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思想政治建设与组织人事管理的深度融合研究

作者

杨晓琼

甘肃省长城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引言

思想政治建设是组织凝聚共识、统一方向的核心支撑,能帮助成员树立共同价值观,增强对组织的认同感;组织人事管理是优化人才配置、激发队伍活力的关键手段,通过选育用留等环节保障人才队伍质量。二者的协同程度直接影响组织整体效能。当前,部分组织存在 “思想政治建设与人事管理脱节” 的问题,思想教育多以集中学习形式开展,未结合人才职业发展需求,难以激发成员参与积极性;人事考核侧重业绩指标,未融入思想表现评价,导致思想引领作用弱化、人事管理缺乏精神内核。

一、思想政治建设与组织人事管理深度融合的关联基础

1.1 思想政治建设对组织人事管理的价值引领作用

思想政治建设为组织人事管理提供方向指引与价值支撑,确保人事管理工作不偏离组织核心目标。在人才选拔中,思想政治建设明确的价值观标准,能帮助人事部门确定选拔导向,优先录用与组织价值观契合的人员;在人才培养中,思想教育内容可融入培训体系,引导人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责任观,提升人才对组织的忠诚度;在人才激励中,思想引领能强化精神激励的效果,让人才不仅关注物质回报,更重视个人价值与组织发展的契合,激发长期奋斗动力,为人事管理各项工作赋予精神内涵。

1.2 组织人事管理对思想政治建设的实践承载功能

组织人事管理为思想政治建设提供落地载体,避免思想建设流于形式。人事管理中的招聘、培训、考核等环节,可成为思想建设的实践场景,如将思想教育内容纳入新员工培训课程,让新员工在入职初期就接受组织价值观熏陶;考核环节融入思想表现评价,促使成员在日常工作中践行组织倡导的思想理念;人事部门组织的团队建设活动,可设计思想交流环节,让成员在互动中深化对组织思想的理解。

1.3 二者融合与组织发展目标的内在契合逻辑

思想政治建设与组织人事管理的融合,与组织追求的凝聚力提升、人才队伍稳定、长期发展等目标高度契合。组织发展需要稳定且有凝聚力的队伍,思想建设能增强成员共识,人事管理能优化人才配置,二者融合可减少成员思想分歧与人才流失,为组织发展提供队伍保障;组织发展需要成员持续贡献力量,思想建设能激发成员的使命感,人事管理能为成员提供发展平台,二者融合可让成员在思想认同的基础上,通过人事管理提供的机会实现个人成长,进而推动组织发展,形成 “思想引领 — 人才成长— 组织发展” 的良性循环。

二、思想政治建设与组织人事管理深度融合的核心路径

2.1 思想引领与人才选育的融合

思想引领与人才选育的融合,需将思想标准贯穿选拔与培养全过程。招聘环节中,人事部门除考察专业能力外,还需通过面试提问、背景调查等方式,了解候选人的价值观与组织理念的契合度,优先录用认同组织思想的人员;培养环节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层级人才设计差异化思想课程,如新员工侧重组织价值观培训,中层管理人员侧重责任与担当教育,同时结合岗位实践,让人才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深化对思想理念的理解与践行,实现能力提升与思想成长的同步。

2.2 思想建设与考核激励的融合

思想建设与考核激励的融合,需建立思想表现与考核、激励的关联机制。考核体系中,增设思想表现评价维度,从工作态度、团队协作、责任担当等方面,结合日常表现与同事评价进行打分,思想表现成绩纳入综合考核结果;激励机制中,将思想表现与奖励挂钩,对思想表现优秀、践行组织理念的人员,在评优评先、晋升机会上给予倾斜。

2.3 思想引导与队伍管理的融合

思想引导与队伍管理的融合,需在日常管理中融入思想交流与引导。日常工作中,人事部门与各级管理者需定期与成员开展思想沟通,了解成员的思想动态,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思想困惑及时引导,帮助成员调整心态、认同组织理念;团队建设活动中,设计思想主题相关的环节,如组织价值观研讨会、先进事迹分享会,让成员在活动中交流思想、凝聚共识;针对队伍中出现的思想分歧,人事部门需联合思想工作部门,通过集体讨论、一对一沟通等方式化解分歧,确保队伍思想统一,提升管理的稳定性。

三、思想政治建设与组织人事管理深度融合的保障策略

3.1 融合机制的系统化构建

融合机制的系统化构建,需建立跨部门协同与责任明确的工作体系。成立由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与人事部门共同组成的融合工作小组,明确双方职责分工,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负责提供思想标准与教育内容,人事部门负责将思想要求融入管理环节,定期召开协同会议,沟通融合进展与问题;建立融合工作责任制,将融合工作成效纳入部门与个人考核,明确各级管理者在融合工作中的责任,确保从决策到执行的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避免融合工作因责任不清而流于形式,形成系统化的融合推进机制。

3.2 融合实施的专业化支撑

融合实施的专业化支撑,需提升管理人员的思想素养与融合操作能力。开展管理人员专项培训,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建设理论、人事管理专业知识、二者融合的方法技巧等,邀请专家讲解融合案例,帮助管理人员掌握融合要点;组织管理人员开展融合工作研讨,分享各自在实践中的经验与困惑,共同探索解决方法;为管理人员提供融合方案定制指导,根据组织不同发展阶段与业务特点,协助制定个性化的融合方案,确保融合工作符合组织实际需求,提升融合实施的专业性与精准性。

3.3 融合效果的动态化评估

融合效果的动态化评估,需建立科学的监测指标与调整机制。设定融合成效监测指标,包括人才流失率、员工满意度、思想表现优秀率、组织凝聚力测评得分等,定期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融合工作对组织与人才的影响;建立评估结果反馈机制,将评估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融合工作小组与相关部门,共同分析问题原因,调整融合策略,如发现思想表现评价流于形式,可优化评价标准与流程;评估周期根据组织情况设定,短期可每月监测关键指标,长期每季度开展全面评估,确保能及时发现融合工作中的问题并优化,保障融合效果持续提升。

四、结论

通过明确二者的关联基础,认清思想建设的引领价值与人事管理的承载功能,为融合奠定理论根基;依托人才选育、考核激励、队伍管理等核心路径,将融合从理念转化为实际操作;借助系统化机制、专业化支撑、动态化评估等保障策略,确保融合工作稳定推进、成效可控。这种融合模式能解决传统管理中二者脱节的问题,实现 “思想赋能人事、人事承载思想” 的协同效果。

参考文献

[1]崔雅斐.基于职工需求的国有企业人事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实践[N].山西科技报,2025-06-26(B07).

[2]崔雅斐.基于职工需求的国有企业人事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实践[N].山西科技报,2025-06-26(B07).

[3]施明奇.思想政治工作在国企人事管理中的新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2025,(06):77-79.