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小学挫折教育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研究

作者

周柳英

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光明新城小学 528226

引言

在小学教育中,挫折教育是重要一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能提升挫折教育成效。当前小学挫折教育存在不足,研究二者融合策略,有助于完善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坚韧品格与积极心态,适应未来社会挑战。

1. 小学挫折教育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1.1 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在小学阶段,挫折教育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对学生品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德育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当两者融合时,学生在面对挫折的过程中,能够从道德层面理解挫折的意义。例如,他们能认识到坚韧不拔是一种美德,在遭遇失败时不放弃、不气馁是道德高尚的表现。这种融合让学生将道德观念内化为自身的品德,从而在挫折中塑造更积极向上的人格,培养诚实、勇敢、有责任感等优秀品德。

1.2 提升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小学时期的学生心理较为脆弱,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来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为提升学生的这种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学生应对挫折的方法和技巧,如情绪管理、积极的自我认知等。而德育则从思想层面为这些方法注入内涵,让学生明白在挫折面前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性。比如,通过讲述勇敢面对困难的英雄故事,激励学生在遇到学习上的挫折如考试失利时,运用心理调节方法,同时以积极的道德观念鼓励自己,从而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以更健康的心态迎接挑战。

2. 小学挫折教育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现状

2.1 课程融合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挫折教育中课程融合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课程目标不够明确统一。德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挫折教育方面的目标缺乏有机整合,往往各自为政,导致在教学内容上存在重复或者缺失的情况。例如,德育课可能会强调挫折中的道德意志培养,但缺乏对学生具体心理应对机制的教导;而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关注学生心理调适时,又可能没有深入挖掘其中的道德教育内涵。另一方面,课程内容的融合缺乏系统性。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安排上,未能很好地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关于挫折教育的内容有机串联起来,难以形成连贯、有效的教学体系。

2.2 教师融合教学能力不足

小学教师在挫折教育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教学能力不足也是一个突出问题。许多教师在接受师范教育时,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是分开学习的,缺乏两者融合教学的培训。这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将两者巧妙融合。部分教师在讲解挫折教育时,只能单一地进行德育说教或者单纯地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无法将两者相互渗透。例如,在讲述名人克服挫折的故事时,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从道德和心理两个层面进行思考,挖掘其中的深层教育意义,从而影响了挫折教育的教学效果。

2.3 家校融合教育缺乏协同

在小学挫折教育中,家校融合教育缺乏协同是不容忽视的现状。家庭和学校本应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两个重要场所,但在挫折教育方面却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家长往往缺乏对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挫折教育理念的了解,在家庭中给予孩子的挫折教育可能与学校教育脱节。例如,学校在挫折教育中强调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和积极面对挫折的心态,而家长却过度溺爱孩子,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立即代劳或者过度安慰,使得学校的教育成果难以在家庭环境中得到巩固和延伸,影响了学生挫折教育的整体效果。

3. 小学挫折教育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策略

3.1 优化课程融合体系

要优化小学挫折教育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融合体系。首先,需要明确统一的课程目标。教育部门应组织专家深入研究,制定出既包含德育要求又涵盖心理健康教育要点的挫折教育课程目标,使两者在目标层面实现有机统一。例如,将培养学生在挫折面前具备坚韧不拔的道德品质与良好的心理应对能力作为共同目标。其次,构建系统的课程内容。教材编写者要精心设计,将德育故事、案例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技巧等合理编排。如在讲述古代名人战胜挫折的故事时,融入对故事人物心理状态的分析以及现代心理调适方法的启示,让课程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3.2 加强教师融合能力培训

为了提升小学挫折教育的效果,必须加强教师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方面的能力培训。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可以邀请德育专家和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共同授课。培训内容应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让教师深入理解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挫折教育中的内在联系。例如,学习如何从心理学角度解读道德现象,从道德层面剖析心理问题。同时,要注重实践操作,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教学等方式,让教师掌握将两者融合教学的技巧。如在模拟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挫折情境,将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师的融合教学能力。

3.3 深化家校融合教育模式

深化小学挫折教育中家校融合教育模式至关重要。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定期开展家长教育讲座,向家长宣传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挫折教育理念。例如,通过讲座让家长明白在家庭中如何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挫折,既要有道德上的鼓励,也要有心理上的支持。同时,建立家校互动平台,教师可以及时将学校的挫折教育计划和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家长也能将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告知教师。这样双方能够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协同制定挫折教育方案,确保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接受连贯、一致的挫折教育,共同促进孩子在挫折面前健康成长。

结束语

小学挫折教育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工作。通过优化融合策略,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塑造其健全人格。未来需持续探索创新,推动二者深度融合,为小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 徐云桦 . 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融入小学德育教育中[C]//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十八). 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 ;,2023:239-245.

[2] 石静 . 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浅谈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3,(02):118-120.

[3] 杨万莹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2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