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作者

李荣建

隆昌市大南街小学 642150

新课改把培育学生综合素养当作主要任务,要重新塑造基础教育的目的与路径。小学数学作为根基学科,教学模式的改变直接联系到学生抽象思维形成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育。在这种情形之下,探寻符合新课程思想的教学策略十分关键,通过营造真实情景,开展探究式学习,执行差异化的指导等方法,可以促使数学知识同生活实践融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并且动手做。这样不仅可以改善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发挥该科目的育人作用,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发展形成思维根基。

一、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价值

(一)思维能力的进阶培育

新课程注重数学思维培育,把其当作剖析问题,发掘规律的主要素养[1]。数学学习是从直观到抽象,从基础运算到复杂逻辑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再简单传授知识,而是开展启发性教学活动,像设置数学谜题,举办逻辑推理游戏,引领学生积极观察、分析、归纳。在解决问题的实践里,学生渐渐把握数形结合,类比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做到思维从具象走向抽象的跨越,增强自己独立思考,创新创造的能力,从而真正做到思维进阶培育。

(二)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数学学科素养包含数感,量感,空间观念等许多方面的能力。新课提倡知识学习与素养培养相融合,教师可以规划生活化数学任务,探究性活动,把代数运算,几何图形等知识渗透到真实环境之中。在统计调查,测量建模之类的活动里,学生既能学好数学知识,又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创新意识,探索过程中经历的失败和胜利,有益于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做到知识积累,能力提升,情感发展同步进行,推动数学学科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路径

(一)情境化教学:激发认知体验

情境化教学依循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看重的是学习应该在真实的或者模仿的场景之下实施,创建起贴合生活又有乐趣的数学情形,把抽象知识变成具象 [2]。这样就能减轻学生理解起来的困难,唤起他们主动探究的乐趣,设计情境的时候,也要按照教学目的来做。既要有趣味,又要有难度,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真实含义。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单元的《毫米、分米的认识》这一课里面 , 教师可以创建“文具采购员”的情境。模仿文具店环境 , 让孩子们去量一下不同的文具 , 比如铅笔 , 橡皮 , 直尺的长度 , 这样子就能感受到毫米和分米到底有多长。借助“测量课桌长度的时候 , 厘米单位有点不准”, 这样的矛盾冲突来认识新的单位很有必要。像这样的情境布置 , 让学生动手操作来建立自己的长度单位形象 , 把难懂的数学概念转变为可感的生活经验, 这样就能有效地加强上课时候的兴趣, 并且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分层任务:契合多元学习需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风格上有差异 [3]。分层任务驱动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层次,设计不同梯次的学习任务,保障基本的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有余力的学生提升知识。通过对学习者的区别化目标设置、区别化资源供给,“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都在原基础上的提升。

例如,教师可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的教学中设置三层任务,一是基础层让学生列方程完成简单数量关系(例如:小明有 5 支铅笔,小红比他多 3 支,小红有几支)。二是进阶层让学生找隐含条件(例如:一个数的3 倍减去5 等于16,求这个数)。三是拓展层让学生面对生活情境题(例如:学校购买篮球和足球共花了 1200 元,篮球单价 80 元,足球单价 100 元,分别买了多少个)。学生依据自身能力挑选任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提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成个性化的提高。

(三)多元化评价:助力学习持续发展

发展性评价理论强调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长轨迹,而非单一的成绩结果。多元化评价通过整合课堂表现、作业反馈、项目成果等多维度数据,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动态地评估学习成效。其核心在于通过即时反馈帮助学生认识优势与不足,激发学习内驱力,促进教学的持续改进。在小学书法教学中,将发展性评价与多元化评价结合,构建动态评估体系,让每一次挥毫落笔都成为成长印记,助力学生书法素养螺旋式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二)》单元结束后,开展了以“对称之美”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自己设计轴对称图形并进行制作。再根据所学习到的知识制作平移和旋转模型。评价活动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相评价以及老师总评。其中学生根据自身的作品,结合创意性的特点与作品是否规范来进行自评。而小组成员之间,则相互对制作过程的合作表现进行评价。最后老师结合学生完成作品的进度以及在活动中的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总评,并对每个同学提出改进意见。在多维评价反馈之下,学生的图形运动知识得到加强,审美创作,文化表达之中,数学和艺术融合之美也加深了学生的认知。

结语

新课程改革为小学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通过情境化教学、分层任务驱动与多元化评价等策略的实践应用,能够构建富有活力的课堂生态。教师需立足学生发展需求,持续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数学教学从知识传递向素养培育转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同时 ,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 鼓励学生 , 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另外 , 小学数学教师也要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樊虹宏 , 田婧瑜 . 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J].新课程教学 ( 电子版 ),2024,(15):104-106.

[2] 王秀芹 .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J]. 学苑教育 ,2024,(17):58-60.

[3] 张君 .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初探 [J]. 才智 ,2020,(1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