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共育:现代幼儿家庭教育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其化解策略探索
徐苗维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4
一般而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承担引领幼儿接触世界、感知世界的重大责任。然而随着经济压力的增大、女性走出家庭、工作挤占空余时间等多方面的因素,大部分家庭的早期育儿教养都托付给祖辈形成隔代教养的局面。时至今日,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 20083 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 66.47% ,隔代扶养孙辈的女性老人在城乡更是分别高达 71.59% 和 73.45% ,也就是说,我国70% 以上的家庭都涉及到隔代教养。“隔代教养”已成为我国家庭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中很自然、很普遍的现象,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普遍存在着隔代教育的国家[1]。
隔代教养已成为普遍情况,是“亲代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然而,隔代教养是一把双刃剑,对孙辈的身体健康、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都产生一定的影响[2]。那么如何有效面对、平衡隔代教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所面临的难题与挑战。
在当今的社会中, 隔代教育主要包括完全隔代教育( 成年父母不会抚养子女或离异等 ) 和不完全隔代教育 ( 三代同堂、周末父母等 )。在现实情况中,不完全隔代教育更为常见,因此本文重点论述不完全隔代教育中如何有效面对、平衡隔代教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案例呈现
小 A 家中一共 5 口人,小 A 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 A 一起生活。妈妈的工作比较忙,经常到外地出差,抽不出时间来照顾幼儿;爸爸在工作之余沉迷于网络游戏,对幼儿不够关心,因此照顾幼儿的责任便落到了爷爷奶奶身上。而爷爷奶奶对于孙辈很是溺爱,尽量满足孙辈的需求,能帮助孙辈的地方都尽量帮助。可是,即便是这样也无法满足孙辈精神上的需求。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小 A 成为了一位不爱劳动、小动作比较多、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孩子,同时在幼儿园里朋友不多,影响课堂与其他小朋友睡眠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儿童之一[3]。
从该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 A 实际在隔代教养中其在身体健康、心理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等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遏制小A 的健康发展。
二、隔代教养发展的部分原因
(一)逐步增长的社会压力
隔代教育现象的形成,根源在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显著加快与生活压力的持续增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职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年轻父母常常面临着工作繁忙、时间紧张的现实困境。同时,经济负担的加重,如房贷、车贷以及日常生活开销等,也让他们倍感压力。此外,年轻父母对于自我提升和个人发展的追求,也使他们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抚养与教育之中。因此,在多重压力下,许多年轻父母选择将抚养和教育孩子的重任交给具有丰富育儿经验和深厚情感的祖辈家长,以期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温馨的成长环境。
(二)父母角色意识尚未觉醒
形成隔代教育的另一部分原因在于年轻父母对于自身育儿责任的认知不足或心理准备不充分,从案例中小 A 父亲的行为中就可以看出。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年轻父母在成为家长之前,可能并没有充分的意识到育儿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他们可能过于关注个人的职业发展、兴趣爱好或社交活动,而对于如何成为一位合格的父母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准备[6]。当孩子出生后,面对繁琐的育儿任务,他们可能会感到手足无措或缺乏自信,从而倾向于将育儿责任交给更有经验的祖辈家长。
此外,一些年轻父母可能还没有从心理上完全适应为人父母的角色转变,对于如何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等问题感到困惑或无助。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容易依赖祖辈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从而形成了隔代教育的现象。
三、隔代教养负面影响分析
(一)过度疼爱,幼儿身体健康发展受到影响
从进化心理学视角看 , 祖辈抚养孙辈 , 其实是有效传递自身基因、繁衍后代的一种手段。实证研究表明 , 隔代教育对孙辈身体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长发育、健康状况、死亡率、意外伤害、儿童饮食行为和肥胖等方面。祖辈丰富的育儿经验可以帮助母亲共同照顾婴儿,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婴幼儿的身体健康[4]。
那么其中隔代教养所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便是提高了新生幼儿的存活率。然而随着时代不断地进步以及幼儿年龄的增长,大多数祖辈的养育方式被证实为错误的。不仅如此,祖辈所养育的幼儿其患有肥胖以及不良饮食行为的居多,更是从侧面反应祖辈对于孙辈的溺爱成为幼儿身体健康发育的一大障碍。
(二)性格缺失,幼儿心理健康发育受到影响
在幼儿园里,我们往往能够看到隔代教养的孩子性格暴躁、爱发脾气,以及以自我为中心,更是极力抵触幼儿教师的批评引导。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而家庭作为微观生态,为儿童提供了最直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因此祖辈在家中的溺爱为孩子营造“我就是中心”“都听我的”负面环境,使得孩子的性格养成出现偏差,将他人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被他人拒绝时容易愤怒。若不及时进行干预,长期以往下去孩子的心理发育受其性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无法健康成长。
(三)观念落后,揠苗助长的负面影响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大部分祖辈坚信“笨鸟先飞”的教育理念,由此展开揠苗助长式教学,逼迫幼儿进行各类学习与辅导,该行为实则违背了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率先降低幼儿的积极性,对后期幼儿的学习动机产生较大影响。该情况出现的背后原因便是祖辈缺乏一定的教育理念以及相关的幼儿生理发展常识。
