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兴滑行运动Footbike滑行车在运动训练与康复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作者

赵格 宋慧茹

广东科技学院学校体育研究中心 广东 东莞 520823

本文系广东科技学院校级课题青年项目;名称:数字赋能东莞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和实践路径研究,编号:GKY-2024KYQNW-32。

作者简介:赵格(1996.09-),女,汉,湖南湘潭人,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与健康促进。

摘要:近年来全民健身发展迅猛,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的要求逐渐提高。新兴健身项目Footbike滑行车是一项起源于欧洲的新兴的户外运动,本文结合Footbike滑行车车型的特殊结构和人体工程学,对该项运动在促进运动表现水平,助力运动训练科学化,以及康复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提出相关展望。

关键词:Footbike;运动训练;康复

前言: Footbike滑行车是一项起源于欧洲的,融合了田径、体操、游泳与冰雪运动“四运一体”的新兴健身项目。作为一种新兴的户外运动方式,市场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项运动是由国际健身大众体育协会及欧洲医学理事会合作,研究的一项以锻炼心肺功能为目的滑行运动项目。Footbike滑行车的设计可让运动者全身肌肉做均匀锻炼,由于符合自然人体工程学原理,它将运动者的运动伤害降到最低,且有效提升了身体机能。从外形来看,滑行车的两个轮胎前大后小,形似自行车但没有车座,两轮之间有类似滑板车的踏板将两轮连接,使用者可踏立在上面,需要不断蹬踏地面产生摩擦力使车体向前运动。本文从该运动项目国内发展现状,在运动中对运动者肌肉力量、有氧能力、本体感觉的作用,以及在康复领域发展的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Footbike滑行车国内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是不断提升,全民健康备受重视,Footbike滑行车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在江苏等地陆续开展的区域运动会中均可见到其身影。同时,今年4月在福建召开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Footbike滑行车作为“体健融合”项目的重要载体,以高校为试点,推进Footbike滑行车与学校体育教学深入融合,通过体育课程、社团组织和科学研究等形式,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就整体来说,该项目在国内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2 Footbike滑行车促进运动表现水平,助力运动训练科学化机制

2.1对肌肉力量和速度的影响

Footbike滑行车作为一种滑行运动项目,对运动者的腿部、躯干部位的力量有促进作用。以直线向前滑行为例,需要进行蹬伸、滑行、收腿三个阶段。首先,依靠蹬伸腿的髋、膝关节快速向侧后方蹬地,蹬至最大幅度获得向前滑行的力量。随后便进入滑行阶段,此时运动者主要依靠支撑腿的髋、膝关节支撑使身体保持静态滑行姿势,之后蹬伸腿离开地面做收腿动作[1]。此一系列动作会强化从足底至躯干的各个肌群,依靠肌肉的快速收缩发力完成大幅度加速,可提高髋膝踝关节的活动度,增加下肢和躯干肌肉速度和力量。因此可作为专项训练发展目标肌群,也可作为依靠该肌群为主体育项目的辅助性训练。

2.2对呼吸、身体姿态以及有氧能力的影响、

长期有氧运动可使运动者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肺活量最大吸氧量增加,肺通气功能增强,具有提高心肺功能的作用。早前,与其运动模式高度相似的自行车运动在提高心肺耐力方面有积极作用,可以增强运动者心肺功能水平和促进组织器官利用氧的能力[2]。

Footbike滑行车作为全身性的一项运动,通过全身肌肉运动提高机体摄氧量,增强运动者的有氧能力。运动时消耗的可以减少血管壁脂肪堆积、减少外周阻力,对调节血压和减轻心脏负担有积极作用[3]。研究表明,长期有氧运动不仅能降低年轻人安静时微血管血流灌注量,提高微血管反应性、经皮氧分压,改善微循环功能[4],且同样对老年人有积极作用。呼吸与核心稳定密切相关,良好的呼吸模式,可加强对身体姿势的控制,维持脊柱稳定性,预防脊柱相关疾病[5]。长期进行规律性滑行运动可在运动过程中训练呼吸肌群的协作功能,改善呼吸模式,培养良好的身体姿势。

2.3提升本体感觉,强化动作模式

在运动中,良好的平衡能力是提高运动表现和避免下肢损伤的关键[6]。运动控制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整合视觉、前庭和本体感觉,产生运动指令,协调肌肉维持平衡。本体感觉信息的精确输入有助于平衡控制,本体感觉包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感知关节位置、运动觉、力感,通过各种机械感受器的感觉信号,从而确定身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运动的能力[7]。踝关节本体感觉是运动中平衡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调整下肢关节位置和上半身运动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从而成功完成精细运动所需的复杂运动任务[8]。Footbike作为两轮车具有提高运动者平衡能力的作用,当运动控制得到训练后,运动者可获得良好的静动态稳定性,从而改善和强化动作模式,提高运动表现能力。研究发现,每周2次,每次30分钟的滑行车运动对3-5岁幼儿平衡能力的提高有显著影响[9]。

