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纪律教育的国企思政与纪检工作协同路径研究

作者

罗静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710000

引言

新时代新征程对国有企业提出了更高使命与挑战,也迫切要求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与提升治理效能。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目标同 认知偏差、 资源分散与机制脱节的“两张皮”问题,导致协同增效不足并制约监督合力。纪律教育作为连接思想引导与行为规制、价值塑造与风险防范的关键纽带,其战略性价值凸显,成为破解协同困境的重要突破口。

一、纪律教育作为思政与纪检协同基础的重要性

确保国有企业行稳致远,需要正确政治方向的引领与刚性纪律规矩的约束。思想政治与纪检监察工作虽侧重不同,但目标高度统一:前者重在价值引导与精神塑造,夯实员工思想根基;后者专于执纪监督与风险防控,明确行为底线与规则权威。二者共同致力于锻造一支忠诚、担当、廉洁的国企队伍,以保障国家方针政策的落实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这一目标驱动下,纪律教育以其特有的转化功能,天然成为两者协同不可或缺的核心纽带,它通过系统、持续的纪律规矩宣贯与实践养成,引导员工将内心的价值认同转化为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恪守职业操守的外在行动,填补了思想觉悟提升到合规行为养成之间的空白,使思想引领能够真正落地见效。

二、当前国有企业思政与纪检工作协同的现实困境

尽管思想政治工作和纪检监察工作都承载着为国企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重任,但在实践中,两者“各自为战”、“形合神离”的情况并非个例,协同增效的路径上横亘着不少亟待突破的障碍。深究起来,这些困境有其复杂的内外因素。

当前的首要问题在于协同工作多停留于表面形式而未能实现实质融合。尽管在组织架构上思政部门与纪检机构同属党委领导,但在实际运作中 依然清晰。例如在党委会议后双方缺乏主动的沟通协作,既定的联席会议制度也常流于形式,仅限于各自 工作进展,而未能开展深入的联合研判与有针对性的协同行动。这种“各做各的”状态导致两项工作如同平行线,资源难以交叉利用,整体效能受限。

进一步看,教育内容的相互脱节也削弱了育人实效。思政教育通常侧重于思想引领和理论灌输,宏观叙事较多,但与实际业务中的廉洁风险点、员工思想中的模糊地带联系不够紧密,对具体情境下的道德判断与纪律边界问题缺乏针对性指导。反之,纪检教育多聚焦于禁令传达与案例通报,侧重于行为约束,但对违纪行为背后的思想诱因与价值观偏离剖析不足,警示教育的深层说服力有待提升。两类教育尚未形成内容上的有效衔接与互补,难以形成既有思想浸润力又有现实针对性的教育合力。

三、基于纪律教育的国企思政与纪检工

3.1 思想共筑:凝聚协同的价值共识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的有效协同,首要环节在于打破长期形成的思维壁垒和部门本位主义。企业党委应发挥统领作用,引导各级管理 业务条线负责人,充分认识到纪律教育并非仅是纪检监察机构的专项职责,而是涉及组织健康与队伍纯洁性的系统性工程。要在思想层面确立“大思政”工作理念,将纪律意识培育明确纳入整体思想政治建设体系,使之成为筑牢员工思想防线的重要支撑。

在实际推动过程中,需将“围绕中心、教育为先、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融入企业决策和日常管理流程,而非停留在口号层面。可通过开展专题学习、组织跨部门研讨、编制融合型教育材料等方式,促进理念渗透和认知统一。高层管理者的率先垂范尤为关键,要以实际行动体现对纪律规矩的尊重与坚守,形成自上而下的示范效应。

3.2 机制共建:架设协同运行的坚实轨道

实现有效协同不能仅依靠自觉性,必须建立稳固的制度支撑。党委应加强顶层设计,牵头制定清晰的协同路线图,明确思政与纪检部门在合作中的职责分工与衔接节点,从源头上杜绝责任模糊或管理真空。关键在于推动运行机制实质化,将形式化的联席会议转变为常态化的联合工作模式,围绕关键业务领域组建专项协同小组,实现动态协作。同时,应建立双向嵌入机制,要求思政部门在规划年度教育时纳入纪检部门的风险提示,纪检部门在开展监督警示时引入思政人员参与方案设计与成效反馈,形成程序闭环。

3.3 过程共融:实现教育与实践的同频共振

在具体实施层面,应推动纪律教育全面融入企业人才培养各环节,将其作为新员工入职、管理人员培训及思想政治课堂的固定模块,系统安排党纪国法和企规学习。纪检部门查办的典型案件与剖析材料,也应及时转化为思政教育的现实素材,结合业务实际开展风险提示与行为引导。双方可共同开发《岗位廉洁风险防控指南》、案例情景教学片、线上纪律知识互动问答等教育资源,促进内容互补。此类项目共建,有助于打破教育内容分离的现状,增强思想引导的针对性与纪律教育的感染力。

3.4 资源共用:打通信息与平台的共享脉络

为实现深度协同,需着力打通信息壁垒,构建规范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思政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掌握的员工思想动态和倾向性问题,应及时提炼关键信息并向纪检部门预警;纪检部门在合规基础上,也需将典型案例分析和重点领域风险信息转化为思政教育素材。双方可共同建设一体化数字平台,整合课程、案例与政策资源,推动信息集中管理与共享。在此基础上,可引入大数据分析方法,对员工行为数据与思想动态进行关联分析,逐步实现对潜在风险和思想波动的智能识别与预警,提升协同治理的精准性和前瞻性。

3.5 效能共促:构建持续优化的评估闭环

协同工作的成效最终应通过实际成果来检验。有必要建立一套涵盖多维度的评估体系,具体可包括员工纪律意识水平、关键岗位风险认知度、违规违纪发生率变动、教育满意度及上级部门评价等关键指标。评估结果的有效运用是推动持续改进的核心,应定期对各项数据开展综合分析,准确把握协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与有效做法,进而优化工作策略与方法。同时,要将成熟经验及时转化为制度规范,并将评估结果纳入相关干部考核范畴,通过推广优秀实践,形成“评估—反馈—改进—固化”的良性循环,确保协同机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持续见效。

结语

以纪律教育为关键切入点,通过思想共筑、机制共建、过程共融、资源共用与效能共促的系统化路径,能够有效破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与纪检监察工作长期存在的协同不足问题。该路径推动思想引导与行为约束深度融合,增强内部监督合力,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与发展韧性,也为国有企业在新时代实现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纪律与治理保障。这一探索对深化国有企业监督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蒋巍.纪检监察在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价值与实践探究[J].求贤,2025(08):60-61.

[2] 谢 莉 娜 . 新 时 代 国 企 纪 检 监 察 工 作 高 质 量 发 展 思 路 探 析 [J]. 现 代 商 贸 工业,2025(03):80-82.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5.03.026.

作者1973.1,女,汉,湖北武汉,教授,建筑环境,研究方向:暖通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