级可设计“ 调查 + 记录” 类任务,比如三年级“ 传统文化” 单元结合数学课“ 数据收集” 知识设计“ 家乡传统节日小调查” 任务,让学生调查家人喜欢的传统节日习俗用表格记录调查结果,再将表格内容转化为短文;高年级可设计“ 创作 + 展示” 类任务,比如六年级“ 环境保护” 单元结合科学课“ 生态平衡” 知识设计“ 环保倡议书与宣传海报” 任务,要求学生撰写倡议书并用美术知识设计海报在班级展示交流。阶梯式任务能贴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让不同年级学生都能在任务中获得成就感。

(二)聚焦主题关联,实现多学科有机融合

学科融合要规避“ 形式化叠加” ,需围绕写作主题找到学科间的内在关联让多学科知识为写作服务[2]。以部编版五年级“ 民间故事” 单元为例设计“ 民间故事新编与演绎” 任务,语文层面引导学生梳理民间故事的情节结构学习新编故事的写作方法,音乐层面让学生为故事设计简单的背景音乐或插曲,美术层面指导学生绘制故事插画或制作道具,最后学生将新编故事文本与音乐、美术成果结合进行故事演绎。这一过程中音乐与美术知识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为故事的表达与展示服务真正实现“ 以语文为核心,多学科辅助” 的融合模式。“ 校园一角描写” 任务可结合科学课“ 植物生长环境” 知识分析校园植物的生长特点,结合数学课“ 方位描述” 知识确定观察顺序,让写作内容更具科学性与条理性。

(三)细化过程指导,保障写作实践质量

小学生整合多学科知识进行写作的能力较弱,需教师细化过程指导协助学生突破难点。任务启动阶段教师需清晰界定任务目标与要求,比如在“ 家乡美食推荐卡” 任务中明确“ 需包含美食食材(科学)、制作步骤(语文)、价格估算(数学)、外观设计(美术)” 等要求避免学生盲目完成;任务实施阶段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分层指导,比如部分学生不知如何将数学价格估算融入写作,教师可举例“ 这款家乡糕点每块成本 2 元,售价 5元,既实惠又美味” 引导学生自然结合学科知识;任务收尾阶段组织小组交流让学生分享写作思路与学科融合方法互相借鉴启发[3]。“ 科学实验报告写作” 任务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将科学实验的“ 假设—过程—结论” 转化为语文的“ 开头—中间—结尾” 结构,协助学生搭建写作框架确保跨学科知识能有序、准确地融入写作。

(四)优化评价体系,关注综合素养发展

跨学科主题写作的评价需突破“ 仅看文字质量” 的传统模式,搭建关注“ 知识整合、能力发展、创意表达” 的多元评价体系。评价内容上既关注写作文本的语言流畅度与内容完整性,也关注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运用情况,比如在“ 环保建议书” 评价中不仅评价建议书的格式与说服力,还评价学生是否能运用科学课的环保知识提出合理建议;评价主体上采用“ 教师评价 +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 结合的方式,学生自评可反思“ 是否主动运用了多学科知识” ,小组互评可关注“ 写作内容的创意与学科融合的自然度” ;评价结果呈现方面可采用“ 星级 + 评语” 的形式,比如“ 语言表达★★★★、学科融合★★★★、创意★★★☆” ,评语中具体指出学生的优点与改进方向,比如“ 能结合数学统计数据说明环保问题,若能加入美术设计的环保海报思路,会更完整” 。多元评价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能引导学生重视跨学科能力的培养。

四、结束语

任务驱动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写作是契合新课标要求、优化部编版教材教学的重要探索。它通过真实任务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以有机融合的学科知识丰富写作内容,用细化指导与多元评价保障教学质量,最终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协同发展。在实践中教师需始终立足小学语文教学本质,避免过度侧重“ 跨学科” 而忽略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让跨学科成为提升写作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助力。未来还需结合部编版教材的更新与学生需求的变化,不断优化任务设计与融合方式,让跨学科主题写作真正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亮点与特色。

参考文献

[1]肖智书.小学语文跨学科写作的基本特点、实践逻辑与实施路径[J]. 小学语文,2025(5):18-23.

[2]陶会.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跨学科写作的主题探寻与路径设计[J].江苏教育,2023(40):40-42.

[3]吴勇.跨学科写作:基于问题探究的学习任务群[J].小学教学参 考,2022(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