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策略
王馨悦
大连市金州区五一路小学 116100
现阶段,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于培养学生个性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鼓励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应当充分激发他们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可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独立思考与探究,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品格。在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与价值。学生们作为课堂主体角色,想要对阅读教学加以优化,就必须让学生们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发挥出他们的主体能动性。
一、通过兴趣培养提高小学生阅读积极性
通过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能够带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不会产生畏难心理,在日常学习期间也不会出现厌倦情绪。为此,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着重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着手于课文内容,让学生们可以主动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这篇文章时,大部分学生可能只听说过这个故事,但是却从未真正仔细的阅读过,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自主阅读后总结文中表达的主要内容和一些经典的语句。通过这些神话故事阅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二、通过引导探究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动性
小学生大多渴望能够让自己变成发现与探索的角色,所以教师在教学期间就需要着重引导学生们发现与探索,让他们通过质疑的方式,学会自主探索和自主实践。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通过教授学生们正确的质疑方法来提升他们的质疑水平。引导学生们在质疑的过程中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动性。例如: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章时,在学生们阅读过后,可能会一头雾水,不太理解文章表达的深刻含义,此时教师就需要鼓励并引导学生们提出疑问,比如“文章说出了什么道理?”“王戎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而后让学生们带着这些疑问再次阅读文章,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探索欲望和阅读能动性,真正体现出对他们主体能动性的培育。
三、通过传授方法提高小学生阅读独立性
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更好的理解阅读内容,教师需要为学生们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自信,从而让他们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主体能动性[1]。例如:在教学《海的女儿》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在阅读之前自行搜索有关这篇文章的资料,首先了解这篇文章的简介,而后带着自己的一些问题去阅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们在阅读开始时便了解到这篇文章表达的内容与含义,并且可以在阅读的同时解决自身疑问。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从而在阅读过程中提高他们的阅读独立性。
四、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阅读广泛性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当中已经有了十分丰富的阅读资源,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也可以利用好信息技术,扩展学生们的阅读视野,让他们能够在更加广泛的阅读过程中提升自身主体能动性 [2]。例如:在教学《牛郎织女》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互联网为学生们搜集一些相关的民间神话故事,让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更多民间故事内容,从而扩展他们的阅读视野,让他们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乐趣。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逐步使他们养成自主探究阅读的意识与能力,在日后阅读学习过程中便可以主动搜集与教材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充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与效果,就需要着重培养与发挥出小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他们可以主动阅读、自主探究,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与阅读方法,从而在阅读过程中成长,在成长过程中阅读。
参考文献
[1] 张中海 .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 科普童话·原创 ,2022(1):72-73.
[2] 陶博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路径 [J]. 新课程 ,2021(35):133.
本文系金普新区教育科学规划小课题《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研究》编号(25JPJKGHK284)的中期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