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策略
白玉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东青小学 017000
摘要: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就必须充分意识到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在新课标下,非书面作业就成了学生作业的主要类型,而生活化作业便是非书面作业的主要形式。以作业生活化的创设来引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研究很有必要。
关键词:部编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中,生活化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部编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数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导课生活化策略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深刻的启示。这一理念强调,教育不应脱离生活实际,而应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的导课环节中,生活化设计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元素,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整理房间”这一课时为例,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图成为了导课的亮点。这幅情景图不仅大小适中,足以覆盖半个黑板,更以其真实感和亲切感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自己的家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并提问:“你们看到房间里有哪些物品?它们应该放在哪里?”这样的问题迅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使他们迅速融入教学角色。在观察和讨论中,学生不仅理解了整理房间的重要性,还学会了如何分类和归置物品。再来看“观察物体”这一课的导课设计。教师直接出示了一个布娃娃玩具,并邀请表现好的学生站在不同位置用手机拍照。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还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了观察角度对物体形状和大小的影响。随后,教师将照片展示在电子白板上,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不同结果。这样的导课方式不仅生动有趣,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了学习状态,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生活化设计在小学数学导课环节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导课环节的生活化设计,让数学成为一门既有趣又有用的学科。
二、学习过程生活化策略
活动建构理论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应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接受上,而应基于其生活经验,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来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这种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升其数学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以“位置与顺序”的教学为例,教师巧妙地运用了生活化设计,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在课堂上,教师选了几位学生到讲台前进行赛跑比赛,这一环节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比赛结束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领奖台,并根据比赛结果将前三名学生的照片依次贴在领奖台的相应位置上。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位置与顺序的概念,还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了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巧妙地运用了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课本中的人物,如淘气、笑笑等。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本内容,还能够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互动性。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等,这样的实践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学习过程生活化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升数学应用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生活化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课后作业生活化策略
数学建模理论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该理论认为,数学建模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生活化策略恰好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提升数学建模能力。以“立体图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在自己家里找这些立体图形,并记录下来。这一作业不仅让学生回顾和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还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发现了数学的魅力。学生在寻找和记录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还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再如,在学完“0的意义”后,教师巧妙地布置了一个寻找“0”的作业。学生需要在家里找一找哪里有“0”这个数字,并记录下来。这样的作业形式既简单又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对“0”的深入理解和记忆。同时,这一作业也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创新性地布置了一些实践性的作业。例如,让学生用相机站在不同的位置给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拍照,并上传到班级群分享。这一作业形式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拍照的乐趣,还让他们在拍照的过程中思考了位置与视角对照片的影响,从而提升了数学应用能力。同时,学生在分享照片的过程中也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通过这三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课后作业生活化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升数学建模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因此,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课后作业的生活化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总之部编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作业的生活化设计策略包括导课生活化、学习过程生活化和课后作业生活化。这些策略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培养了其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生活化设计,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作业的生活化设计,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家期.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07):98-100.
[2]杨雅珏.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策略[J].吉林教育,2024,(33):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