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错题资源利用与教学改进策略
卢曼曼
济宁市任城区安居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具有逻辑性强、知识关联性紧密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题是常态。错题不仅是“错误结果”的体现,更是反映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思维方式的“教学镜子”,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错题是诊断学生知识漏洞的“精准工具”。小学数学知识从“20 以内加减法”到“分数乘除法”,从“图形认识”到“方程初步”,环环相扣。学生的错题往往直接指向未掌握的知识点,如计算错题可能是“进位加法遗漏”,图形错题可能是“周长与面积概念混淆”。通过错题,教师能快速定位学生的知识薄弱点,避免教学中“盲目补教”。其次,错题是暴露学生思维偏差的“关键窗口”。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正处于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阶段,错题背后常隐藏思维误区,如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因“无法建立数量关系”出错,反映出“抽象思维不足”;应用题中因“误解题干信息”出错,体现出“审题能力欠缺”。分析错题能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针对性引导。
二、小学数学错题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错题资源价值显著,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其利用仍存在偏差,导致资源浪费,主要问题有三。
(一)是错题收集零散,缺乏系统性。部分教师仅让学生将错题抄在“错题本”上,未统一整理班级错题;或收集时未分类,将“计算错题”“概念错题”“应用题错题”混为一谈,后续难以快速提取关键信息。例如,教师批改作业后,仅在试卷上标注错题,未记录“错误类型”“出错人数”,复习时无法针对班级共性问题重点讲解,只能“泛泛而谈”。
(二)是错题分析表面,缺乏深度归因。多数教师分析错题时,仅停留在“纠正答案”层面,未探究错误背后的原因。如学生计算 43.2×0.5=16,, ”,教师仅指出“结果错误,正确答案是 1.6”,却未分析错误原因——是“小数乘法小数点定位错误”,还是“口算能力不足”;学生混淆“棱长总和”与“表面积”,教师未引导学生对比两个概念的定义,导致学生重复出错。
(三)是错题应用低效,缺乏针对性。部分教师对收集的错题仅用于“让学生重做”,未结合错题设计教学改进方案。例如,针对“百分数应用题”的共性错题,教师未重新设计例题讲解,也未组织专项练习,仅让学生反复重做原题,学生仍未理解解题思路,错题资源未转化为教学改进的动力,教学效果难以提升。
三、小学数学错题资源利用与教学改进的具体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需从“收集—分析—应用”三个环节构建错题资源利用体系,将错题转化为教学改进的有效支撑,具体策略如下。
(一)系统收集与分类:建立错题资源库,明确资源定位
高效利用错题的前提是“系统收集、科学分类”。教师可从“个人”与“班级”两个维度建立错题资源库。对学生个人,指导其规范整理错题本:每道错题需记录“原题”“错误答案”“正确答案”“错误类型”(如计算错误、概念错误、审题错误);对班级,教师可建立电子错题库,按“知识模块”(如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错误类型”分类,记录每道错题的“出错人数”“典型错误案例”。例如,在“数与代数”模块下,细分“整数加减法”“小数乘法”“分数应用题”等子类别,每类错题标注“出错率”,如“小数乘法竖式计算”错题率达 40% ,明确此类为班级教学重点改进方向。
(二)深度分析与归因:挖掘错误根源,精准定位问题
错题分析的核心是“找到错误根源”,避免“就错论错”。教师需引导学生从“知识、思维、习惯”三个层面分析错题原因:知识层面,是否因概念不清、公式记错导致错误;思维层面,是否因思维定式、逻辑混乱出错;习惯层面,是否因审题不细、书写马虎出错。例如,学生解答“一根绳子长 5 米,用去 1/5,还剩多少米”时,错误列式为“5-1/5=4.8 米”,教师需引导学生分析:知识上,混淆“用去1/5′′ (分率)与“用去 1/5 米”(具体量);思维上,未建立“分数应用题中量与率的关系”;习惯上,未圈画题干关键信息“1/5”。同时,教师汇总班级错题归因,如发现 30% 的学生因“审题不细”出错,需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审题指导。
(三)多元应用与教学改进:结合错题优化教学,提升教学实效
错题资源的最终价值在于“服务教学改进”,教师可通过“课堂讲解、专项练习、分层辅导”三种方式多元应用错题。一是“靶向讲解”:针对班级共性错题,在课堂上重新设计教学,如多数学生混淆“正比例与反比例”,教师可结合错题案例,对比两种比例的“变化规律”与“图像特征”,用错题反推知识点讲解;二是“专项突破”:围绕高频错题设计专项练习,如“小数除法错题专项”“图形周长计算专项”,让学生在针对性练习中巩固薄弱点;三是“分层辅导”:根据学生个人错题归因,提供个性化辅导,如对“习惯马虎”的学生,指导其养成“审题圈画、计算验算”的习惯;对“思维薄弱”的学生,通过“画图法”“举例法”简化解题思路。此外,教师可定期让学生“复盘错题本”,重新做错题,检验改进效果,形成“收集—分析—应用—复盘”的闭环。
四、小学数学错题资源利用的实施注意事项为确保错题资源有效服务教学改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三方面要点。
首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避免“教师独揽”。错题资源的利用需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可通过“错题分享会”让学生讲解自己的错题原因与改进方法,如让学生上台分析“为什么会算错 3.2×0.5′′ ”,既加深学生对错误的理解,又培养其反思能力。同时,指导学生规范整理错题本,避免教师代劳,让学生在整理中主动思考。
其次,注重长期积累,避免“短期突击”。错题资源的价值需长期积累才能体现,教师应将错题收集、分析融入日常教学,如每次作业批改后及时记录班级错题,每单元结束后汇总错题类型,避免仅在考试前“临时整理”。长期积累的错题库能更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持续依据。
五、结语
错题资源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未被充分开发的宝藏”,其价值不仅在于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更在于推动教师精准教学、学生高效学习。尽管当前错题利用存在收集零散、分析表面等问题,但只要教师构建“系统收集—深度分析—多元应用”的错题利用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结合教学实际持续优化策略,就能将错题转化为教学改进的动力,精准解决学生学习问题,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助力学生提升数学素养,实现“从错到对、从会到精”的学习进阶。
参考文献:
[1]刘彩虹.错题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华夏教师,2024,(11):108-110.
[2]柴春云.浅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错题资源的有效利用[J].甘肃教育研究,2024,(21):114-116.
[3] 眭姝.“画数学”:小学数学错题资源的利用策略[J].浦东教育,2024,(09):78-82.
[4] 祁 丽萍 , 邢 燕飞 . 基 于“ 互 联网 + ” 的小 学 数学 错题 资 源利 用策 略 [J]. 中 国新 通信,2024,26(13):164-166.
[5]张启华.试论如何有效运用小学数学错题资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4,(46):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