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标准农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与实践

作者

罗枭

身份证号:5108241989****175X

引言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实现 “旱能灌、涝能排”,是稳定粮食产量、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的核心路径。水利水 程作为高标准农田的 “生命线”,涵盖灌排渠道、泵站、水闸、蓄水池、灌溉管网等设施, 影响灌溉效率与防洪能力,更直接关系到农田生态环境与工程使用寿命。本文将围绕这一核心议题,从现状分析与质量控制要点两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1 高标准农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状

1.1 施工规划与实际需求衔接不足,工程适配性较差

高标准农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前的规划设计,需充分结合农田地形地貌、土壤条件、作物种植结构及灌溉需求,才能确保工程建成后能有效发挥作用。但当前部分工程在规划阶段存在 “重规模、轻适配” 的问题,导致规划与实际需求脱节。1.2 技术执行不规范,工艺精度难以达标

高标准农田水利水电工程虽单个设施规模较小,但涉及渠道衬砌、管道安装、混凝土浇筑、设备调试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的技术规范与工艺精度均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当前部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技术执行不规范的问题,导致工艺精度难以达标。一是基础施工不扎实,如渠道开挖未按设计要求控制坡度与深度,或地基碾压密实度不足,易引发后期渠道沉降、开裂;管道铺设前未对沟槽进行平整处理,或管道接口密封工艺不规范,导致运行中出现渗漏。二是关键工艺执行不到位,如混凝土衬砌施工中未按配合比搅拌混凝土,或振捣不充分导致混凝土密实度不足,出现表面裂缝;泵站电机安装未精准校准轴线,导致运行时振动过大、噪音超标,影响设备使用寿命与运行效率。三是新技术推广应用不足,如未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的标准化施工工艺,或未引入智能化设备(如自动灌溉控制器)的规范安装技术,导致工程技术水平落后,难以满足高标准农田的现代化需求。

1.3 质量管控体系不完善,过程监管力度不足

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与严格的过程监管,是保障高标准农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但当前部分工程在质量管控方面存在体系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施 量管控机制缺失,如未建立专门的质量检查小组,或质量检查流程流于形式,未按规范对每道工序进行验收;部分施工人员质量意识薄弱,存在 “重进度、轻质量” 的倾向,对施工中的质量隐患视而不见。

2 高标准农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1 强化原材料质量管控,筑牢工程质量基础

原材料是工程质量的 “源头”,高标准农田水利水电工程涉及的原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管材、防渗材料、设备配件)质量,直接决定工程结构安全与运行稳定性,需从采购、检验、存储三个环节强化管控。在采购环节,需建立严格的供应商准入机制,优先选择具备生产资质、信誉良好的供应商,明确原材料质量标准(如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力学性能、管材耐压等级),并在采购合同中注明质量要求与验收标准,避免因原材料质量不达标导致工程隐患。在检验环节,实行 “进场必检、不合格必退” 制度,对每批次进场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 —— 如混凝土需检测坍落度、抗压强度,钢筋需检测屈服强度、伸长率,管材需检测壁厚、耐压性能,防渗膜需检测拉伸强度、渗透系数;检测需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执行,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可靠,对不合格原材料坚决清退出场,严禁用于工程施工。在存储环节,需根据原材料特性制定合理的存储方案,如水泥需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避免受潮结块;钢筋需采取防锈措施,避免锈蚀;管材需避免阳光暴晒与重物挤压,防止变形损坏,确保原材料在使用前保持合格状态,从源头筑牢工程质量基础。

2.2 聚焦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提升工程核心性能

高标准农田水利水电工程的核心功能(如灌溉、防洪、供水)依赖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需针对渠道衬砌、管道安装、泵站设备安装、混凝土结构施工等关键工序,制定专项质量控制方案,确保工艺精度达标。对于渠道衬砌工序,需重点控制三个环节:一是渠道开挖质量,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开挖坡度、深度与断面尺寸,开挖后对基底进行平整与压实,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二是衬砌材料施工,若采用混凝土衬砌,需严格控制配合比、搅拌时间与振捣工艺,避免因振捣不充分导致蜂窝、麻面,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防止出现温度裂缝;若采用防渗膜衬砌,需确保膜体铺设平整、接口焊接牢固,焊接后进行充气检测,避免渗漏。对于管道安装工序,需重点管控管道接口与坡度:管道接口需按规范采用密封材料(如橡胶圈、密封胶),确保密封严实,安装后进行水压试验,检测是否渗漏;管道铺设需按设计坡度施工,避免出现倒坡导致管道堵塞。对于泵站设备安装工序,需精准控制设备定位与调试:电机、水泵安装时需校准轴线偏差,确保偏差在允许范围内;设备安装完成后进行空载试运行与带载调试,检测运行电流、振动、噪音等参数,确保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因安装精度不足影响设备运行效率与寿命。

2.3 推进施工技术标准化,规范技术执行流程

首先,制定专项技术标准手册,结合工程特点与行业规范,明确各工序的技术要求、工艺步骤、质量标准与验收方法 —— 如灌溉管网安装标准需明确管道埋深、接口处理、水压试验参数;混凝土浇筑标准需明确配合比设计、搅拌时间、振捣方式、养护周期。技术标准手册需发放至每一位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确保全员掌握技术要求。其次,加强技术交底与培训,在每道工序开工前,由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班组进行详细技术交底,明确工序重点、难点与质量控制要点;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开展技术培训,针对关键工艺(如渠道防渗衬砌、泵站设备调试)进行实操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与规范意识,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质量问题。最后,建立技术执行监督机制,由技术人员与监理人员共同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检查混凝土搅拌是否按配合比执行、管道接口是否按规范处理,对发现的技术违规行为及时纠正,确保技术标准落到实处,提升工程质量稳定性。

结语

高标准农田水利水电工程是保障农业生产、稳定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成效与长期价值。当前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规划适配性差、技术执行不规范、质量管控薄弱等问题,需通过强化原材料管控、聚焦关键工序、推进技术标准化、构建全过程监测体系等措施逐一破解,核心在于将“质量优先” 理念贯穿工程建设全流程,以精细化、规范化的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能长期稳定发挥灌排、防洪、供水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光宝.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和质量控制 [J]. 江西农业, 2025, (12): 121-123.

[2]张希,吴鑫铃.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过程质量问题剖析与对策 [J]. 地方水利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2025,(01): 349-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