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物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路径探究
何雅哲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京华中学 42500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初中生物课堂“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已难以满足核心素养培养需求。将科技创新活动融入生物教学,通过科学探究、实践操作等形式激活课堂,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初中生物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路径。
一、立足生活与教材,精选主题开展实验探究,强化动手能力培养
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的核心环节,而主题选择是决定实验效果的前提。只有立足生活实际、紧扣教材内容的实验主题,才能真正实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双重目标。若实验主题脱离学生生活经验或教材核心,易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甚至削弱学习兴趣,阻碍教学活动的高效推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精准把握实验主题与教材、生活的关联性。以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教学为例,可围绕 “微观观察”设计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先引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细准焦螺旋、载玻片等),讲解各部件功能及规范使用方法;再通过教师示范操作,让学生掌握 “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的完整流程;最后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对比教材配图与实际观察结果的异同。教师可通过引导语强化探究目标:“课本上的植物结构示意图是否与真实细胞一致?让我们用显微镜来验证吧!” 这一过程既将教材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又通过规范实验步骤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科学严谨性,使课堂形式更丰富、教学效果更显著。
二、推动跨学科知识交融,创新实验操作设计,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初中生从“三主科”向“七大科”过渡时,易因学科知识割裂产生学习压力。在生物科技创新活动中融入跨学科思维,把握知识交叉点创新实验设计,既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关联、减轻学习负担,又能潜移默化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教师需树立学科融合意识,在实验设计中主动关联其他学科知识。在开展“生态系统稳定性”教学时,可设计生态瓶制作实验,融合数学统计与地理环境知识。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地理课中“生态系统组成”与“气候因素影响”的内容,明确生态瓶需模拟自然生态的基本要素。实验中,指导学生分组设计不同变量的生态瓶:一组控制光照时间(每天 6 小时 vs12 小时),另一组控制生物种类数量(2 种植物+ 1 种动物 vs3 种植物 +2 种动物)。学生需用数学方法记录每周水质变化(透明度数值)、生物存活状态,绘制数据变化曲线图。教师提问方式中深化学科融合:“对比两组生态瓶的存活时间,光照时间这一地理环境因素与生物种类数量的数学比例,哪个对稳定性影响更大?这和地理课学的‘生态平衡破坏因素’有何关联?”通过学科知识的有机衔接,学生不仅掌握了生物实验原理,更理解了科学方法的通用性,实现了从“单一知识学习”到“综合能力培养”的跨越。
三、构建多元综合评价体系,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长效保障
评价体系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完善的评价机制能为生物科技创新活动的持续推进提供有力支撑。传统评价侧重结果性考核,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成长,需通过构建多元、过程化的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探究过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全面评估。
具体实践中,评价体系需突出“过程性”与“多元性”。一方面,教师需全程记录学生表现,将课堂参与度、实验操作规范性、问题解决能力、作业完成质量等纳入过程性评价,避免“一考定优劣”;另一方面,创新评价主体,通过“小组互评 + 自我反思”丰富评价维度。例如,在小组种植实践活动中,可设计“同伴评价表”,从合作分工、责任担当、创新建议等方面互评;学期末组织学生撰写“实践反思报告”,对比预期目标与实际成果,分析优势与不足。教师根据过程记录、同伴评价、自我反思综合评定,既确保评价客观全面,又通过反馈引导学生改进实践方法,为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开展奠定基础。
综上,初中生物科技创新活动作为连接课堂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关键纽带,在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打破了传统生物课堂 “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模式,通过真实情境中的探究实践,让学生从知识的“接收者”转变为科学的“探索者”,这不仅能深化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更能在动手操作中培养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责任意识,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要让科技创新活动真正落地见效,教师需把握三个核心要点:以“贴切主题”为根基,紧扣教材重点与生活实际设计探究内容,通过具象化操作让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实践体验,切实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以“跨学科融合”为路径,打破学科壁垒,在知识交融中创新实验设计,引导学生用综合思维解决问题,实现从“单一学科学习”到“多元能力整合”的跨越;以“多元评价”为保障,构建涵盖过程表现、同伴互评、自我反思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实验结果的科学性,更重视探究过程中的成长轨迹,为活动的持续推进提供精准指引。唯有将这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推动生物教学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激发兴趣,最终实现从“学会知识”到“会学创新”的转变,使初中生物课堂真正跟上时代步伐,成为培育创新人才的沃土。
参考文献
[1] 苏有川 . 初中生物科技创新活动实践探究 [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 教育研究 ),2021,(Z1):75-76.
[2] 李世根 . 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探索与实践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1,(27):69-70.
[3] 吴育栋 . 基于发展初中生物学科素养的生本实践活动创新策略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0,(16):130-131.
[4] 林其锋. 初中生物实践活动的创新选题[J]. 中学生物学,2019,35(0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