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新时代背景下中职班主任的班级文化建设

作者

谭燕飞

湖北省建始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445300

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承担着为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中职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期,普遍存在学业基础薄弱、自律能力不足、职业认知模糊等特点,对班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班级文化作为班级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总和,是班主任落实思政教育、提升管理实效的重要抓手。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明确要求将思政教育贯穿职业教育全过程,而班级文化建设正是思政教育日常化的重要途径[1]。但当前部分中职班主任仍沿用传统“ 行政约束” 模式,忽视学生主体性与职业教育特色,导致班级文化流于形式。基于此,中职班主任需结合新课程改革中“ 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创新班级文化建设模式,以文化引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新时代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

(一)培育学生职业素养

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班级文化建设需深度融入职业教育特色,实现与专业课程的协同育人。除邀请行业榜样分享外,还可在班级内设置“ 技能之星” 展示区,将学生专业实训成果、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实时更新,营造“ 比学赶超” 的技能学习氛围。例如,计算机专业班级可定期组织“ 网络搭建” 对抗赛,将职业规范融入竞赛规则,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 精益求精” 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这种文化渗透能有效衔接课堂教学与职场需求,帮助学生提前形成符合行业标准的行为习惯。

(二)增强班级凝聚力

中职学生来源复杂,部分学生因学业基础薄弱存在自卑心理,易产生疏离感。积极的班级文化不仅能构建共同价值追求,更能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通过制定班级公约、设计班训、开展集体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发现自身价值,感受“ 主人翁” 地位,逐步消除自卑情绪[2]。如某中职班级以“ 技能立身,诚信立人” 为班训,开展“ 技能比拼” “ 诚信演讲” 活动时,特意设置“ 互助小组” ,让技能较强的学生帮扶基础薄弱者,在合作中增进信任,逐步形成互助氛围,不仅显著增强学生团队意识,更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当前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模式单一,学生主体性缺失

部分班主任沿用“ 自上而下” 管理模式,过度依赖行政命令,忽视学生需求。如班级公约由班主任单方面制定、活动由班主任包办,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这种模式压抑学生创造力,导致班级文化与学生需求脱节,难以形成情感共鸣。

(二)职业特色不足,育人目标模糊

多数班级文化建设与普通高中趋同,聚焦学业成绩与纪律管理,未结合专业特点融入“ 技能” “ 职业” 元素。例如,活动多围绕“ 学习经验交流” 展开,缺乏专业实践活动,无法服务学生职业成长,难以体现中职教育优势。

(三)家校协同薄弱,缺乏育人合力

家庭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作用未充分发挥。部分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仅停留在“ 问题反馈” ,未传递班级文化理念,也未邀请家长参与活动[3]。如仅在学生违纪时联系家长,导致家校育人方向不一致,削弱文化建设实效。

三、新时代中职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平等师生关系,夯实文化基础

班主任需从“ 管理者” 转变为“ 引导者” ,结合人教版教程“ 尊重学生主体” 理念,通过日常谈心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对心理敏感或叛逆学生给予个性化关怀,建立信任关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广泛征求意见,如制定班级公约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专业需求提出条款,经集体投票确定,让学生成为文化建设的“ 创造者” 。

(二)赋能学生主体,创新建设模式

1.组建专业化班干部团队

打破“ 成绩优先” 选拔标准,结合学生专业特长与管理能力选拔班干部,开展针对性培训。如机电专业班级选拔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担任“ 实践活动委员” ,负责组织专业实践活动;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指导制定文化建设计划,通过班干部桥梁作用,推动班级文化持续发展。

2.开展小组化文化建设

将班级划分为“ 专业兴趣小组” ,如“ 计算机技术小组” “ 机械维修小组” ,鼓励小组围绕专业特色开展活动[2]。小组自主设计组名、组训,制定学习计划,开展“ 技能小课堂” “ 专业知识竞赛” ,并在班级展示成果。这种模式既能发挥学生专业优势,又能培养合作意识,实现文化辐射效果。

(三)深化家校协同,凝聚育人合力

建立常态化家校沟通机制,通过家长会、家访、微信平台,向家长传递班级文化理念,分享“ 职业体验活动” 中学生表现,让家长明确育人方向[3]。组织“ 家校共建活动” ,如邀请家长参与“ 亲子技能比拼” “ 职业规划座谈会” ,如开展“ 家风与职业道德” 主题班会,邀请家长分享育人理念,引导学生结合家风与职业道德,丰富文化内涵。

(四)设计职业特色活动,丰富文化载体

结合学生专业设计实践活动,如如农学专业开辟“ 校园试验田” ,让学生践行“ 知农爱农” ;汽修专业开展“ 汽车保养公益讲座” ,服务社区同时提升技能。借助微信、钉钉等工具拓展文化渠道,如推送行业动态、制作“ 技能成长瞬间” 短视频、开展“ 优秀技术工人” 线上讨论,实现“ 线上+线下” 文化覆盖。

结语

新时代中职班级文化建设是落实育人目标的关键举措。针对当前管理模式单一、职业特色不足等问题,班主任需结合人教版教程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构建平等师生关系、赋能学生主体、深化家校协同、设计职业特色活动,打造具有中职特色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并非短期任务,需与行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定期收集学生、家长及企业反馈,动态调整建设策略,让文化内涵随职业教育发展持续更新。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效能,为学生职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为社会培育更多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治.思政引领视角下中职班主任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5(04):45-47.

[2]许筱雅.新时代背景下高中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措施探究[J].新课程,2020(42):229.

[3]王金岚.新时期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探讨[J]. 探索|学子(理论版),2015(01):9.

本文是“ 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ZJZA2023023 课题题目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