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园协同助力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策略研究

作者

江丽红 邓引甜

广州市天河区侨英幼儿园,广州市天河区荟雅苑幼儿园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教育已逐步成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基石,而幼儿教育更是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在教育理念不断进步和深化的形势下,幼儿教育不仅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责任,更是家庭、社会与幼儿园三方协同共育的过程,尤其是在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关键时期,家园协同共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立足家园共育视角,结合教学实践,对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策略展开探究,提出对策建议,为其他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家园共育;学习品质;幼儿教育

学习品质是指学习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特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行为等多个方面。培养幼儿园幼儿的学习品质,是让他们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顺利发展的关键,而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基于此,本文对家园协同助力幼儿学习品质培育的策略展开探究。

一、畅通沟通渠道,达成家园共育共识

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是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幼儿的学习以及健康成长是双方沟通的核心内容,及时有效跟家长进行交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认可,可以使家园教育合力达到最大化。纵观身边大大小小的家园矛盾,除了由于管理和师资素养导致的问题之外,很多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双方互不了解、情感沟通不畅所致。关于家园合作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我们往往重面向家长的理智引导,轻情感引导。家长虽在理智上深谙家园合作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却并不真正发自内心理解“家园合作”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观念所具有的巨大价值。没有充分的情感沟通与体验,很多时候家长并不理解家园合作,误解为这是在增加家长的负担,为教师工作减负,会从内心排斥、拒绝甚至反感。所以对于幼儿园来说,新时代的家长工作,应当把家园情感的沟通与融合放在首位,只有在融情的基础上方能达到聚力、共生的良好效果。

比如,幼儿园可以根据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整合家长资源,探索试行家委会制度,实现家园共育、创新家园共生。在幼儿园日常管理开展活动中,要广泛宣传与征求意见,鼓励家长为了自己的成长、为了幼儿的发展,和幼儿园携手聚力。要和家长成为朋友,而成为朋友的前提一定是真诚的,家园合作不是为了某种功利之用,而是为了追求教师、家长、幼儿三者共生共长,让家园合作成为彼此成长的重要过程。在这样的理解与认识下,家委会就会不断吸引一大批高素质、有能力、有情怀、有担当的家长资源,成为了幼儿园管理团队的重要“合伙人”。

二、创新联合活动设计,丰富家园合作方式

研究表明,幼儿参与园、家、社活动有利于学习品质的培养。幼儿园与家庭要注重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创设学习环境,合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材料,使幼儿在活动探究和体验中发展学习品质。比如在大班探究活动《春天在哪里》中,幼儿园联合家长为幼儿创设新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学习探究能力。前期家长与幼儿共读关于春天的绘本,在理解绘本内容后,家长引导幼儿用画笔在画纸上绘制出表现春天的绘画作品。接着,在幼儿园里,教师带领他们走出教室,来到园区的各个角落,用眼睛、耳朵和小手去感受春天在哪里。通过细致的观察,他们不仅发现了小树上新长的嫩叶和发出的新芽,还在花圃的小花上、枯树枝长出的木耳上找到了春天的踪迹。这些发现让幼儿们兴奋不已,他们积极地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发现,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正因为有了这些发现,在活动后的《春天的感悟》分享环节幼儿充满自信,大胆表达,学习的主动性一下子提高了。

再比如在元旦节,幼儿园联合家长共同开展了制作冰糖葫芦活动。活动开展前,教师通过故事和视频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冰糖葫芦的历史和制作过程。随后带领幼儿一起讨论了如何分工合作来完成冰糖葫芦的制作,并将家长和幼儿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负责掰水果、运送水果、洗水果、串竹签。幼儿在小组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决定本小组负责的项目。有的小组选择掰水果,有的小组则决定洗水果。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各个小组自行讨论、制定计划,并分配了任务,确保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职责。幼儿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表现出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制作过程中,他们耐心地完成每一个步骤,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表现出对活动的浓厚兴趣。面对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幼儿能够积极思考并找到解决办法。例如,有的水果串进去了还会掉出来。他们通过讨论和动手尝试,将容易掉出来的水果串在中间,成功解决了难题。本次制作冰糖葫芦的活动,幼儿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学会了如何有效沟通,还提升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整合家园资源,提升科学育儿效果

一是引领家长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天生好奇,这是他们学习的最初动力。作为家长或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对新事物产生兴趣,尊重他们的提问和探索行为。例如,当他们对周围的新事物表现出好奇时,可以引导他们观察、提问,并鼓励他们动手实验,找到答案。如《买卖小高手》主题活动后教师让家长带领幼儿去超市、菜市场等各个销售场所,体验买、卖,在生活场景中继续学习巩固数学认知、社会交往技能。或者让家长带领幼儿去城市周边,体验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如:玩泥儿、捏泥人、转糖画、剪纸、皮影等,对幼儿园学习到的艺术技能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通过家庭活动的拓展,可看到幼儿是否能理解教师的任务要求,能否清晰地向家长转达教师的任务,能否自觉地和家长共同完成教师布置安排的任务。

二是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满足幼儿个性需求。幼儿园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情感社交、学习认知、生活技能等多个维度,旨在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成长需求。家园携手,共同设计并实施各类学习活动,确保每名幼儿都能获得个性化成长支持。如:在家园合作下,开展整理书包、整理衣柜等比赛活动。有的幼儿可能动作迅速,能够高效完成整理任务;而有的幼儿可能更注重整理的细节和物品的分类,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学习品质。对于动作迅速的幼儿,能在活动中强化其时间管理和任务规划的意识,逐渐养成高效做事的习惯;而注重细节分类的幼儿,其专注力、观察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得以巩固和提升。

三是建立家园合作评价机制。为了确保家园协同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幼儿园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汇总幼儿发展数据、家长满意度调查结果和教师评价材料,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为优化家园共育方案提供依据。依据评估结果,幼儿园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加强家园沟通与合作,确保共育课程持续优化,为幼儿发展提供支持。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好教育是家庭、幼儿园、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伙人”。所以,幼儿教育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家”“园”如同一车两轮,只有相互配合,同向运转,将科学的教育理念融入幼儿成长的每一步才能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因此,协同家园共促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应该一直坚持的理念。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发展机会。同时,教师也应注重个性化的发展,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才能够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出良好的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张优.浅谈家园共育模式下幼儿学习品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24,(12).

[2]赵盈春.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新模式下培育幼儿学习品质策略[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4,(12)

[3]刘梦凯.基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幼儿园深化家园合作的路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