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赋能探索小学英语翻转课堂的研究
卢翎婧 甘洲
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校 400015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 400021
本文认为翻转课堂将学习权转移给了学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且融合了探究性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智慧赋能能更有效的帮助教师设计翻转课堂,让学生融入翻转课堂。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就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任课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完成对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教学内容,一起帮助学生内化并迁移运用知识,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1]。
首先,翻转课堂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强调学生课前自学,课后自主复习,并通过对知识传递、知识内化、知识拓展的教学步骤颠倒安排,提供给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平台,培养了学生自主建构、协作探究的能力 [2]。其次,翻转课堂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流程。它要求学生课前自学基础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并突破重难点知识,教学方式是主要让学生通过个人、同伴或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最后,翻转课堂创新了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它的教学评价可以是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小报、思维导图、演讲、创作甚至是辩论,因为学生对学习内容已事先学习,这节约了学习时间成本,促进学生思考学习步骤,习得高效的学习方法。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国内外对翻转课堂的模式的探讨历史悠久且十分丰富。杰姬·格斯丁(Gerstein,2011)将其构建的一个环形的翻转课堂分为四阶段:模型参与、概念探索、意义建构和展示应用。赵兴龙(2014)认为,翻转课堂要素应该包含流程,技术和环境三要素。赵兴龙阐述到:“翻转课堂的基本要义是教学流程变革所带来的知识传授的提前 和知识内化的优化;技术要素是指翻转课堂需要微视频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环境要素是指翻转课堂需要持续系统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的问题,以真正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本文结合赵兴龙的三要素说和布卢姆教育目标的系统分类总结了如图1 所示的智慧赋能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技术要素方面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并习得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各种 AI 软件的运用能力。教师可利用豆包可形成翻转课堂所需要的英语绘本,百度 AI 图片精修教材图片让其更生动,文心一言或 AI 橙子问答为学生所用并帮助他们全面理解课前学习内容,ChatGPT 或灵感PPT 快速生成有趣的教学课件,剪映或聪明灵犀生成符合教学目标的视频或音频,Treemind 形成可视化的思维导图,将各种教学所需的歌曲、游戏、互动、问卷调查等运用翻转课前。
流程要素主要支撑了课前和课后两个部分,这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部分,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知识,记忆并理解知识,然后完成知识点的理解练习任务这属于课前准备阶段。此过程中,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架构,主动思考学习方法,形成对问题的自主解决方法或找到对知识的疑惑点。在课堂中,学生重点关注内化巩固知识,并可以针对疑惑点或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度探索。最终综合呈现或分享收获。流程要素中的关键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项目的规划者、实施者和呈现者。
环境要素中重在持续分析学生学习过程的问题,评价缺一不可。传统教学的评价模式单一且不及时,智慧赋能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是及时的、全面的,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并且可以共享给家长的连续性评价。
三、智慧赋能下翻转课堂实施的思考
智慧赋能下的翻转课堂深化了课堂上的师生和生生交往,课前学习步骤缩短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但智慧赋能下的翻转课堂不是万能的,本文有以下思考 ; 教师是课堂的引路人,因此需要大力培养能使用互联网,计算机或 AI 智能的高素质教师 ; 智慧赋能下的翻转课堂有优势,但是教师也不能以偏概全,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以及教学内容还是要择优从之;线上课程时间过长会对学生视力造成影响,教师要合理选择性使用翻转课堂并合理安排线上线下学习时间。
总之,智慧赋能下的翻转课堂传递了两个教育理念:1 掌握智慧技术才能培养适应未来的学生。2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思想要深深扎根实际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Meris Stansbury. A first-hand look inside a flipped classroom[EB/ OL].http://www.eschoolnews.com,2012-02-09.
[2] 徐苏燕 . 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探究 [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1):52-57
[3] 赵兴龙 . 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 [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2):55-61
[4] Gerstein,J.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A full picture[EB/OL] http://usergeneratededucation.Wordpress.com,2011-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