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赵晓红
平顶山市湛河区实验小学 467000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而阅读与写作作为语文素养的两大支柱,其有机结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焦点。读写结合教学理念逐渐被重视,但其实际应用仍存在诸多问题。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读写结合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本文从理论、实践及案例三个维度,探讨读写结合的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以期为语文教学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建议。
二、读写结合的理论基础及其重要性
1. 读写结合的内涵与意义
读写结合是一种将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它强调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阅读为写作提供素材、方法和范例,通过写作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二者相互依存。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能拓展认知广度,写作则促进思维深度,两者的结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加工能力。此外,读写结合还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2. 读写结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词汇、学习语言运用和写作技巧,拓宽知识面和视野。而写作则是阅读的深化,通过写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阅读内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读写结合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存在一些问题:
教师方面
1.认识不足
理解片面:部分教师对读写结合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认为只是简单地将阅读与写作相加,未深入把握二者内在的互动关系。
重视不够:受应试教育影响,更侧重于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了读写结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长期培养。
2.教学方法单一
模式固化:多采取机械的仿写、摘抄等方式,缺乏创新和多样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脱离实际: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读写结合的情境创设不足,学生难以产生共鸣。
3. 指导能力欠缺
缺乏系统策略:在读写结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上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指导不够精准。
忽视个体差异:未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学生方面
1.参与度不高
兴趣不足:读写结合活动缺乏吸引力,学生被动参与,积极性不高。
主动性差:习惯于被动接受,缺乏自主阅读和写作的动力,难以形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2. 阅读积累不足
阅读量有限:课外阅读时间不足,阅读面狭窄,导致写作素材匮乏。
阅读质量不高: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对文本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和积累语言素材。
3. 写作能力薄弱
表达困难:词汇贫乏,句式单一,难以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思维局限:缺乏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写作内容空洞,缺乏深度和新意。教学环境和资源方面
1.资源匮乏
教材局限:现有教材读写结合的内容设计不足,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资源不足:优质的阅读材料和写作范例匮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2.评价机制不完善
评价方式单一:过于注重写作结果,忽视阅读过程和写作过程的评价,缺乏对学生思维发展和情感体验的关注。
标准模糊:读写结合的评价标准不明确,难以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家校合作不足
家长支持不够:家长对读写结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参与孩子的阅读和写作活动。
沟通不畅: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难以形成教育合力。
改进建议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读写结合教学的认识和指导能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丰富教学方法:设计多样化的读写结合活动,如主题阅读、创意写作、读写工作坊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阅读资源: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建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累素材。
完善评价机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过程,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
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阅读和写作,开展亲子共读、共写等活动,共同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 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有必要对读写结合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
四、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1. 基于文本的读写结合策略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本资源,通过分析文本的结构、语言特点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和方法。同时,结合文本内容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创新,提升写作能力。
2. 多元化的读写实践活动
组织多样化的读写实践活动,如读书报告会、写作比赛、阅读分享会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实际运用中提升读写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 个性化的读写指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实施个性化的读写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材料和写作任务,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升学习效果。
4. 读写结合的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读写结合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观察、记录、反思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五、案例分析
以《穷人》一文为例,阐述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策略。通过设计预习任务、课堂讨论、写作练习等环节,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案例分析显示,读写结合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六、结论
读写结合教学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实施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读写结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七、会议与展望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对读写结合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二是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阅读材料和写作机会;三是优化评价机制,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展望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读写结合教学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 张桂贤.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探索,2025(2):45-52.
[3] 汤哲声.读写结合:语文教学的核心路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11):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