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活实验助力初中物理教学
马小丽
海原县第四中学 755200
初中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起点,物理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以及对世界的认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生活实验恰好契合了这一理念,它将物理知识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使学生在生活中就能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和价值。
一、以生活实验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以生活实验导入新课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与新课知识相关的生活实验作为导入素材。
在讲解“大气压强”时,教师可以进行“覆杯实验”。将一个装满水的杯子用一张硬纸片盖住杯口,然后将杯子倒置过来,学生惊奇地发现硬纸片不会掉落,水也不会洒出。这个神奇的实验现象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迫切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从而顺利地引入了“大气压强”的新课教学。再如,在学习“比热容”时,教师可以进行“沙子和水的加热实验”。准备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沙子和水,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它们进行加热,让学生观察在相同时间内沙子和水温度升高的情况。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发现沙子温度升高得比水快,从而产生疑问:为什么质量相同、吸收相同热量的不同物质,温度升高的情况不一样呢?由此引发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探究欲望。在进行生活实验导入新课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在“覆杯实验”后,教师可以提问:“硬纸片为什么不会掉落?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它呢?”在“沙子和水的加热实验”后,教师可以问:“为什么沙子和水在相同条件下温度升高的快慢不同?这可能与物质的什么性质有关?”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于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实验
于课堂教学进程里融入生活实验,堪称照亮物理课堂的妙招。它能把抽象、晦涩的物理知识瞬间变得直观、鲜活,恰似为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铺就一条便捷通道,有力推动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对于那些学生理解起来困难重重的物理概念与规律,教师若能巧妙借助生活实验予以直观呈现,常常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效。
就拿阐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一知识点来说,教师可开展一个简易却趣味盎然的生活实验。先准备一个空的饮料瓶,在瓶盖上扎几个小孔,接着往瓶内注入适量清水。随后,召集学生围过来,观看教师操作。只见教师快速晃动饮料瓶,随着水在瓶内晃动并从小孔中喷射而出,清脆悦耳的“哗哗”声随即传来。此刻,教师适时发问:“同学们,你们听到声音了吗?那大家思考一下,这个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的好奇心瞬间被点燃,纷纷开动脑筋思索。经过短暂讨论,学生们会意识到,是水与瓶壁的撞击、水从小孔喷出时与空气的摩擦等振动产生了声音。这个生活实验,让学生直观目睹了声音产生的过程与振动的紧密联系,相较单纯的理论讲解,理解起来轻松许多。
在声音传播方面,教师可将手机设置成播放音乐状态,然后把它放进一个密封的透明塑料袋中,再将塑料袋缓缓浸没在水槽的水里。即便手机被水包裹,学生依然能清晰听到从水中传来的音乐声。教师顺势引导:“大家瞧,声音能够通过水传播到我们耳中,那声音还能借助哪些物质传播呢?”如此一来,学生对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音可在液体中传播这一特性便有了深刻认知。
还有一个极有趣味性的生活实验,教师可在讲台上放置一个锣,在锣面上撒一些碎纸屑。当用力敲击锣面时,锣发出响亮声音,与此同时,学生们会惊奇地看到锣面上的碎纸屑上下跳动。教师借此提问:“同学们,为什么锣发声时碎纸屑会跳动呢?”学生们很快便能领会到,这是因为锣面振动带动了碎纸屑,进而直观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核心概念。通过这些生活实验,原本抽象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学生们不再对其感到费解,而是能在饶有趣味的实验观察与思考中,轻松掌握物理知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由此大幅提高。
三、布置生活实验作业
布置生活实验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拓展,能让学生在课后持续开展物理实验探究,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状况,布置一些富有趣味性与可操作性的生活实验作业。
在学习“摩擦力”后,教师可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探究“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学生能利用家里的物品,如鞋子、毛巾、玻璃、木板等开展实验。有的学生可能会在鞋子底面绑上毛巾来增大摩擦力,观察在不同地面行走时的防滑效果;有的学生则可能会在木板上涂抹润滑油来减小摩擦力,推动物体时感受用力的变化。通过这些实验,学生能更深入理解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并且学会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布置生活实验作业时,教师要明确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教师可要求学生完成实验后,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以及自身在实验中的收获与体会。对于学生在实验中遭遇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同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热情。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它成功打破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间的隔阂,为学生搭建起一座理解与应用物理知识的桥梁。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生活实验的重要性,积极挖掘生活中的物理实验素材,精心设计实验教学环节,将生活实验巧妙融入日常教学中。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依据学生反馈优化实验内容与方法,持续发挥生活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丁春霞. 借助生活实验,促进初中物理教学[J]. 新课程导学.2022,(9).76.
[2]李小婕.让生活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大作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