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

高学成

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223600

引言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语文核心素养涵盖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 作为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核心要素,对于学生的深度学习、问题解决和创 整本书阅读教学,以其独特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 从整体上把握作品,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情节等要素,这一过程需要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

1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意义

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意义深远且多元。从知识理解层面看,整本书内容丰富、结构复杂,批判性思维能助力学生突破表面认知。学生不再被动接受文本信息,而是主动质疑、分析,深入探究作者意图、情节逻辑与人物性格成因,挖掘作品深层内涵,实现知识的深度建构。在思维发展方面,批判性思维是思维的“催化剂”。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学生需对不同观点、情节发展进行判断推理,打破常规思维定式,培养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使思维更具灵活性与深刻性。

2 当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存在

2.1 教学目标模糊,批判性思维培养定位不精准

当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里,不少教师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目标缺乏清晰认知与精准定位。在教学设计时,没有将批判性思维培养细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小目标融入教学过程。例如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能仅设定“让学生理解作品主题”这样宽泛的目标,而未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对作品中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等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分析作者论证这一观点的逻辑是否严密等具体目标。

2.2 教学过程固化,缺乏批判性思维激发契机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习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固化刻板。通常按照介绍作者背景、梳理情节、分析人物、总结主题的固定流程推进,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比如在《呐喊》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按部就班地讲解每篇作品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很少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质疑和讨论。

2.3 评价体系单一,难以反映批判性思维发展水平

当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评价体 书面作业作为评价依据,侧重于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例如在评价学生对《百年孤独》的阅读效果时,往往通过选 以及能否复述作品主题等,而对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否 和批判等方面缺乏有效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无法激励 学生为了应对考试,往往只注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忽视了批判性思维 判性思维发展缺乏动力和导向。

3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3.1 精准定位目标,构建批判性思维培养框架

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精准定位批判性思维培养目标是关键的第一步。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与整本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将批判性思维培养细化为具体、可操作的目标。以《哈姆雷特》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可设定目标为引导学生批判性分析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这一内心独白所反映的复杂人性与哲学思考,让学生思考作者通过这一独白传达观点的逻辑合理性。同时,构建分层目标体系,从对文本基础信息的质疑,到对情节、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再到对作品主题、文化价值的批判性思考,逐步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明确方向,能依据目标主动运用批判性思维,逐步构建起系统的批判性思维框架。

3.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批判性思维火花

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在整本 读中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根据整本书的内容和主题,设计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和争议性 凡的世界》 T考 可提出“孙少平放弃安稳的乡村教师工作,选择去城市闯荡,这 答案,能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如个人理想、现实压力、 文本细节,寻找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对他人观点进行质疑和反 出常规思维,积极运用批判性思维去探究问题本质,激发思维的火花,使阅读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思考与探索。

3.3 组织多元活动,搭建批判性思维实践平台

组织多元活动能为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提供实践平台。可以开展小组辩论活动,针对整本书中的争议性话题进行辩论。例如在阅 “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为辩题展开辩论。学生在辩论前需深入研究文本,收集论据 的观点,反驳对方观点,这有助于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还 分享自己在阅读整本书过程中的独特见解和批判性思考。此外,角色扮演活动也能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从不同立场思考问题,如扮演《雷雨》中的人物,感受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进而对作品的主题和人物行为进行批判性分析。

3.4 完善评价体系,强化批判性思维培养导向

完善的评价体系对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评价不应仅仅关注学生的阅读结果,更要重视阅读过程中批判性思维的体现。可以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提问、能否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对他人的观点能否进行理性分析和评价等。终结性评价则可以通过撰写批判性阅读报告、小论文等形式,考查学生对整本书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在评价标准上,要突出批判性思维的要素,如思维的独立性、逻辑性、创新性等。通过完善的评价体系,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强化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导向,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阅读内容、构建互动性强的课堂环境、开展思辨活动和完善阅读 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整本 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内在联系,关注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剖析、现实问题和解决策略——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为例[J]. 刘悦.汉字文化,2024(19)

[2]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以《红楼梦》为例[J]. 朱波宜.嘉应文学,20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