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视角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践路径探析
侯翠霞
肥城市实验小学 山东 肥城 271600
一、读写结合视域下观察日记写作的多维育人价值
(一)以读导观察:构建精准捕捉生活的认知框架
观察是开展写作工作的起始点,而阅读能够为培育观察能力给出相应的方法引导。四年级的教材里面,像《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课文,体现出了作者针对自然事物那种十分细致的观察流程。《爬山虎的脚》依据“位置—形状—颜色”这样的观察次序,把爬山虎脚的形态变化展现出来;《蟋蟀的住宅》则是从选址、建造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将蟋蟀住宅的精妙之处揭示出来。这些课文为学生们塑造了观察的范例,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观察应当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不但要留意事物的整体特点,同时也要抓取细节方面的变动。当学生把这种认知模式运用到观察日记的写作当中,就能够告别盲目观察的状况,学会有目标、有条理地去查看周围的事物。
(二)以读储语料:奠定丰富语言表达的坚实基础
阅读与写作关系紧密,一个是吸纳知识,另一个是表达想法,彼此相互依存。写观察日记,得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教材里的课文对于学生而言,就是极佳的语言积累素材。比如四年级上册的《秋天的雨》,用美妙的文笔把秋天的颜色、气味还有声响都细致呈现出来,像“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样的句子,用了比喻、拟人之类的修辞手段,把秋天的景物写得栩栩如生。学生读这类文章的时候,通过朗诵、记忆背诵、摘录等方式,把这些精彩语句转化为自身的语言库储备。等到写观察日记时,就可以参照这些表达方式,让观察日记的语言表述更加多彩生动。这种从阅读到写作的语言转移运用,既增强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为写好观察日记打下了牢固根基。
二、读写结合视域下观察日记教学的优化实践策略
(一)文本精读:挖掘读写结合点,明确观察日记写作支架
教材里的课文皆是经过用心挑选的经典文本,有着显著的写作特点以及大量的读写融合之处。在开展《写观察日记》的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当深入剖析教材,探寻那些和观察日记写作相关的关键要素,从而为学生搭建清晰明确的写作支撑框架。拿《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来说,它是以“观察爬山虎的叶子——观察爬山虎的脚——观察爬山虎脚的变化”这样的顺序来铺陈叙述的,对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以及攀爬的整个过程都进行了详尽描绘。教师可以指引学生通过细致研读文本,归纳出观察日记的写作架构:先是确定观察对象,接着依据某种特定顺序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涵盖外观特点、变化流程等等,最后还能够适度融入自身的感悟与思索。当学生掌握了这一写作架构之后,在观察诸如豆芽的生长、蚕的蜕变等其他事物时,便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有条有理地记录观察经过,让观察日记的结构愈发清晰,内容愈发详实具体。
(二)双线并行:整合阅读资源与观察实践,拓展写作素材来源阅读以及观察实践乃是观察日记写作的两个关键基础。在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应当把阅读教学和观察实践以有机的形式相互结合起来,构建起双线同步推进的教学模式。其中一个方面,要充分借助教材里面的阅读资料,像是《蟋蟀的住宅》《蜜蜂》等课文,去引领学生学习文章作者的观察办法以及写作手段;另一方面,则要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观察实践活动,以此来为写作积累材料。举例来讲,在教授《写观察日记》这个单元时,教师能够事先布置好观察任务,让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展开持续的观察,像教室里摆放的盆栽、校园里出现的小动物、家里养的宠物之类。在观察的进程中,要求学生每日记录下所观察到的现象,其中包含颜色、形状、动作、变化等情况。与此同时,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把从课文当中所学得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比如学习完《爬山虎的脚》之后,让学生运用“整体—局部”“静态—动态”这样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选定的观察对象。通过阅读与观察实践这种双线并行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以及阅读素养,还可以积累大量丰富的写作素材,有效解决“无米下锅”的问题。
(三)梯度训练:设计分层读写任务,提升观察日记写作能力
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呈现出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态势。在开展观察日记教学工作时,教师要依据学生所具备的认知程度以及写作基础状况,规划出具有分层递进特性的读写任务。借由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在完成各类难度有所不同的任务过程中,能够逐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针对写作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群体,可先引导其从模仿课文中的片段起步。例如,模仿《秋天的雨》中对颜色方面的描绘手法,让学生对自己观察到的某一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加以记录。而对于那些具备一定写作能力的学生,教师则应当引导他们进行拓展性写作。就像在记录观察现象的前提下,融入自身的推测与想象,犹如《蝙蝠和雷达》一文那般,从所观察到的现象出发,联想到与之相关的科学原理或者生活现象。
结语
读写融合是小学语文学段习作教学里极为关键的一种思路。教师应当以教材为根基,对阅读与写作方面的资源予以综合运用,指引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学习观察手段、累积语言材料、培养思维能力,在写作过程当中将观察成果进行运用、施展语言技法、抒发情感体会,从而达成在观察日记教学中,读与写相互渗透、彼此推动的良好态势。只有做到这样,才可以为学生的习作发展铺就稳固的基石,让学生于语文学习阶段切实领略读写融合的魅力,进而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建弟 .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4(25):6-7.
[2] 方荣香 .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J]. 课堂内外(初中版),2024(28):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