不仅如此,祖辈对于幼儿的发展倍感“压力”,密切关注幼儿每一个时期的发展,若比其他同龄人稍慢都会感到焦虑与紧张,更是为自己无法辅导孩子成长而愧疚[8]。
(四)潜移默化,代代相传的负面影响
以长远目光来看,隔代教育模式逐渐衍生出深层的代际传递效应。当祖辈长期承担主要养育责任时,家庭角色定位的模糊性会潜移默化地植入儿童认知系统。则如果隔代教育下成长的孩子没有接受正确的引导以及及时的纠正,那么会造成孩子不知道该如何扮演父母角色等多样的问题。且如今不少年轻的父母都是由祖父母带大的孩子,从小渗入生活习惯中的隔代养育模糊了其身为父母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缺乏角色意识的同时不具备处理、解决家庭矛盾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长期持续下去,则会有加重家庭教育困难性的可能,不利于健全的亲子互动关系的建立。
四、化解隔代教育负面影响的策略探索
(一)借助托育服务力量
托育服务行业在近期逐步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按照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定义 , 托育服务是指因环境造成家庭正常照顾幼儿的功能不足或者遭到破坏,幼儿必须每天有一段时间离开父母及家庭,需要有其他人或机构补充或替代父母行使照顾的职责[5]。
托育服务作为一项未来重要的公共服务,其意义深远。托育服务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公共服务体系,承载着多维度的社会功能。对于双职工家庭而言,专业托育机构每日 6-8 小时的儿童照护服务,实质性地缓解了职场父母育儿与职业发展的双重压力。调查显示,使用托育服务的父母工作效率提升 27% ,且有更多精力投入继续教育或职业培训,这种家庭支持系统有效打破了" 育儿即停滞" 的发展困境。
不仅如此,对于参与育儿的祖辈群体,托育服务通过灵活的日托或半日托模式,为其提供充足的自我休息、娱乐时间,有效干预隔代养育,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保障。
(二)更新祖辈家长教育观念
为了化解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更新祖辈家长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更是缓解隔代教育负面影响的重要手段。首先,应鼓励祖辈家长积极参与育儿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了解现代最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其次,加强与年轻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共同制定符合孩子个性和发展需求的育儿计划,避免过度溺爱或放任自流。同时,祖辈家长应树立开放的心态,接受和尊重年轻父母的教育观念,共同探讨和解决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适应现代育儿环境,促进家庭教育的和谐与发展。
(三)家园共育,为隔代教育赋能
或许在化解隔代教育负面影响方面,可以寻求幼儿园的帮助,发挥家园共育的最大成效[6]。首先,幼儿园可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邀请祖辈家长参观,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增进与教师的交流,从而更新育儿观念。其次,幼儿园可以开设针对祖辈的育儿培训课程或讲座,普及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涵盖儿童心理学、教育方法等,帮助他们适应现代育儿环境。同时,幼儿园可利用社区资源,与教育机构合作,组织亲子活动、家庭教育咨询等,为祖辈家长提供更广泛的教育支持。最后,幼儿园教师应与祖辈家长建立密切沟通机制,定期反馈孩子表现,共同商讨教育策略,形成家园共育的合力。通过这些措施,幼儿园能够有效帮助祖辈家长提升育儿水平,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从而有效化解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也可以是祖辈家长积极联系幼儿园,与幼儿园保持密切良好的接触,从中获取更进一步的育儿知识,更好的培育幼儿,避免负面影响的发生。
(四)祖辈在互动中尽可能的给予积极情绪
有研究表明,积极情绪有利于儿童更为灵活地进行认知加工,也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内部动机,让儿童产生更高的自我效能感。[9] 因此,祖辈养育可以通过高能量、积极性的祖孙互动方式来激励儿童的健康成长,即祖辈家长在与儿童的日常互动中需要更多地给予儿童情感上的积极、正向肯定,激发儿童的积极情绪。
与此同时,该研究证实,祖辈参与的能够提供积极情绪的教养模式能使儿童的创造力测试得分提升 23% ,特别是在故事续编、物品改造等开放性任务中表现突出。因此,构建科学化的隔代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祖辈在情感滋养和创造力培育方面的独特优势,对儿童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五、总结
隔代教育作为现代家庭育儿的重要补充形式,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随着生活压力增大和年轻父母角色意识尚未觉醒等现象的出现,隔代教育已然成为绝大多数家庭的基本教育框架。然而,祖辈家长的过度溺爱、观念落后等问题,都会对幼儿身体健康、心理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为有效化解这些负面影响,可借助托育服务的力量,为年轻父母和祖辈提供喘息机会和育儿支持;同时,及时更新祖辈家长教育观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育儿知识学习的活动,与年轻父母共同制定育儿计划;此外,家园共育也是关键,幼儿园应加强与祖辈家长的沟通与合作,提供育儿培训和活动,形成教育合力。只有综合施策,才能促进隔代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幼儿的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径宇 . 隔代之间隔着什么 [N]. 新闻周刊 ,2004-06-14.
[2] 卢富荣 , 宋煜静 , 刘路培 . 隔代教育对孙辈和祖辈的影响:双刃剑效应 [J].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0):1733-1741.
[3][4] 李陈哲 , 赵元猛 . 隔代教育对幼儿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其化解 [J]. 当代家庭教育,2024(04):176-178.
[5] 陈翠荣 . 隔代教养压力背景下的托育需求及对策研究——以 B市为例 [D].2024.
[6] 孙婷 . 家园共育,为隔代教育赋能 [J]. 幼儿 100(教师版),2024(10):61-62.
[7] 李雨曈 . 当下城市隔代教育成因分析与对策探究 [J]. 好家长,2024(31):39-41.
[8] 王嘉裕 . 隔代教育中老年人焦虑问题的个案研究 [J]. 社会与公益,2024(06):29-31.
[9] 陆烨. 隔代教养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0.
第一作者:
姓名:徐苗维 性别:女 出生日期:2004 年7 月5 日
工作单位(就读学校):,职务:大学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