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微项目学习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综合实践效能
王洪翠
菏泽市定陶区滨河街道办事处田楼小学 274100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综合实践效能低下。微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 项目设计巧关联,生活情境融课堂
数学学科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与日常生活的紧密交织,既从现实场景中汲取养分,又将知识成果反哺于解决实际问题。将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引入小学数学课堂,能显著增强学生对数学实用价值与学习乐趣的切身感知。进行“微项目”学习设计时,教师深度把握学生的既有生活背景与兴趣偏好至关重要,项目主题的选择应扎根于儿童熟稔的生活图景。例如,围绕“人民币的认识”内容展开教学,“小小超市购物”便是一个典型的实践方案。教师于教室内模拟超市环境,陈列各类“商品”并清晰标注价格,为学生分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引导其分别扮演顾客与收银员角色,沉浸式体验购物结算及找零流程。这类活动使儿童得以直观辨识人民币面额、理解其兑换关系,同步训练了在实际消费场景中合理使用货币、解决支付问题的综合能力。生活情境的深度融入,有助于将抽象数学概念转化为具象可感的认知对象。以“图形的认识”为例,“寻找生活中的图形”项目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角落、家庭环境中主动搜寻如“圆形的花坛”、“长方形的窗户”、“正方形的地砖”等实例。儿童通过亲身观察、触摸实体对象,能够更深刻地把握图形的基本属性与本质特征。后续课堂环节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各自发现,进一步巩固深化了对几何形状的理解认知。这种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学习路径,有效弥合了书本知识与现实应用间的鸿沟。
2 分组协作明分工,互助共进促成长
在小学数学涉及微项目的学习场景里,分组共同完成任务被视作一种关键的教学安排。确保小组成员的职责清晰划分至关重要,这有助于个体基于自身优势做出贡献,从而优化学习效果并推动集体进步。教师实施分组时,必须细致考量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既有的学习能力水平以及兴趣偏好,目标是让所有成员在项目中找到恰当的位置并发挥作用。分组完成后,引导学生明确自身承担的具体任务成为必要步骤。观察“设计校园平面图”这类微项目实践,常见做法是将小组结构划分为“测量组”、“绘图组”以及“汇报组”。承担测量任务的学生使用专门工具实地获取校园内建筑物与场地的尺寸信息,并进行数据记录;绘图工作则由另一部分学生负责,他们依据测量所得数据,运用课堂所授的图形知识,完成平面图的绘制;最后,由“汇报组”成员负责整合项目过程中的各类资料,面向全班进行成果的展示与解说。通过这种职责的明确界定,每位参与者都能知晓自身的工作范围与责任要求,激发其主动投入项目过程的积极性。分组协作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效率的提升上,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对学生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的塑造。在推进如“制作数学手抄报”这类项目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类疑问或挑战,例如在内容取舍或版面布局上出现不同意见。此时,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同伴的感受与想法,通过有效的沟通对话寻求一致的解决方案。这种经历使得学生实际操练如何与人协作,人际互动能力与团队配合能力因此得到切实的锻炼与增强。
3 多元评价重过程,激励反馈引方向
在小学数学开展的“微项目学习”活动中,多元评价占据着极其关键的位置。过程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更完整、更真实地展现学生的整体学习面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并为他们后续的学习提供清晰的路径指引。评价活动不应仅仅聚焦于项目最终产出的结果,更要认真考查学生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和付出的努力。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是过程评价的重要视角,这包括考察他们在项目活动中的主动热情程度、积极投入状态以及实际参与深度。例如,在名为“数学实验探究”的微项目中,教师可以留意记录学生参与动手实验操作的频率、主动提出疑问的次数以及观察实验现象的专注程度。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也是过程评价不可或缺的部分,需要关注学生在小组内部如何进行有效的言语交流、彼此协作配合的情况,观察他们能否与小组成员保持积极的互动关系,并共同推进项目任务的完成。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同样关键,这涉及到观察学生在项目执行中能否涌现出新颖独到的想法见解,能否灵活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去应对和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评价主体不应仅限于教师,积极引入学生自我审视评估和同伴互相评价非常必要。自我评价促使学生深入反思自身在项目中的实际表现,有助于清晰识别个人的优势所在与需要改进的短板,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策略。
综上所述,借助微项目学习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综合实践效能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通过项目设计与生活情境巧妙关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分组协作明确分工,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多元评价注重过程,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高娟. 小学数学课堂中陶瓷文化传承与数学教育的融合策略[J].陶瓷科学与艺术 , 2025, 59 (01): 40.
[2] 张瑗 . 浅析“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实现提质减负的策略探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 2024, (17): 64-66.
[3] 许茹燕 .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 [J]. 亚太教育 , 2024, (19): 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