3  Footbike滑行车在康复领域的应用

3.1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是一种脊柱结构性弯曲或伴有椎体旋转的脊柱三维畸形,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作为脊柱侧弯的常见类型发病率较高,占脊柱侧弯总病例的80%,致病原因不明,儿童和青少年是高发人群[10, 11]。目前大多数认为AIS是由遗传、激素、结构畸形、神经肌肉失调和不良姿势等多种因素综合所致,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常见的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支具、手法治疗、针刺治疗、运动疗法等,但由于手术治疗的创伤性,虽然对于该疾病有效,但是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生活负担,Cobb角<45°的患者一般建议选择进行非手术方法的保守治疗,而运动疗法几乎是所有AIS治疗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2]。通过肌肉训练改变患者的呼吸模式、增加肌肉的力量及耐力,发展脊柱的平衡稳定性等来矫正脊柱侧弯姿势、恢复脊柱正常力线[13]。Footbike滑行车可通过滑行时的单侧发力,训练薄弱测肌群,强化核心,平衡脊柱双侧肌力,纠正力线,达到预防和改善侧弯作用。

3.2“低头族”颈椎病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现代工作者长期处于伏案办公、不正确的低头使用手机状态,同时习惯久坐,缺乏锻炼,易患颈椎病,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头痛、头晕、胸闷、视物模糊、听力下降以及睡眠质量不佳等症状,影响身心健康。运动疗法作为非手术治疗手段,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防治。

颈椎病患者存在颈部姿势改变、受力分布改化、关节失稳等现象。本体感觉缺失是重要原因,外周感受器及中枢顺应性的双重改变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提供关于颈椎姿势和运动的信息,失去对颈椎的运动控制以及姿势稳定性[14]。Footbike滑行车在运动过程中需要运动者延展脊柱,向前移动时颈部向前上方伸展,达到训练颈部肌肉,维持颈部姿势稳定,改善颈椎病的作用。

3.3中老年关节保护

中老年人受激素代谢的影响,易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其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OP的产生是由于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小于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导致骨退化,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及骨强度降低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15]。日常运动中骨骼承受外界的各种应力刺激下抑制破骨细胞的凋亡,促进骨钙沉积、调节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等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16]。Footbike滑行车因其特殊车型结构,对下肢关节冲击力影响较小,在既完成相应强度的运动增强中老年人骨质的情况下,又可以保护关节,对维持中老年人骨量、减少肌肉萎缩、预防跌倒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3.4特殊人群

Footbike滑行车作为一种全身有氧运动,强度适宜,针对一些特殊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慢性疾病患者,制定运动处方时为了加强体适能,促进健康,减少慢性病的风险因素,要确保处方中的安全性,采取一种适宜强度的运动生活方式可以带来重要的健康益处[17]。

4 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项运动不仅只有单方面益处,随之而来的运动损伤或劳损常会发生。Footbike滑行车运动者可能会出现长期使用一条腿,导致单腿运动量过大产生劳损,且容易出现肌力不平衡,因此要注意避免长期单边发力,运动训练中经常更换滑行腿,锻炼双侧力量。针对平衡稳定性较差以及心肺功能较弱的人群需要在首次训练前进行评估,以确保安全性。

5 小结

Footbike滑行车在促进运动表现水平,助力运动训练科学化中有积极作用,多在慢性心肺疾病以及骨关节疾病康复中表现突出。但目前该运动项目在运动训练与康复领域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国内缺乏相关的数据支撑,为来可加强应用方面的拓展,积极展开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 朱宝峰, 李双玲, 陶永纯, et al. 女子冰球运动员滑行技术运动学分析及训练对策研究. 冰雪运动, 2023, 45(05): 6-12.

[2] 龚剑. 不同运动器械的持续有氧运动对男性大学生体成分、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D], 2023.

[3] 马义勇, 张兴东, 胡景峰. 轮滑运动对中老年人心肺功能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11): 1590-1.

[4] 杨梅, 朱欢, 肖杰文, et al. 长期有氧运动对大学生下肢微循环功能及最大摄氧量的影响. 中国学校卫生, 2021, 42(07): 1000-4.

[5] 翟胜杰. 不同呼吸模式训练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治疗效果研究 [D], 2023.

[6] Hrysomallis C. Relationship between balance ability, training and sports injury risk. Sports medicine (Auckland, NZ), 2007, 37(6): 547-56.

[7] Röijezon U, Clark N C, Treleaven J. Proprioception in musculoskeletal rehabilitation. Part 1: Basic science and principles of assessment and clinical interventions. Manual therapy, 2015, 20(3): 368-77.

[8] Han J, Anson J, Waddington G, et al. The Role of Ankle Proprioception for Balance Control in relation to Sports Performance and Injury.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5, 2015: 842804.

[9] 彭盛斌, 缪洋. 滑行车运动对3~5岁幼儿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体育师友, 2021, 44(04): 75-8.

[10] 董子暄, 武佳敏, 张辰达, et al. 2018—2023年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患病率的meta分析. 职业与健康, 2024, 40(09): 1261-6.

[11] 郭艳玉, 胡芳.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国当代医药, 2024, 31(14): 171-5+81.

[12] 华梓涵, 吕智桢, 吴双, et al. 不同非手术方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疗效及其优势探讨. 基层中医药, 2024, 3(06): 107-12.

[13] 常赢, 夏渊, 孙韫頔, et al. 不同特定运动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有效性的网状Meta分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4, 28(36): 5899-904.

[14] 王强, 孙国栋, 马金健, et al. 基于生物力学及本体感觉分析探讨运动控制训练在颈椎病防治中的应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22(11): 204-9.

[15] 王忠太, 曾异花, 张志强, et al. 《骨质疏松症康复指南》临床适用性研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4, 39(07): 1015-8.

[16] 佟喆, 张振南, 于潼. 运动疗法防治骨质疏松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2, 28(10): 1556-60.

[17] 孙长新. 我国运动处方研究现状分析与思考.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11(04): 34-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