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探索
崔蕾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滨州中学 256651
教育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传统化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高中语文实际的教学需求。为了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就需要在教学的同时,不断创新方法、革新理念,并以全新的方式实现教学本身的质量提升和效果增长。本文,也将以此作为出发点,简要对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做出探索,以供相关教学工作人员参考借鉴。
一、创新教学形态,激发主体兴趣
“以人为本”是当前最具热度的教育话题之一,它要求教师要将受教育者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要让每一位受教育者都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就可以试着对教学形态做出创新,通过更加轻松、趣味的方式激发高中生这一课堂主题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动高中生探索语文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沁园春·长沙》是一篇趣味性与知识性并存的课程,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以“跨学科”的方式创新教学形态。如,在课程导入时,教师可以先行联动“美术”学科,通过播放“长沙秋景”相关视频、展示“长沙秋景”图片等形式,让高中生在赏析中,迸发学习课程知识的浓厚兴趣;在课堂讲解时,教师则可以与“历史”学科进行联动,通过剖析词文创作背景的方式来阐述其中的要点、难点。条件允许时,教师还可以引入相关的历史资料,以此深化高中生对词人情感的体会。进而,在形式更为新颖的跨学科教学中,切实优化了高中生语文学习体验,切实激发了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切实促进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提质增效。
二、细化教学经过,提升学习质量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在授课时都会下意识地将视角聚焦于课程的重点、考点,而次重点、非考点的内容则极易被忽略,久而久之,便会对高中生坚实课业知识基础的打造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情况,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就需要对教学经过做出细化处理,通过更加精心且细致地讲解来丰富课堂内容,从而实现高中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例如,《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以极其细腻的文笔表达了对母亲的缅怀,并深刻探寻了苦难与生命的意义。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其过程拆解为三大板块。其一,需要聚焦课文,要对文章本身做出深入浅出地讲解,由此奠定高中生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其二,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做出进一步的细化,如,引入史铁生先生不同时期的其他作品,比如《那个星期天》《秋天的怀念》。这两篇文章的引入,可以让高中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作者情感态度的变化,即,“小时候我求妈妈和我出去”“长大后妈妈求我和她出去”“到后来我求着妈妈回来。”其三,教师可以以短篇作文写作的方式进行收尾,或安排高中生基于这三篇文章的阅读撰写读后感,或安排高中生以“亲情”为题编写短文,以此加深对课文内核的体会。进而,在更具细致性的群文读写教学中,切实丰富了、细化了语文课堂的教学经过,切实提升了高中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切实促进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提质增效。
三、拓展课外阅读,拓充知识储备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语文知识、语文技能的需求在不断增多,教师想要尽可能的满足之,就需要跳出传统教学在“教学素材”上的限制,要让高中生在更具发散性的拓展课外阅读活动中,不断增长学习见识,不断拓充知识储备。
例如,“借景抒情”类的古诗近乎横贯高中生整个学习生涯,教师完成《登岳阳楼》这一诗文的教学后,就可以以“登楼”为题,安排高中生进行课外的拓展阅读赏析,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崔颢的《黄鹤楼》等。待课外拓展阅读赏析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利用某节自习课的时间,组织高中生进行古诗文赏析交流的趣味活动,让高中生在分享阅读体会、阐述阅读感悟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关于同类诗词知识的储备,进一步增强对诗词情感共情能力的掌握。在特定主题的拓展课外阅读中,高中生不仅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日常累积的压力也得到有效地释放,进而在助力高中生全面、坚实知识基础塑造的同时,又实现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提质增效。
综上所述,在教育发展的全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师合理摒弃传统方法、跳出传统格局,以多样化的形式创新教学、优化教学,既为高中生带来生动、新颖的学习感受,又满足了高中生在知识方面、能力方面的种种需求,进而,推动了新时期高中语文高效教学课堂的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 王莉萍 .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策略探索 [J]. 语文世界 ,2024(26):21-22.
[2] 张杨.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J]. 电脑校园,2024(29):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