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结构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姜佩佩

浙江省开化县实验小学 32430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注重结构化教学的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结构化的方式,为学生系统梳理数学知识,深化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学习,进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认识,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结构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现综述如下。

一、立足单元整体,设计结构化目标

数学知识系统性较强,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数学知识的整体性角度出发,立足单元整体教学,以此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理解。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教师设计结构化教学目标,以增强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性,清晰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路径,进而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时,教师首先为学生设计结构化的学习目标。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该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进行梳理,比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构成,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如何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如何计算等。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在开展本单元教学初期,教师就先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清晰化的了解,进而使得学生在学习圆柱和圆柱这一单元数学知识时有所方向。比如在认识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应当如何计算。因为学生已经了解了圆锥和圆锥的构成,所以其对于圆锥和圆锥表面积的计算就可以转化成为圆的面积的计算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以贯之,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对于后续学习内容有所了解。

二、串联知识脉络,树立整体性观念

因为数学知识之间本身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这不仅限于本单元的数学知识,还包括之前学习的数学知识以及后面未学习的数学知识。但是学生自身难以对数学知识进行脉络串联,不利于学生数学整体性观念的构建。对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在讲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串联,进而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整体脉络。

例如,在教学“比例”这部分数学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将其与之前学习过的内容相衔接。首先,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温习之前学习过的倍数、分数、百分数等数学知识,而后将倍数、分数、百分数的表现形式进行转化,如此也就形成了比例这部分数学知识。或者,教师也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比例相关知识,然后让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哪部分内容与此相关联,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学生除了倍数、分数、百分数外,还可能联想到长方形与正方形等数学知识。在学生给出自己想法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让学生说明二者如何关联。在学习比例相关知识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比例这部分知识与后续的数学学习内容相关联,比如正比例和反比例等,引导学生提前预习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将比例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整体性的构建。

三、搭建经验支架,培养迁移性思维

知识学习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更是为了学以致用,但是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难以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关联。尽管课本中给出的知识讲解或者例题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但是学生在学习这部分数学知识时,难以进行有效迁移,反而不利于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有效利用。对此,教师需哟啊帮助学生搭建经验支架,培养学生的迁移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时,教师就可以将百分数与学生的日常购物相联系。尽管课本当中也将其与现实生活进行关联,但是其关联方式较为死板,不利于学生迁移思维的有效培养。对此,教师可以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比如双十一、618 等网络平台会进行促销活动,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些“节日”购买商品是否真的合适,如果你是商家,你会如何“降价”。学生很容易就会联想到先涨价后打折的方式,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将一些商品的日常价格和活动价格截图呈现在学生面前,并让学生通过百分数进行计算,看一看这些活动日购买商品是否真的便宜。此过程中,学生面对的不再是课本知识,而是生活问题,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四、优化学习结构,布置关联性任务

数学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将数学知识按部就班地传输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从知识关联性的角度,同时也要从学习结构的角度。很多学生平时没有思考过这方面的问题,对此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说明。

比如在学生“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课本设计者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设计的本单元知识。学生重新阅读本单元知识后不难发现,课本内容是按照先阐述基础之后,而后再深入到这部分知识的具体应用角度进行设计。由此,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下一单元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先对下一单元的数学知识架构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明确课本知识的构建思路,由此也就帮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的学习结构,即先掌握基础知识,而后是这部分知识的具体应用。学生在学习某一部分知识时,既要着眼于课本,同时还要独立思考这部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自己又该如何应用这部分数学知识。当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路得到结构化构建之后,其数学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将会大大提升。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并不简单,这不仅需要教学从教学目标的设定、知识脉络关联等角度为学生梳理数学知识结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构建数学学习结构等,循循引导,逐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邱美纯 . 结构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14):118-121.

[2] 季夏玲 . 基于问题引领的小学数学课堂结构化教学设计 [J]. 教育界 ,2024,(31):53-55.

[3] 李慧 . 大观念引领下的小学数学结构化课堂教学研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18):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