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化学法在急诊尿常规检验中的快速检测效果研究
罗移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 430300
急诊诊疗的关键在于兼顾“快速”与“准确”,这是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重要前提。尿常规作为急诊科室常用的基础检验项目,其检验效率对临床医生准确判断病情、科学制定诊疗方案具有直接影响[1]。传统尿液沉渣镜检法虽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但存在操作步骤复杂、检测耗时久等问题,无法满足急诊场景下患者“即时诊断”的需求[2]。干式化学法通过试纸条与尿液成分的化学反应,可快速完成多项指标检测,近年来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的应用愈发广泛[3]。本研究通过对比干式化学法与传统镜检法在急诊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明确前者的应用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3 年 3 月至 2024 年 12 月期间,从本院急诊科室收治的需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中选取 120 例纳入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 60 例。观察组内,男性 32 例、女性 28 例;患者年龄最小 18 岁、最大 72 岁,平均年龄为( 45.36±12.18 )岁;就诊原因包括泌尿系统感染 25 例、创伤 18 例、糖尿病酮症倾向 12 例以及其他病因 5 例。对照组内,男性 30 例、女性 30 例;年龄范围为 20~70岁,平均年龄经计算为( 44.82±11.95 )岁;就诊原因涵盖泌尿系统感染 23 例、创伤 20例、糖尿病酮症倾向 13 例及其他病因 4 例。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就诊原因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符合研究可比性要求。
纳入标准: ① 因泌尿系统感染、创伤、代谢异常等急诊就诊,临床明确需开展尿常规检验; ② 无严重肝肾功能衰竭、泌尿系统肿瘤等可能影响尿液成分的基础疾病; ③ 患者及家属对研究方案知情,且同意参与本项研究。
排除标准: ① 尿液样本采集不符合规范,如存在污染、样本量不足等情况; ② 研究过程中自行退出,或临床相关资料记录不完整。
1.2 方法
1.2.1 样本采集
所有入组患者均于就诊后 1 小时内,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采集清洁中段尿,采集量控制在 5~10mL ,将样本置于一次性无菌尿杯中;为避免尿液成分发生变质而干扰检测结果,需在样本采集完成后 30 分钟内开展检验[4]。
1.2.2 对照组(传统尿液沉渣镜检法)
检测采用全自动尿液沉渣分析仪(型号:SYSMEX UF-1000i),操作严格依据仪器说明书执行: ① 量取 10mL 尿液样本,以 3000r/min 转速离心 5 分钟,弃除上清液后留存 0.2mL 沉渣; ② 轻柔摇匀沉渣,取 1 滴滴于载玻片,加盖盖玻片后置于高倍显微镜下观察; ③ 统计尿红细胞、尿白细胞数量,判断尿蛋白、尿葡萄糖阳性与否,记录检测结果并统计检验总耗时。
1.2.3 观察组(干式化学法)
1. 检测采用全自动干式化学尿液分析仪(型号:罗氏 Cobas u411)及配套试纸条,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 先将试纸条放入仪器专用卡槽,待仪器完成校准后再进行后续操作; ② 使用一次性吸管吸取尿液样本,向试纸条反应区均匀滴加 3~4 滴; ③ 仪器会自动读取试纸条颜色变化,1 分钟内完成尿蛋白、尿红细胞等指标检测,自动生成检验报告后,记录检验完成时间。
1.3 观察指标
① 检验时间:记录指标为检验总耗时,即从尿液样本放入检测仪器开始,到仪器生成完整检验报告为止的全部时间。
② 阳性符合率:以结合症状、影像学及病原学结果的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计算两组尿蛋白等 4 项指标阳性符合率,公式为符合例数/总例数 ×100% 。
③ 检验满意度:检验结束后,用科室自制量表(Cronbach's a=0.85 )评估患者及医护人员,量表含 3 个维度,按评分划分类别,满意度
(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处理选用 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
)描述,组间比较实
施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n (% )记录,组间对比采用 χ2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为 P<0.05, 。
2 结果
2.1 两组检验时间对比
观察组检验时间为( 3.25±0.86)min ,对照组为( 15.68±2.34' )min,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2.365 , P<0.05) )。
2.2 两组检测指标阳性符合率对比
两组在尿蛋白、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及尿葡萄糖指标的阳性符合率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见表 1。
表 1 两组检测指标阳性符合率对比[n (%) )]

2.3 两组检验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检验满意度达 96.67% ,较对照组的 83.33% 更高,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该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见表 2。
表 2 两组检验满意度对比[n (%) )]

3 讨论
急诊患者病情紧迫,尿常规检验是判断泌尿系统感染、代谢异常及创伤后并发症的关键依据,其检测效率直接影响诊疗及时性[5]。传统尿液沉渣镜检需经离心、涂片等多步操作,流程复杂且依赖人员经验,耗时常超 15min ,难满足急诊“快速处置”需求;而干式化学法凭借试纸条与尿液成分的特异性反应,仪器自动读值量化, 3~5min 即可完成,大幅缩短检验时间。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检验时间远短于对照组,因干式化学法简化流程、少人工干预,能为急症患者争救治时间;两组 4 项核心指标阳性符合率无差异(
),其准确性达标,仅管型等检测敏感性低;且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急诊尿常规检验中,干式化学法有着“快速、准确、便捷”的优势,不仅能满足急诊诊疗对时效性的要求,确保检测结果可靠,还能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适宜在急诊检验中推广。未来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其与镜检法的联合应用模式,以满足更全面的检验需求。
【参考文献】
[1]施燕乐,张朱婧,黄楠. 临床尿常规检验工作中联合使用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检验的效果[J]. 系统医学,2023,8(15):58-62.
[2]薛庆建.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诊断效能评价[J]. 系统医学,2024,9(15):45-47.
[3]颜峰,崔艳平. 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镜检和尿干化学法的应用效果分析[J]. 智慧健康,2024,10(9):88-91.
[4]陈琼.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法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 实验室检测,2024,2(9):100-102.
[5]江燕珊,徐映晖,黄炜玮.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应用在尿常规检验中的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5,16(6):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