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者

张春晓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宛水街道第三小学

引言

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初期,思维混乱不仅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整体教学质量,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作为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强弱,是影响国家未来建设发展进程和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基础学科,在教学中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教师需在贯彻“生本”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优化和调整教育教学模式,以便于在确保各项教学工作有效落实的前提下,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质量。

一、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素质教育下为确保高质量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创新工作的开展,是极其必要的。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教学理念落后和形式单一化问题,是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素质教育影响下,为构建素质化课堂,在课堂教学创新时首先教师需要明确自身主导者的职责以及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通过给予他们开口表达、质疑的机会,让学生们享受学习的整体过程的基础上,能充分展示自我并独立思考。除此之外为保证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调动,营造良好良好的教育氛围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在教学时教师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采取 " 创设情境 "、" 角色扮演 "、" 小组竞赛 " 等教学手段,在不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强化学生情感体验,锻炼他们的思维意识,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在《四季之美》教学时,为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以及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教学时教师可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利用多媒体播放四季的一些图片、视频等,通过感官刺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此来激活学生思维。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借助多媒体设备在综合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创设音乐情境和背景图片情境等,让学生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在烘托情感氛围的前提下也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由此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文本情感基调当中,以此来保证了他们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强化师生互动交流,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并通过为生生互动创造良好环境在不断加强他们彼此情感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从而有效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语文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被动接受课程知识的过程中不仅逐渐降低了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学生情感感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也难以得到有效培养。新课改下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时教师可采取 " 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的方式,在进一步加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基础上,为后续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打下基础。除此之外由于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问题的答案并非是唯一的,为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针对主观性较强的问题,教师不能按照答案来否定学生的一些个性化见解和创新化思维,而是应该让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在《将相和》教学时,本文通过学习几个历史典故来帮助学生学习蔺相如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为帮助学生收获良好的学习体验以及全面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在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其中的历史人物,将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具象化呈现在面前,同时通过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 " 蔺相如时一个怎样的人 ?",在师生与生生互动交流中,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在教师的感染和带动下,学生们释放了情感、解放了天性,在很大程度上激起了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结束语

概括而言,小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造性思维得到提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情感相对饱满,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锻炼学生的学科素养,在教学时教师可在秉承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前提下,通过运用情感教育理念以及多样化教学手段来落实教学工作,以便于在帮助他形成完整的情感认知的基础上,锻炼他们思维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萍萍,吴兰,徐瑞阳 . 小学语文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15(10):101-102.

[2] 胡鸿飞,张文虎,李志涛 . 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研究 [J]. 新课程导学, 2019,15(29):102-103.

[3] 刘鹤杨 .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 [J]. 都市家教月刊, 2019,16(2):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