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活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创新研究

作者

洪亚伟

沭阳县学府路小学

(一)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要义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的革新,其核心包含三大要义:其一,“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应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需跟随生活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其二,“社会即学校”,主张打破学校围墙的限制,将社会生活中的场景、问题转化为教育场景与学习素材,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其三,“教学做合一”,倡导“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做”为纽带,连接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的应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

(二)生活教育理念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在契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需“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解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这一要求与生活教育理念高度契合:一方面,数学本身源于生活实践,如计数、测量、分配等活动均是数学知识的雏形,生活教育理念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从生活中来”的源头;另一方面,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生活教育理念中“到生活中去”的实践导向一致,二者共同指向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当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现状与问题(一)活动目标脱离生活需求,重“知识巩固”轻“能力培养

当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目标设定上,普遍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大多停滞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这一单一维度,未能真正打破课堂与生活的壁垒,充分融合学生的生活需求与长远发展需求,使得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大打折扣。以“百分数的应用”这 常见教学内容为例,多数教师在设计相关实践活动时,往往将核心任务锁定为“计算商品折扣价格”,如让学生根 “八折优惠”“满200 减 50”等促销信息,计算某件商品的最终售价。从表面上看,这类任务确实能让学生反复练习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强化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等知识点的掌握,但从实践活动的深层价值来看,却存在严重的目标缺失。

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完全忽视了引导学生挖掘折扣背后的商业逻辑——比如商家为何要推出折扣活动?不同折扣方式(如直接打折、满减、买一送一)分别针对哪些消费群体?背后是否存在刺激消费、清理库存等商业策略;同时,也未能借此机会培养学生合理规划消费的能力,比如如何根据自身需求判断折扣商品是否值得购买,如何在多种促销方式中选择最划算的方案,如何避免因“低价诱惑”产生非理性消费等。这种流于表面的目标设定,让实践活动沦为了“课堂习题的生活化变形”,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的计算技巧,却无法将知识真正应用于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既无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难以形成相应的生活能力与思维素养,最终导致“知识应用”与“生活能力”协同发展的实践目标落空,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活动内容与生活脱节,缺乏“真实性”与“趣味性”

部分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时,未能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导致活动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例如,在“图形的认识”实践活动中,教师仍以教材中的几何图形模型为主要素材,让学生进行拼接、测量,而未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校园建筑、家庭家具、玩具等)设计活动,使得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活动形式多以“小组讨论+汇报”为主,缺乏动手操作、实地调研、游戏互动等趣味性形式,

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实施过程忽视学生主体性,重“教师主导”轻“学生探究”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仍沿用“指令式”教学模式,过度主导活动流程,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与探究性。例如,在“统计与概率”相关实践活动中,教师提前设定好统计主题(如“班级同学的身高统计”)、统计方法(如“问卷调查法”)及数据整理形式(如“条形统计图”),学生仅需按照教师的指令完成“填表格、画图表”的机械任务,缺乏自主选择统计主题(如“校园零食消费情况统计”“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统计”)、探索统计方法、分析统计结果的机会,导致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难以得到培养。

(四)评价体系单一,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

当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多以“学生最终提交的报告或作品”为主要依据,采用“优、良、中、差”的等级评价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态度、合作能力、探究方法、思维过程等方面的评价。例如,在“小小设计师”(设计校园花坛)实践活动中,教师仅根据学生提交的设计图纸进行评价,而未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是否积极贡献想法、是否尝试运用数学知识(如图形面积计算、比例分配)解决设计问题、是否在遇到困难时主动调整方案等过程性表现,导致评价结果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发展水平。

五、结语

生活教育理念作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创新的重要理论支撑,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与丰富的思路启发。将这一理念深度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有效打破传统数学教学中“书本与生活脱节、知识与实践分离”的壁垒,更能让学生在真实可感的生活场景中直观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与独特趣味,进而改变对数学“抽象、枯燥”的刻板认知,激发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内在动力。

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进一步深化对生活教育理念核心内涵的理解,避免“形式化融入”“表面化结合”的误区。要从活动目标的生活化重构、内容的情境化开发、实施过程的体验化创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构建四个关键维度持续发力:目标设定需紧扣学生生活经验与发展需求,让数学学习与生活成长同频;内容设计要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如购物算账、家庭理财、校园测量等,打造“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活动主题;实施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动手操作、实地调研、小组合作,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导者;评价时则需兼顾知识运用、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多个层面,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洪蓉.STEAM 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24.

[2]何钇乐.STEAM 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教学设计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24.DOI:10.27868/d.cnki.gtsxx.2024.000106.

[3]林小梅.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J].数学之友,2024,(06):70-72.

[4]刘珍妮.“生活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游戏课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23,(07):70-73.DOI:10.13696/j.cnki.jer1673-9094.2023.07.002.

[5]常立婷.浅谈 STEAM 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J].新课程,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