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施工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温敏硕
身份证号:12010619920320601X
引言
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行业作为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重要领域,其发展模式的转变迫在眉睫。绿色施工理念应运而生,它强调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各个阶段,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而创新管理模式,将绿色施工理念深度融入其中,不仅有助于降低建筑工程的能耗和对环境的破坏,还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符合建筑行业长远发展的趋势。
一、绿色施工理念与建筑工程管理的关联
2.1 绿色施工理念的核心要求
绿色施工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其核心要求体现在三个维度。在资源节约层面,强调对水资源、土地资源、建筑材料的高效利用,通过循环使用、精准计量等方式减少浪费,例如对施工用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对钢筋、模板等材料实行限额领料。在环境保护层面,要求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包括扬尘、噪声、废水、固体废弃物等,通过设置围挡、安装降噪设备、分类处理垃圾等措施,降低对周边生态与居民生活的影响。在生态协调层面,注重施工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避免破坏场地原有生态系统,例如保护施工区域的植被与水土,优先采用环保型材料,减少化学物质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2.2 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绿色施工理念的要求,存在明显局限性。在目标设定上,传统模式以成本控制和工期保障为核心,环保目标常被边缘化,缺乏量化的绿色指标,导致施工中易出现为赶工期而忽视环保措施的现象。在过程管控中,传统管理多采用事后追责的方式,对施工中的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缺乏实时监测,难以提前预防浪费与污染问题。在技术与组织层面,传统模式依赖经验化管理,缺乏对绿色技术的系统应用与整合,各参与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环保责任划分模糊,协同机制缺失,难以形成绿色施工的合力。
2.3 现有管理模式的实践情况
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绿色施工理念已逐步渗透到管理体系中。部分项目在管理目标中纳入了环保指标,如设定施工扬尘排放限值、水资源循环利用率等,并将其与成本、工期目标同步考核。在流程管控上,一些企业尝试建立绿色施工专项方案,从施工策划阶段就明确材料选用标准,优先采购节能环保建材,同时在现场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废水处理系统建设等措施。技术应用方面,部分项目引入了数字化管理工具,通过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噪声、扬尘数据,结合管理平台实现超标预警,提升污染控制的及时性。
2.4 存在的问题
现有管理模式在践行绿色施工理念时仍存在诸多问题。绿色目标的执行缺乏刚性约束,部分项目虽设定环保指标,但在实际施工中因成本压力或工期紧张,常出现简化环保措施的现象,指标沦为形式。过程管控的精细化程度不足,多数项目对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的监测仍依赖人工记录,数据准确性与实时性较差,难以实现精准管理。技术与管理的融合度不高,先进的绿色技术因缺乏配套管理流程支持,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如部分项目虽配备了监测设备,却因数据分析能力不足导致预警响应滞后。各方协同存在壁垒,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主体的绿色责任界定不清,出现问题时易相互推诿,难以形成持续有效的管理合力。这些问题制约了绿色施工理念在管理中的深度落地。
三、绿色施工理念下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
3.1 管理目标创新
管理对象创新意味着建立资源、环境优先的综合目标考核机制,改变以往以成本、工期等为主要导向的目标设置。在目标设置环节上,将项目资源节约率、污染物减排量、绿色材料应用率等绿色管理目标与经济目标共同纳入到综合指标体系中,明确各项阶段性目标,如项目建设施工阶段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超过某一标准、扬尘排放量控制在某一标准之内等内容。将目标之间形成联动机制,当目标之间发生冲突时,合理设计方案,兼顾绿色目标并达成一致目标,而不应采用直接牺牲绿色目标的做法。将绿色目标与项目参与各相关方的绩效管理形成捆绑关系,增强目标的约束力,促进参与各方能积极自觉地遵从绿色施工的要求。
3.2 管理流程创新
施工管理需要全流程绿色管理,贯穿于从编制到项目竣工各环节的封闭循环中,在编制环节增加绿色设计评审机制,邀请施工、设计、环保相关专业人员对设计的绿色可行性进行评审,特别关注材料选用、施工工艺选用对环境产生的干扰及破坏,防范后期绿色施工流程的浪费;在施工阶段加强过程巡检、随检工作开展,将绿色施工要求纳入流程管控验收点,如钢筋加工环节应同时验收废料二次利用情况,混凝土浇筑应同时验收养护水回收利用系统是否落实到位等;完工之后增加绿色施工评估环节,由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对项目工程资源利用程度、污染控制绩效、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等情况进行考评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项目评优工作直接挂钩。
3.3 技术应用创新
着力促进绿色技术与应用管理相结合,在技术应用环节打破设备采购重,系统应用轻的局面。监测方面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管理平台连接噪声、扬尘、水质等监测设备,结合算法分析污染物污染来源、资源浪费环节,自动发送预警信息,并提出整改建议,如某区域扬尘高值点监测点超标时可联动喷淋装置自动开启,且提示施工班组调整施工时间。施工技术方面促进模块化建造、装配式施工等施工工艺的应用,工厂预制成型减少现场施工内容和建筑垃圾产生量,并配套开展技术应用台账登记工艺参数与环保效果的关系数据,为之后的优化提供支撑。
3.4 组织架构创新
项目管理创新应当创建项目各方参与主体共同协作的绿色管理体系,突破现行各主体分头管理的状况。组建项目业主、施工、监理、设计、环保咨询组成绿色施工管理领导小组,并将各单位在绿色目标制定、过程控制、问题整改中的责任义务在管理清单中清晰量化,如设计单位保证绿色实施方案编制,监理单位设立绿色监理工程师岗位,环保咨询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等。项目管理中,施工单位也可以设有绿色施工管理岗,设环保工程师和数据分析员,汇总协调现场“节能源、减排”的各项内容,并实现指令落地执行。
结语
绿色施工理念下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创新管理理念、推广绿色技术与材料、强化团队素养等路径,可有效破解传统模式的资源环境瓶颈。这不仅能提升工程环保效益与质量,更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未来需持续深化实践探索,让绿色管理贯穿工程全周期,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 黄德清. 绿色施工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29):62-64.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2429020.
[2]谭斌.绿色施工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路径[J].房地产世界,2024,(19):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