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缺失的表现与对策

作者

王晓宁

扬州大学 265400

引言

“立德树人”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根本任务,由德育驱动贯穿和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和领域。数学学科不仅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段。由于目前德育和学科教学的渗透还处于初步探究阶段,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数学学科出现德育缺失的现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以德育缺失的表现为出发点,寻找有效的德育渗透措施,实现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路径。第一,数学以其严谨逻辑与精确要求,在知识传授中自然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习得实事求是、理性思辨的品格,奠定终身发展的思维根基。第二,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当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到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应用场景,能帮助他们透过数字理解社会现象背后的责任与担当,让数学真正成为沟通知识与社会责任的桥梁。第三,激活文化基因。从《九章算术》的智慧到祖冲之的圆周率成就,从传统建筑几何美到节气数学规律,学生在知识传承中厚植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

二、小学数学德育缺失的表现

(一)缺少准确细致的德育渗透目标

德育目标是影响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关键性因素,教师是否设置有效的德育目标影响着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成功教学。从目前小学数学德育的实施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忽视了以德育为导向的总体教学设计,多是以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为导向,只注重知识的传授 [2]。另外,部分教师对于数学学科德育渗透的认识不到位,教育观念较陈旧落后。在他们看来,德育应该是由专职教师来进行培养,自己只要专注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就可以了。由此可见,教师对于德育的认知偏差和陈旧的教育观念会导致小学数学德育目标的缺失,从而影响数学德育渗透的成效。

(二)未能准确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教材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工具 [3]。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更多的是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关注知识的本身结构,并未对教材中所渗透的德育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忽视了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造成了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浪费[4]。比如数学课堂上的一些突发情况就是很好的生成性资源,如果教师巧妙的利用好这些生成性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渗透,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缺少多样化的德育渗透方式

教师掌握多样化的德育渗透方式是落实数学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实际的课堂中,大部分的教师都是通过知识的讲授、案例的辅助说明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虽然这种德育渗透方式能够快速的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但并未对学生的内心深处产生实际性的帮助作用,学生难以将其转化为自身真实的、实际的、具体的思想道德修养。另外,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观察、猜想、实验、探究、推理等活动的过程,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自身单方面的知识讲授,不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这也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德育的渗透。

三、小学数学有效德育渗透的对策

(一)结合新课标,设置明确的德育渗透目标

2022 年颁布的数学新课标中提到,要加强数学课程与育人目标的联系。因此,教师要明确德育在数学课程中的重要性,牢牢把握德育渗透工作的原则,结合数学学科特点,积极主动地通过专题学习、同伴交流等途径,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育教育理念。教师要认真研读 2022 版数学新课标,将新课标中规定的德育目标按年级、单元、课时等层层分级,有效渗透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同时,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巧妙地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相结合,在教学中实现知识与思想的有机统一,从而为小学数学德育渗透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实现有效德育渗透工作。

(二)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渗透的德育内容

数学教师应深度理解“课程思政”的重大意义,深入挖掘每个数学符号中及各教学环节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认真做好每堂教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把德育渗透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把数学文化与德育渗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挖掘教材中数学文化的价值。例如在进行《圆柱的体积》教学时,先介绍曹冲称象的故事,从而增强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尊敬感、自豪感。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中挖掘德育素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例如在进行《统表计》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容易引起学生思考兴趣的奥运会上奖牌数、射击环数等背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德育渗透。

(三)立足数学学科特点,采用多用化的德育渗透方式

数学是一门探索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立足数学学科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改变传统的德育渗透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数学学科的德育渗透。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找到问题所在,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尊重他人、鼓励他人。此外,教师可以加入多媒体的辅助,根据教学内容收集视频和图片,利用比较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将德育教学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5]。

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利用好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的重要途径。尽管目前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价值,但仍然存在数学教学中德育缺失的现象。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能力,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使思想与精神真正走进学生心田,最终积淀成良好的品质,达到“润物无声”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轶凡. 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现状与实践策略研究[D]. 西南大学,2022.

[2]马春虎 . 德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J]. 西部素质教育 ,2023,9(06):69-

72

[3]刘佳.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研究 [D]. 陕西师范大学,2013.

[4] 陈晓倩 .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D]. 集美大学 ,2022.

[5]蔡妍 .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难点和对策 [J]. 华夏教师 ,2022,(27):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