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高职院校辅导员数字素养与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贺杏妹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一、项目研究意义
2023 年,教育部推出教育行业标准《教师数字素养》,旨在顺利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增强教师教学管理的数字化意识和能力,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作为全面负责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其数字素养的提升对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提升数字素养不仅能够赋能辅导员自身,使其更高效地组织和执行教育活动,还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数字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从课堂教学方式的革新到校园管理模式的优化,再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每一项进步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持。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引领者和日常事务管理者,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1]。他们需要处理大量与学生相关的信息,包括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状况、日常生活情况等,同时还需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与学生沟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如何利用好数字技术,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2]。
因此,数字赋能高职院校辅导员数字素养与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深入研究如何将数字技术融入辅导员日常工作之中,不仅可以帮助辅导员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挑战,还可以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人性化。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此领域研究的支持与投入,对于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通过知网搜索关键词“辅导员数字素养”“应用能力提升”,将期刊来源设置为SCI、CSSCI、北大核心,共计得到相关研究论文139 篇,以下是一些国内学者的观点:李明(2022)在其论文中强调了辅导员个人数据平台的重要性。他认为,建立一个集学生信息管理、学业跟踪、心理疏导等功能于一体的辅导员个人数据平台,不仅可以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张强(2022)等研究者则聚焦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他们提出,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还应扩展到辅导员的培训和个人成长上。张强等人认为,通过在线培训课程、虚拟现实体验等新型学习方式,可以使辅导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服务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以上研究表明,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高职院校辅导员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完成日常工作,还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2、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对“辅导员数字素养”研究较少,但相关的教育技术和数字素养的研究成果可为辅导员的数字素养建构提供借鉴。MichaelFullan(2020)等人在著作中强调了辅导员管理重要性,并指出技术应当作为促进辅导员学习和管理的工具。他们认为,通过在线协作平台和虚拟学习,辅导员可以更容易地获取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应用信息。以上研究表明,国外的研究不仅关注于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强调了技术在辅导员管理中的作用。对于高职院校辅导员而言,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即如何通过数字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并将其应用于日常工作中,以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践内容
本课题研究内容为以下四部分;
1、高职院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现状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案例分析等方式,对我校辅导员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进行深入调研。了解一线辅导员对于常用数字化工具(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在线教育平台等)的应用熟练程度,以及他们对于新兴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及其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实证基础,并识别出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领域。
2、数字素养与应用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探索适合我校辅导员提升其数字素养的有效途径。研究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特点,邀请企业对我校辅导员进行全方位数字化培训,涵盖基本信息技术操作、数据分析处理技巧、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等多个维度。同时,还将探讨如何构建长期的学习支持机制,确保我校辅导员能够持续跟进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3、数字技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我们可以建设辅导员工作“终端平台”,如开发辅导员微信小程序App,强调专属专用,以促成全流程、线上化、精准性工作模式。我们需要对目前我校使用的学习通软件进行改进和完善,确保其涵盖以下功能模块:学生信息管理、考勤与课堂管理、成绩管理与分析、宿舍管理、通知公告发布、心理健康服务、就业指导与服务、家校沟通平台、财务管理和奖学金申请,以及活动组织与报名。此外,我们将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来预测学生的行为模式,以便提前预防潜在问题;同时探索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在校内的应用,以创造更加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4、政策建议与实施保障措施
政府层面: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高职院校引进先进的数字技术和教育资源;设立专项基金,资助辅导员数字技能提升项目;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安全规范,确保数据的互通性和安全性。
学校层面:开展定期的数字技能培训,提升辅导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优化现有的学生管理系统,确保其功能完善且易于操作;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工作;强化数据隐私保护意识,确保学生信息安全。
个人层面:辅导员应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工具;积极参与到数字化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实践所学技能;加强自我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专业能力,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
总结:数字赋能高职院校辅导员数字素养与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更让高校辅导员有效地完成日常工作,还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红杰.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认知前提、实践原则与推进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3(12).
[2]徐国兴,孔新宇,管佳.数字融合背景下大学生数字素养培育:模型与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4(2).
作者:贺杏妹(1991— ),女,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装营销策划
课题来源:“校级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MY024F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