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理念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构建
冯仰荣
沙雅县第七小学(幸福小学)
引言
“培根铸魂”就是指通过学习阅读等方式去陶冶自己,增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和精神内涵,培养优秀人格素质,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培根铸魂”强调通过学识来丰富内涵,达到人的精神提高和潜能开发,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语文是学校教育的重点课程,语文课程中蕴含着十分宝贵的传统教育资源,利用语文课程对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能够有效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道德观念,同时也有利于促使他们更好地接受我国的传统文化。
一、采取“经典诵读”,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在我国古代文学的历史中,有着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国学经典,在对中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还要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些国学经典,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古代文学的艺术瑰宝,“诗歌”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借助凝练的语言来寄托作者复杂的情感,因此诗歌鉴赏也成为了陶冶情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效渠道。随着教育体系的深化改革,教育部门对诗歌鉴赏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为强化学生美学感受以及深刻揣摩诗歌意境美,在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有节奏地去品味诵读诗歌,以此来达到深入诗歌鉴赏的目的。与传统诵读相比,有节奏地去品味诗歌能帮助学生了解到诗歌语言的独特性以及音乐美感,在加深学生感受的同时能帮助读者去体会诗歌中蕴含的美感,为此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采取适合自身诵读的方式 ( 轻声细读、默读、大声朗读、唱诵 ),并在学生品味诵读时观察学生的语调、语气和停顿等,通过正确引导来帮助他们感受诗歌的意境,从而达到深入鉴赏诗歌的目的。
在《望庐山瀑布》诗词鉴赏中,正式上课前教师可通过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向学生们讲解作者的生平以及创作诗歌时的历史背景,以便于他们深刻理解诗词中的特殊词句。纵观诗歌全篇,上阙写景,下阙抒情,为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心情,在带领学生品味诵读时,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诗歌,让学生们在听读中鉴赏其旋律感,并掌握一定的诵读方式。在诵读过程中,为帮助学生掌握诵读技巧,在学生诵读品味前教师可通过提出 " 诵读完诗歌有什么情感体验" 亦或是"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去诵读诗歌?" 等问题,帮助学生在诵读品味中,强化他们的美学感受。
二、结合语文教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在语文教材中有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语文教材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工具,还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关键内容物,如果教师没有对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就无法使学生真正领会传统文化的内核,导致学生只能够闷头学习。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可以说是经过精心挑选,甚至是 " 精中选精 " 而得出的优秀作品,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还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通过语文教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切实地感悟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对小学生的心灵有着很好的滋养作用。所以,现代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有必要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切实地掌握其中的内容,并结合传统美德、传统诗歌等内容对他们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地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修养。
在《我不能失信》教学时,为确保高质量教学目标的达成,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自读,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并对 " 诚信 " 有了自己的初步认识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一讲历史上有关诚信的成语典故,如 " 一诺千金 "" 一言九鼎 "" 立木为信 " 等,通过这些小故事,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人是如何做到诚实守信的,这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 诚信 " 的重要性,还可以使他们学习到这些有用的成语。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诚信的重要性,让学生分析并了解如果失信会有什么样的后果。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养成诚信做人的好品质。
结束语
概括而言,作为小学语文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千百年中华民族的智慧,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文化教育,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素质,而且还可以使他们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面对全新的教育形势,教师必须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给予学生恰当的帮助和引导,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涛,赵光辉 . 播种传统文化的种子——基于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分析 [J]. 科教文汇 ( 上旬刊 ),2019。22(05):136-138.
[2] 陈格平 .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以小学语文教育为中心 [J]. 文教资料,2017,23(06):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