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主题式教研活动实施策略
吴丽华
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幼儿园 364000
幼儿园教研活动是教师交流教育感受、分享活动组织经验的平台,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无论从幼儿园发展角度还是对教师个人成长而言都非常需要教研活动、依赖教研活动。就幼儿园目前的培训方式和实际情况,教研活动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最重要途径,因此如何提升教研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幼儿园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
通过日常的教研活动观察、教师对教研活动效果的问卷调查等方式我们可以发现,当下的幼儿园教研活动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研活动主题不聚焦,调研发现幼儿园在开展教研活动时主题不够明确,多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之间关联性不强。二是教研活动缺乏系统设计与操作规范,普遍存在以经验为中心、缺少对教研活动的规范化设计等问题,特别是缺少前期设计、活动反馈难以促进教研的改进。三是教研活动过程缺乏深度参与,教师的教研活动的频率较高,教师对幼儿园活动频次比较满意,但从教师在活动参与来看,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教师“总是”“参与讨论”和“发表看法”,说明教师的活动积极性不高。有的教师认为教研主题对自己意义不大,往往抱着完成任务“懒得说”的态度来参与教研活动。教师很少主动发表自己看法,甚至不愿意在教研活动中发言,教师多数以“学习与倾听者”姿态出现在教研活动中,主动性不强。
二、主题式教研活动实施策略
为了改变幼儿园教研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针对聚焦教研内容针对性不强、主题连续性不够,教师参与面不宽、投入程度不足等问题,我们依据整体设计、实践应用、持续优化的思路,对幼儿园教研活动进行系统性、规格化、深层次设计,构建了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践模式,以更好地规范当前的教研活动,指引实践操作,帮助教师围绕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针对学幼儿园教学发展的特定需要,以及课程实施的具体问题开展教研活动,从而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下面以一次幼儿园科学区材料投放教研活动为例来说一说主题式教研活动开展的过程。
1.聚焦具体问题,找准教研活动的主题。
教研活动的价值在于利用教师团体智慧和资源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研活动要着眼于寻找问题、聚焦问题、解决问题[1]。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教师的实际问题,让教研真正回归教师本位。可以通过组织专项主题调研、日常谈话等方式收集教师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重点问题、个性问题,采用共性问题优先策略,最终确定教研主题。
例如,在日常进行区域活动观察时,我们发现全园科学区游戏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幼儿整体操作水平浅层化,摆弄材料较多持续操作的少。通过与教师交流发现,教师对科学领域核心经验认识不足,在投放科学区材料时没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投放,而且没有跟进观察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从而发现材料操作的问题等。基于对现实背景与教师实际问题的思考,为了系统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想通过主题式教研活动,不仅赋予教师投入材料的技巧和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教师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帮助教师形成儿童的视角。于是我们将教研主题确定为“立足儿童视角聚焦科学材料的有效投放途径”。
2.优化教研形式,提升教研深度。
不可否认,关注教研形式的创新,是当今很多幼儿园在园本教研实践中的一个研究方向,希望通过有效的教研形式带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2]。因此,教研组长或教研负责人在制定教研方案时,不仅要充分考虑教研的主题内容,还要同时考虑教研形式与教研内容的内在统一,以确保每次教研活动的和谐有效。
确立了我园科学区材料投放的教研主题后,我们确立了教研活动方案并进行整体规划,系列过程包括:借助以年段教研组为单位,梳理并学习各年龄段幼儿科学领域核心经验,根据核心经验投放相关材料;在观察反思上一阶段幼儿操作材料的情况及时调整,并预设下一阶段材料;采用体验式教研的方式在尝试、对比、体验、感受中发现有趣的科学区玩具的特点,并有站在幼儿视角选择玩具的意识;最后生成推进式的科学区观察案例进行交流与分享。
同时确立了主题式教研活动的预期目标为:教师进一步学习理解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依据各年龄段幼儿科学核心经验来投入科学区材料,同时注重在科学区活动中观察幼儿操作材料,根据幼儿操作实际情况调整科学材料。提升教师立足幼儿发展设计有价值的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能力。
3.注重教研评价,优化教研质量。
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了本园保教工作存在的问题,提高了保教工作的效率[1]。评价是促进教研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每一次教研活动后,开展教研活动质量情况调查,了解和汇总参研教师的收获和建议,教研组长及主持人基于本次的教研现场效果及教师的反馈情况,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反思评价。每月一次的教研例会,交流分析近阶段教研实施情况,整理梳理亮点与不足,制定改进建议。学期末的主题式教研问卷调查,了解教师教研收获及教研需求,作为制定教研主题的重要依据,通过这样的评价机制,让教研活动质量能不断提升。
本园“科学区材料的投放”主题式教研活动结束后,我们通过问卷星让教师进行了评价。通过调查表统计结果我们认为本次主题式教研活动预设目标任务基本达成,活动针对教师的教学实际问题展开,活动中教师们基于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研讨各年龄段科学区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最终共同梳理总结出科学区材料有效投放的若干建议,这些建议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改进以及教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操作依据能有效促进教师思考与提升,教师认为教研后反思与调整对实践改进有很大的帮助,促进了专业能力提升。
三、主题式教研活动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1.直面典型问题,引发教师思辨。
教研活动主题的确立来源于教师在日常教学出现的真是问题,能诱发教师参与教研的内需,引发教师积极思辨,解决了教师在投放科学区材料出现的典型问题,帮助教师厘清科学区材料投放的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教师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帮助教师形成儿童视角。
2.丰富教研形式,支持教师研讨。
做好充分的教研准备是教研活动成功的关键因素,特别是理论的学习为教研过程做好理论支撑让教师们“有理有据”“有话可说”。在第四阶段研讨中我们采用了体验式教研的形式,让教师通过亲身操作亲身体验来发现并梳理有趣玩具的特点,反思自己的教育言行,在观点碰撞中擦出思维火花。
参考文献:
[1]苏婧.基于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园本教研活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2022.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题教研的研究与实践丛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 年“研究共同体”专项课题《协同机制下县域共同体主题研训实践研究》成果,立项批准号 Fjygzx23-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