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作者

刘佩锋

辽宁中大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 单位邮编:11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空间集约利用的重要形式,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特征出发,系统分析了当前施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包括高空坠落、脚手架坍塌、机械伤害、火灾爆炸及物体打击等,并进一步剖析了产生这些风险的内外部因素。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防范措施;现场管理

引言

高层建筑因高度大、工艺复杂、环境恶劣,施工安全风险高,事故易引发重大损失。当前安全管理仍存在意识薄弱、制度滞后、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现场监管常滞后于施工进度,风险预警与应急机制缺乏。为保障工程安全,需系统识别与评估潜在风险,建立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提升施工安全水平与项目管理质量。

一、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类型与成因分析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类型多样,主要包括高处作业坠落、物体打击、脚手架和模板支撑系统坍塌、机械伤害、火灾爆炸等。其中,高处作业坠落是最常见、最致命的风险,因防护不到位或操作不当易酿事故。物体打击多因材料堆放混乱或高空作业坠物所致。支撑系统坍塌常由搭设不规范、荷载计算不准引发。机械伤害则与设备操作不当、维护不良有关。火灾与爆炸风险则来自电焊作业、老化电路及可燃材料管理不善。此外,还有电击、高温中暑、噪声振动等隐性风险。这些风险既与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密切相关,也源于现场管理、技术手段和施工环境等方面的不足。管理缺陷、培训不足和监督不力是事故的深层原因。因此,必须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协同治理,构建科学系统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二、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逐步规范化,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但在高层建筑施工实践中,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首先是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部分施工企业虽然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应付检查、流程脱节、责任不明等问题,使得制度难以落地。其次是现场监管能力不足,部分项目监管人员配备不足,且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无法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现场的不安全行为。此外,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忽视安全投入,导致安全设施简陋,个别项目甚至存在故意压缩安全预算的情况。第三是施工人员安全素养普遍不高,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文化程度偏低、培训机会少,对施工安全知识掌握不足,安全意识淡薄,容易成为事故的直接受害者。再者,部分施工技术落后、安全技术措施缺乏针对性,缺乏对重点工序和特殊部位的专门技术方案,也缺乏有效的技术预控手段。最后,信息化手段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尚不普遍,尚未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实时监测与预警,导致突发性安全事件难以及时应对。这些问题表明,目前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还处于传统经验管理主导阶段,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需要从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与人才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

三、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防控的综合管理措施

针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突出的问题,必须构建科学、系统、高效的管理体系,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控。首先,要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监测与应急响应机制,细化各岗位人员的安全职责,落实安全责任到人,建立从上到下、横向到边的安全管理责任网络。其次,应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通过设置安全检查岗位,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安全巡查、隐患排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同时,应设立质量安全交底制度,对关键工序和危险作业进行专项技术交底,并配合安全教育,提升作业人员的实际操作安全水平。在施工人员管理方面,应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对新入场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能力。对特殊工种如高处作业、电焊、塔吊司机等应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作业。此外,要合理配置和维护施工设备,规范使用塔吊、升降机等大型设备,定期开展检测和保养,杜绝“带病”作业现象。同时,在施工材料方面,应加强材料进场验收与质量检测,防止劣质材料流入施工现场,确保工程实体质量与安全基础。在此基础上,应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视频监控、物联网传感器、智能安全帽、人员定位系统等技术,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动态预警。通过数据分析与预判,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潜在风险,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几率。最后,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对火灾、高空坠物、设备故障等高风险事件设定应急响应机制,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全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四、安全文化建设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推动作用

在提升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水平的过程中,安全文化的建设和技术创新的推动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首先,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软实力,是企业全员安全意识、责任感和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通过营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文化氛围,能够提升施工人员对安全工作的认知高度与行动自觉,从根本上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企业应通过宣传教育、安全讲评、表彰激励等方式强化安全价值观的传播,增强员工的安全归属感与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应加强管理人员对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的培训,使其掌握科学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具备统筹安全资源与统领施工安全的能力。同时,技术创新作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应贯穿于施工各阶段。例如,通过BIM技术模拟施工工序,提前识别空间冲突与作业交叉问题,合理安排作业顺序与工种衔接,减少安全隐患。再如,借助物联网技术建立智能安全管理平台,实现对作业人员行为的实时监控与预警,对安全帽佩戴、作业区域禁入、危险源靠近等行为自动识别与报警,从而实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有效管控。此外,在设备与工艺方面,也应鼓励引入安全性能更高的新设备、新工艺,如采用自升式脚手架、智能升降平台、高强度安全防护网等,从物的层面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总之,安全文化的内化和技术手段的外化应同步推进,形成安全管理的“软硬”协同格局,为高层建筑施工构筑坚实的安全防线。

五、结论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安全风险高、控制难度大,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加以应对。本文系统分析了高层建筑施工的主要风险类型与成因,指出当前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必须从制度建设、现场管理、人员培训、技术应用、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入手,构建全面、系统、高效的风险防控体系。特别是在现代建筑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未来,施工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对建筑安全生产的政策导向,以“零事故”为目标,持续推进安全管理的专业化、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只有将安全管理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有效防范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类安全风险,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为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夯实安全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雯婧.MF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24.DOI:10.27724/d.cnki.gnmgk.2024.000565.

[2]周建平.建筑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工程技术应用与施工管理交流会论文集(上).杭州正野装饰设计有限公司;,2024:322-323.DOI:10.26914/c.cnkihy.2024.058588.

[3]刘盛虎.风险管理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25):66-68.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242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