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大单元下小学科学教学中气泡图的实践应用探索

作者

杨珂姣

西安长安湖滨小学

一、研究背景

1. 大单元教学背景

教育部在 2022 年出台了新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在科学课的课程性质中提出根据研究对象不同,科学可以分为物理学、化学等多个分支,这些分支具有研究方法的差异,但也呈现出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趋势[1]。

大单元教学可以很好地打破像科学课程这种分支极多的知识壁垒,小学低段学生在科学课中存在无法将知识进行整合联系,自我形成一个完整大单元体系[2]。因此需要教师对课程进行设计,将不同分支进行大单元整合,设置螺旋式的上升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实践,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2. 气泡图的应用背景

小学低段的学生还不能绘制比较复杂的思维导图,但面对一些复杂的概念又需要一个工具来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学生在对某一物品进行分类时会出现重复分类、考虑不全面等问题,在这个时候,课本首先就向我们提出了利用气泡图进行分类的建议。利用单节课学习使用气泡图,后续在学习水的时候就更加有条理。

3. 研究内容背景

观察是人认识自然的基本方法,也是小学生学科学的重要方法。在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学生利用自己的感官动手动脑,认识五种感觉器官的功能,而在一个学期之后学生才又再次利用感官来认识水。一年级学生无法做到在如此长的时间跨度下承前启后,利用所学习的感官来观察并描述水和空气的特点[3]。

二、实践探究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情与知识储备,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选择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中《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这一学习内容,结合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中《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进行大单元下小学科学教学中气泡图的实践应用探索。

(一)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

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根据课程标准中对于科学课程总目标的要求,结合学段目标与核心概念,为本大单元学习制定以下目标。

1. 科学观念: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他们都是感觉器官(感官);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等。

2. 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

3. 探究实践: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并能对这些特征和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等;学会用气泡图呈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4. 态度责任: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常见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知道可以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尝试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认识事物。

5. 教学重难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熟练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等特征以及水没有固定形状,可以流动;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 / 光滑、冷/ 热等方面的特点;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式加以呈现。

(二)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内容

 

(三)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用感官观察水》共分为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带领学生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的活动认识感觉器官并感受到他们的作用。在第二课时中,学生利用第一课时所学习的关于感官的知识,用感官观察,发现水的不同特点,并将其填写在气泡图中。

(四)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评价

1. 学生学习兴趣:本次大单元教学时,学生展现出了对于科学实践探究浓厚的学习兴趣,每个实践活动学生都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虽然有时候思考得出的答案存在些许问题,但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2. 学生思维活动:学生在思考时会出现从老师意想不到的角度出发来解释问题。比如在问到牛奶为什么不是水时,教师预设的答案是牛奶是不透明的白色液体,而水是透明的没有颜色的液体。但学生在课堂上回答的却是因为牛奶是从牛身上挤出来的。看似一个啼笑皆非的答案,反映出的却是学生并没有意识到用感官观察的实质,因此需要教师多加引导,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感受用感官观察水。

3. 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在本次大单元学习中采用了实验探究法,亲自动手动脑感受感官的作用,并利用感官观察水的特点。自主进行探究永远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学生利用气泡图这一工具来进行归纳,很好地将复杂的水的特点与感官器官结合起来,条理清晰,更利于学生总结与反思的过程。

三、探究实践总结

通过本次实践探索,发现大单元教学对于学生在科学课堂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尤其在结合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之后,大单元的实施更加有理有据,也能按照学生的学段设置不同难度的大单元教学内容,螺旋式上升的教学目标更利于学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虽然思维导图是一个很好的梳理总结的工具,但对于低段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思维导图对他们来说过于抽象,无法很好地自主探究完成它。而气泡图既有思维导图的逻辑,又符合孩子当前的认知水平,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除了描述水的特点可以利用气泡图,在后续学生学习空气时也可以利用气泡图来描述空气的特点。同时,在《石头》《拧螺丝》这些需要对物品进行分类的课程中,学生在气泡图中可以填写分类依据,避免重复分类或者遗漏。

参考文献

[1] 李琦琦 . 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展望 [J]. 教育科学论坛 , 2024(14):3-8.

[2] 崔丙锋 .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探索 [J]. 读写算 ,2024(20):77-79.

[3] 项雯 , 邓雅心 . 虚拟实验支持下指向科学思维培养的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以《计量时间》单元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4(10):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