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新教材视角下高中语文教学法的变革与突破

作者

杨玉萍

宁夏育才中学 750021

引言

新教材开放灵活,给教学创新留有余地,应试压力,教师固有思维以及学生阅读水平的不同,使改革进程困难重重,怎样在新课标理念和教学实际之间搭起桥梁,怎样让语文课堂做到深入又充满活力,这些难题都需要教育工作者去探寻答案。

一、新教材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法的演变路径

解构标准化的教学范式。新教材的文本编排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这就需要教师打破以往“作者介绍—段落分析—中心思想”的三段式教学窠臼,在《百合花》的教学中,某教师运用“细节图谱”教学法,让学生从“被子上的百合花”这一意象入手,自主搭建起叙事脉络与情感网络,这种教学转型不是简单的流程重组,而是对文本解读权力关系的重新建构,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动态生成的课堂生态。教学现场正生成新样态,在《赤壁赋》教学里,老师特意摆出三个矛盾性注释版本,让学生去考证辨析,这种“认知冲突”策略催生出真实的学术思辨,其价值并不在于得到标准结论,而是显示文献考据的复杂面相,值得留意的是,过分追求课堂生成性可能会致使教学失焦,这就对教师的文本驾驭能力以及课堂节奏把控艺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教学理念更新不足。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多数教师由于长期在应试教育理念下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导致其通常认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加深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往往忽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在这一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经常让学生对考试的重点内容进行机械性记忆,导致学生对语文知识缺乏深入的分析与理解,不仅无法认识到语文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难以形成系统化的语文知识体系,还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三、新教材视角下高中语文教学法的变革突破策略

(一)通过互动式教学法中的游戏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游戏互动是互动式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应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优秀互动能够有效的将互动式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提高互动式教学法的趣味性,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游戏交互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教室里举办一些辩论赛,让学生通过辩论赛来真正地了解并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知识。比如,在教师对《荆轲刺秦王》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这样提问:“荆轲的所作所为是否应该受到赞扬?”从而引发学生之间的探讨,部分学生认为:荆轲见义勇为,爱国敬业,应受到人们的尊敬与爱戴。然而,其他学生认为:荆轲只顾燕国的利益,其所作所为使人们饱受战乱,民不聊生,不值得被人们爱戴与赞扬;通过此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语文教学课堂氛围逐渐活跃起来,能够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并能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二)利用电子白板,实现思维交互

电子白板是一种结合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工具,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深入探究的教学任务,从而获得思维的交互发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深入挖掘电子白板的教学优势,构建起高质高效的现代化教学课堂,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以《离骚(节选)》(屈原)为例,本课教学目标为:了解屈原的生平,领悟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三观。首先,在讲解“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时,学生应当结合注释掌握“太息”“掩涕”“民生”的具体含义,同时完整翻译整个句子,并将答案写在纸张上。这时,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拍照设备(手机、相机、平板等)拍摄学生的答案或者活动视频上传至电子白板。然后,进行在线批阅,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随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主运用电子白板的手写笔功能,完成对全篇文章的解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获得理解能力的提升。最后,学生可以结合电子白板中所展示的图片,共同对文章进行深入地探索与分析,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更好地掌握文章主旨,实现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交流意识显著提升的教学目标。

(三)创新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

对于教材里的学习任务群来说,要设计出真实且有挑战性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当中使用语言,发展思维,提高素养,在项目式学习里,“为《红楼梦》人物设计微信朋友圈”这种新设计有着多种教学价值,学生要仔细剖析人物性格(黛玉的多愁善感,宝钗的周全妥帖),琢磨人物的语言风格,然后变成适合当代社交媒介的表达,这个过程既考查了对原著的领悟程度,又锻炼了创造性转化的能力,某校的实施情形表明,学生给探春规划的“朋友圈”,既有“海棠诗社”的活动照片配着“终究意难平”这样的文字,又有她治理大观园时发出的“开源节流三策”,很能体现出人物的立体性,教师可以再往下延展,让同学们互相评判对方的“朋友圈”内容是不是符合人物设定,营造出一种深入互学的气氛。情境化测评的突破是应试和素养对立的消除。把《劝学》改作成辩论赛的立论陈词,学生要领会文言含义,还要做到三种转换,把古代说理转换成现代议论,把单方面论述转换成对抗性辩驳,把抽象道理转换成具体例证。有个老师做时发觉,学生自动去查《师说》,《论语》有关篇章来支撑看法,这种“为用而学”的动力远远超出被迫死记硬背,更有意思的是,辩论本身就包含“听 - 回”的思考训练,这和新教材着重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很贴合。

结束语

教学变革的核心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即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文本解读的能力、活动设计的能力。未来的语文教学要不断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校内外联动式”等新的教学方式,让语文学习成为滋养生命成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杨洁 .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3(12):74-76.

[2] 庄松辉 . 高中语文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3,24(12):27-29.

[3] 贺春健 . 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策略探析 [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23,39(0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